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番"不可滥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愚 《现代出版》2003,(4):56-57
自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到2000年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要比198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后,"翻番"成了使用频率较高的词,不仅经常出现在各级领导的报告、讲话里,连一些规划、计划、总结、论著、新闻报道中也经常使用.  相似文献   

2.
史万森 《新闻三昧》2006,(10):26-28
从沙尘暴光顾北京起,我几乎每年都要写关于沙尘暴的报道。这甚至也成了我们全家的话题:每年呼和浩特的扬沙一起,妻子就说,是不是又该写写沙尘暴了?道不尽的沙尘暴那是2000年4月的一天,沙尘暴已经把整个华北地区刮得天昏地暗。我和编辑部请示后,开始了对沙尘暴的采访。我的采访目标就是寻找沙尘源。记得当时查阅了不少资料,包括一些名人考察西北的笔记。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又访问了有关研究人员。最后,写成了《额济纳,谁来听你诉说》的通讯,发在法制日报的头版头条上,这应该是关于沙尘暴最早的报道之一。受访者告诉我,额济纳曾是个…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日俄战争10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00年前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这场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中国人民将永世不忘。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就是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之一。“九连城战役”是战争的一部分。在距镇西北约700米处的山丘上,有一个埋葬沙皇俄国阵亡军人的墓地,称“俄国坟”。与此东北约400米处的船坞山顶,还有一座侵华日军建造的“鸭绿江战迹”碑,两者遥遥相对,作为日、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罪行的无言证人,站在历史的审判台上,默默地对视着。1904年,日本帝国主义同沙皇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发生了一…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生平有时只能用时间或其他概念来编织. 施嘉干,一个出生在19世纪末的中国人,在20世纪的二十年代去美国留学,归国后成为一名工程师.他一生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年代.他在不同的年代学习、创业,筑路建桥,设计工程.后来,他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成为一个七十高龄的"五七战士",直到1975年去世.他没有等到"四人帮"被打倒的一天,也没能看到改革开放,不然的话他会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近代中国百年沉浮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相似文献   

5.
郝远 《编辑学报》2004,16(4):305-305
有本比较权威的编辑读物在讲到等义词可以相互替换时 ,举了青霉素—盘尼西林、维生素—素他命、番茄—西红柿、玉米—包谷等 4个例子。等义词可以互相替换 ,这是正确的 ,但所举这 4个例子则是错误或不恰当的。早在 1987年 ,国务院在第 14 2号函中就明确指出 :“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管理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按这一精神 ,工具书、教材、科技书刊 ,尤其是非普及性科技书刊 ,均应使用规范的科技名词术语。盘尼西林、维他命分别是青霉素、维生素的旧名称 ,属于废…  相似文献   

6.
2001年,中国版协和全国韬奋基金会举办了第七届韬奋出版奖。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出了11名为中国出版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出版工作者。颁奖后人们纷纷反映,他们获奖  相似文献   

7.
唐跃培 《当代传播》2007,(6):135-136
自从1957年毛泽东提出"政治家办报"后,几十年来,新闻界、学术界对此有不少论述.本文对"政治家办报"的内涵及实现途径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引起大家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赵:2003年6月25日,湖北枣阳公开审理原湖北枣阳市市长尹冬桂受贿案。这本是一件案情比较简单,算不上震惊全国的大案要案——尹冬桂在担任枣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期间,先后收受他人及单位贿赂人民币6.6万元、美  相似文献   

9.
朱岩 《档案时空》2003,(9):42-43
1945年1月30日,以马里涅斯科少校为艇长的“5-13”号潜艇击沉一艘德国海轮,使6千多名德国官兵葬身海底,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大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后,法西斯德国宣称被击沉的是一艘没有任何军事装备的民用货轮,其乘员也全是妇女、儿童和伤病员,谴责制造这一事件的苏联海军是暴徒和刽子手。当时的前苏联领导人竟然也相信了法西斯德国的说法,因此拒绝授予马里涅斯科少校英雄称号。马里涅斯科因患胃癌和喉癌于1963年在列宁格勒去世,他去世时一贫如洗,穷困潦倒。那么马里涅斯科击沉的究竟是不是一艘民用船只呢?先简要介绍一下马里涅斯科的作战经历…  相似文献   

10.
“一天”指一昼夜,即24小时,而“一天天”则比“一天”要多得多,起码是好几天。然而,“一点点”和“一天天”不可类比。“一点”是指数目很小,而“一点点”不但不比“一点”多,反而比“一点”更少。  相似文献   

