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在说:历史洪流中的普通人 关于历史,历来有正史/野史、"典范史"/"边缘史"之分.对于历史的表述,典范史往往依据"自上而下"的研究视角或是精英史学的历史观,只有那些放在国家、民族等政治框架下有意义的地区性、个人性事件才会被其所叙述.  相似文献   

2.
王龙海 《大观周刊》2011,(44):32-33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流行的这样一种论辩、立说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即:许多思想家、辩说家们为了确立某一抽象道理的合理性或荒谬性,常常举引其他在内容上与之很不相关的事物的情况来比类所要阐述的观点和看法,以浅显的事物的情况来说明和论证深刻而抽象的道理。《淮南子》把这种现象概括为“言事”与“言道”相结合,“言事”为“言道”服务。  相似文献   

3.
一、视角--诱惑性 <除夕夜>视角之新有三.一是抓住20年这个时间概念,时间上的敏感性是一个诱人之处.回首20年春节晚会发展历程,讲其渊源,述其历史,说其变化,道其未来,苦乐酸甜、感人故事,重要事件该有不少值得重提,毕竟,朝花夕拾的怀旧色彩已深深烙在了这个时代之上成为一种时尚;二是创作者不就史谈史,而是从现实切入历史后又回归现实.史的述说仅仅集中于第一集,点到为止,更多的篇幅放在了对史的思考上,放在了从现实反观历史之上;三是不就事论事,不是简单地再现晚会节目之美、导演之辛苦等,而是宕开一笔,触及更深更广的层面.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历史、文学之间存在天然的血缘关系.悉心耙梳烟波浩渺的历史文献和卷帙浩繁的文学典籍,活灵活现着曾经的新闻和现在的历史,而借助传播,它们都有了长久的生命.历史的当代演绎新闻业内流传着这样的观点:昨日的历史是其时之新闻,今天的新闻将成为明日之历史.关于新闻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学界共识度极高.1898年,谭嗣同在《湘报·后序下》中说:“新会梁氏,有君史民史之说,报纸即民史也.”①唐才常在《史学略论》中说:“泰西不立史馆,盖报馆即其史馆也……盖今日之报章,即异日之史料.”②李大钊在《报与史》一文中认为:“报的性质,与记录的历史,尤其接近,由或言之,亦可以说‘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③新闻史家方汉奇认为:“报纸与历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历史所记述的,往往就是当时报纸上的新闻.报纸上的新闻,过了一段时期以后,又会衍变为被后人记述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何光岳一生专心致志读史、精心劳作著史、不畏艰辛觅史、豁达远怀存史,已成为"著作等身"的史学界之骄子,闻名遐尔的历史地理学专家.然而,他对档案的认知独具慧眼,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6.
郑玲 《图书馆论坛》2011,31(1):41-42
着眼图书馆馆史的历史科学属性,论述中国图书馆馆史研究方法之创新。  相似文献   

7.
《宋代出版史》基于宋代文明视域,对宋代出版及其知识生产做了学术建构与阐释,该书既是宋代出版史、媒介史、技术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世界古代出版史、媒介史、技术史研究的新成果.该书基于国际学术视野,对宋代出版史做了系统、全面、深入的历史研究,揭示了其物质、技术、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诸层面之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版本图书馆已经历了69年的发展历程,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尚未专门修馆史、撰馆志.有关中国版本图书馆成立之初的一些情况以及口口相传中所谓的“第一批馆藏”成为了历史谜题.为了找到答案,本文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档案,采访了多名相关人士,希冀通过人物事件中的丝丝线索,还原历史真相,填补馆史空白.  相似文献   

9.
春秋地考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0,32(1):F0002-F0002
春秋地考不分卷 明季本撰 清初抄本 该书遵“公谷之义例,左氏之事实”以考证春秋地理古今之沿革。纪事起于隐公迄于哀公。季本,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明代大臣、学者。师从王守仁。进士及第后,授建宁府推官,征为御史,以言事谪揭阳主簿。后官至长沙知府,落职归。  相似文献   

10.
1918年,蔡元培为中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徐宝璜的《新闻学大意》作序时写到:“余惟新闻者,史之流裔耳”,“新闻之内容,无异于史也”(1),点明了新闻和历史的关系。梁启超曾说报馆是“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子也,文坛之王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食粮也”(2),其中“将来之灯也,现在之食粮也”,指的就是新闻与历史的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