11.
环境新闻如何走出"负面"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隽波 《青年记者》2007,(22):42-43
在某种程度上说,环境新闻是从"曝光"起步的,特别是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华环保世纪行"和各地组织的"环保行"等活动,以及从2005年起连续刮起的三场"环保风暴",媒体在揭露一些地方政府玩忽职  相似文献   

12.
夏朝晖 《编辑学报》2004,16(2):143-143
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发现不少作者将“阈值”与“阀值”混用。“阈值”和“阀值”究竟是2个不同的词,还是同义词,还是压根儿没有“阀值”这个词,众说纷纭,很有必要予以澄清。《辞海》中关于“阀”和“阈”的词条如下:阀f偄 控制、开关、把持。1)机械名词,指在管道中用来控制液体或气体的部件。意为阀门、开关、把持。如截止阀、减压阀、安全阀。2 )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支配地位的人物或集团,如军阀、财阀。3 )阀阅。大门外的左右柱,左为阀,右为阅。亦指功绩和经历。阈y敶 范围,边界,程度。1)门槛、门限,引申为边界、界阈、视阈。2 )阈浓度,用作…  相似文献   

13.
能够让网络正常运行、在遭受外界冲击后可以迅速恢复的状态称为“健康”状态:陷八瘫痪、不能正常运行的状态叫做“非健康”状态;那幺许多大中型企业的网络则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的网络平时可以正常运行,但是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其低下,在受到突发生网络风险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八瘫痪,很长时间都难以恢复。“冲击波”病毒造成众多企业网络长时间瘫痪(许多企业同络瘫痪时间达到两至三周)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展 《青年记者》2006,(10):72-73
“说”新闻是新闻类节目的一种创新,但不能一“说”了之,它也有自己的度。“说”与“播”应在各自范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包括他们之间所需要的一些自然交叉和渗透。  相似文献   

15.
"死亡率"与"病死率"概念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承丽  肖红  朱健利 《编辑学报》2004,16(4):257-257
我国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经过艰苦的努力 ,审定了一批又一批医学名词术语 ,这无疑对我们编辑工作者正确使用科技名词术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但其中“死亡率应为病死率”一说 ,笔者认为欠妥 ,因为 ,某病的死亡率和病死率虽然都反映疾病的危害程度 ,但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统计学》(第 4版 )第 195页中的定义 ,它们的概念是不同的。某疾病死亡率 (cause specificdeathrate) :因某种疾病所致的死亡率 ,是死因分析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各病伤死亡对人们生命的危害程度。其算式为某疾病死亡率 =同年内某种病因死亡人数某年平均…  相似文献   

16.
柯云 《档案时空》2003,(9):22-23
1927年12月中旬,国民党向全国各地发出通缉令,文告写道:“活捉叶挺赏大洋5万,提到首级者赏大洋2万。”叶挺面对残酷现实,却来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虎口脱险叶挺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巧妙地躲过敌人的追捕,暂时逃往香港,继续开展地下工作。于11月又领导广州起义。由于叛徒告密,起义遭败。一时整个广州城处于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之中。粤系军阀张发奎更加猖狂,穷凶恶极地下令“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人。”在羊城四周各个要塞布下天罗地网,一定将叶挺像当年伍子胥一样堵死在“昭关”之内。敌方从情报中获知叶挺必经珠江逃离…  相似文献   

17.
“变则通,通则兴”。近年来,各级电视机构致力于改革,探索,或多或少地为自身的强筋壮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建台于1985年的兰州电视台,根据广电体制改革的有关部署,于2002年与兰州人民广播电台分设,与兰州有线广播电视台合并,组建为新的兰州电视台。一年间,兰州电视台从市情,台情出发,稳步推进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节目改版”为内容的“三项调整改革”,已初见成效。本文侧重谈一下“频道制”和“中心制”相结合运行方式的做法与进展。  相似文献   

18.
吕敏  张瑜 《青年记者》2006,(10):51-51
记者,要善“想”、善“听”、善“访”,在规则框架下做一名“聪明”的记者。  相似文献   

19.
一 1990年9月28日,一艘名为"乔伊斯"号的远洋货轮在接载了泰国货主黄春发有限公司及其他13家企业的价值7400万泰币的烟胶片、乳胶片和鱼粉后,驶离泰国宋卡港前往新加坡.几天后,该货轮突然在海上失踪.货主黄春发闻讯,急得如火上房,立刻丢下手中一切事务,日夜奔走在东南亚沿海的港口,企望能寻找到装载巨值货物的这艘货轮.  相似文献   

20.
校对的"察"与"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校对主体对校样差错“察”与“断”的结合。“断”是“察”的结果,“察”是“断”的前提。“察”就是在校对差错时善于察其源,观其形,识其义,辨其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