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价值观的演变经历了对政治价值的膜拜、对经济价值的追求、对学术价值的向往和对主体价值的关注等过程和形式,本文通过对其分析和反思,明确强调要协调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政治管理、行政管理、学术管理之间的价值关系,并把人性需求与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管理的最高价值导引。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是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效率、效益、理性与逻辑为其追求的价值取向,在促进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同时也导致了其组织管理生活意义的丧失。在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中,应确立"目的人"、"管理中交互主体性"、"追求卓越"等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理念,并把"人的存在、发展、自我完善"作为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终极依据和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3.
王俊 《现代教育科学》2004,(4):44-45,113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价值观的演变经历了对政治价值的膜拜、对经济价值的追求、对学术价值的向往和对主体价值的关注等过程和形式,本文通过对其分析和反思,明确强调要协调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政治管理、行政管理、学术管理之间的价值关系,并把人性需求与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管理的最高价值导引。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在哲学思辨范式、科学实证范式、人文主义范式的转换中,经历了经验总结、学科发展、理念成熟、科学运行、人性回归等过程,但其都是在社会—人这个大的研究框架下展开的。以文化—人为架构的文化学范式赋予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新的价值理念和研究使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文化学范式将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研究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基本前提假设是教育属于文化领域,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文化为境域的管理活动;研究规范、方法和程序是确立文化—人的研究框架,运用文化哲学和文化学的观点与方法,将文化、教育、人联系起来,分析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及高等教育与人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管理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价值追求。现代社会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的权力受到前所拳有的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使管理呈现出“服务”的价值观。当今学校管理追求“管理即服务”的现代境界。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要通过培育大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培养全面与和谐发展的个性,形成健康的富有社会意义与个体发展意义的价值观体系。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出现了精神的困乏状态,大学生们将接受高等教育仅仅当作人的生存工具和目标,片面地追求分数、追求高学历,却将人生价值置于一个极其渺小的位置上。有的学生在获得丰富知识和拥有了较高学历后,难以克服因精神迷惘所带来的心理空虚与忧郁。因此,高等教育在引导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帮助他们确立对人、社会、经济、自然发展的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7.
学校文化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与依靠学校教职工共同的精神追求,并积极促进与发展教职工共同追求的管理模式。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学校共同价值观则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学校共同价值观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了共同的思想意识、精神追求和日常行为准则,是学校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下面结合我校文化管理的具体实践,来谈谈学校共同价值观塑造在“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管理策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又是一种发展策略,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教改革与创新的时代要求。高等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义在于把人的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其基本途径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实施人本化管理的教育评价机制,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此促进高等教育管理的有序改革与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的子系统,高等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相反,只有积极适应社会的变革才能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以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先导。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价值观是其基础,质量观为其核心,发展观明确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多元化”为基础的质量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社会成人高等教育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成人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更新对成人高教价值功能的认识素有“本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之争。“本体价值观”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受教育者个性的自由发展,以个人的发展为中心而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社会价值观”强调成人高教作为一种工具,其目的在于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来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服务。这种社会价值观是传统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价值观。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具有显著的工具性价值倾向。如我国成人教育是伴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而兴起、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普及而普及,功能取向上侧重于发挥成人教育的政…  相似文献   

11.
大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组织,组织文化建设本质上是组织的价值观管理。大学文化建设可运用价值观管理的逻辑,以大学战略目标为心理愿景,以大学核心价值观为精神观照,通过持续的大学文化价值观管理运作,使大学人的理想、信念、追求与学校的目标、使命、愿景有机统一,形成对大学文化的情感依附与价值归属即“我们是谁”的身份认同,使大学人的共同信仰和价值体系沉淀为学校办学和管理的制度理念,生成凝聚并引领大学人以特色发展实现学校战略愿景的集体人格。  相似文献   

12.
一、终身教育呼唤构建高等教育的主体价值观教育价值观反映的是教育自身属性与人的社会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高等教育价值观则是指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人们观念或意识中的反映。它直接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我国自建国以来,由于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使得高等教育做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了极其显著的工具性价值倾向。理论界将这种价值观称之为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我国当时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无疑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的。可是,在建国初期,由于过分地强调“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13.
高校人文科学教育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工作的价值追求。高等学校管理要研究人教育、科学教育,努力实施“完人教育”,培养具有真善美相统一的“完人”。  相似文献   

14.
“博雅管理”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幼儿园可以通过人本管理、过程管理和系统管理等践行“博雅管理”,以促进教职工的自我实现与专业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地发展。一、“博雅管理”的内涵“博雅管理”由现代管理学的开创者德鲁克提出,他说:“我着眼于人和权力、价值观、结构和规范去研究管理学,而在所有这些之上,我聚焦于‘责任’,那意味着我是把管理学当作一门真正的‘博雅技艺’来看待的。”  相似文献   

15.
比较优势理论为认识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深入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背景下,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相较于第一方评价、第二方评价具有客观公正、专业性强、独立多元、协商缓冲的比较优势,但目前实践中存在高等教育第三方文化认同感不足、法律地位缺失、政府职能转变不充分、行业规范不健全等问题。为此,“精神提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第三方文化认同”“崇法善治,以依法治教破除教育治理政策化的路径依赖”“管理创新,以政府职能转变拓展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发展空间”“专业自治,以细分优势提升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行业的专业权威”,是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发展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思想,是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社会每个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最高要求,也是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以人为本”的人不仅是相对于物和神而言的。而且也相对于人本身。“以人民为本”直接涉及的只是人与人的关系,“人民”是和“国家”、“执政党”、“统治者”相对应的政治范畴,是表征“民”与“官”的关系,不能将“以人为本”理解为就是“以人民为本”。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哲学概念的“以人为本”与政治直接统一并作为执政理念,并在抗震救灾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论学位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位是学术的体现,与高等教育及其管理有着密切联系。学位实际上是个体通过教育这一实践活动追求学术和社会通过管理活动评价学术而产生的,是在与“个体”、“教育”、“学术”、“社会”、“管理”等因素的关系中实现的,是学者个体通过教育活动追求学术的外化形式与社会通过管理活动评价学术的认可形式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下滑的忧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其历史必然性。它需要人们从教育理念上、管理理念上、教学方法、管理方法以及人、财、物等方面,为这一过程的到来做好准备。如果人为地加速这一过程,则很可能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诸多困难和隐患。高等教育大众化不能以降低质量为代价,否则高等教育就无法发挥它对整个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教育质量标准的“多元化”决不是任意化。高等教育质量必须有一个“底线”。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存在的外部哲学基础即布鲁贝克的认识论基础和政治论基础,已成为人们确立高等教育思想的依据,其缺陷及危害不容忽视。基于此,我们提出高等教育存在的内部哲学基础——人的存在论。人的存在论支撑着认识论和政治论,三者构成的“倒三角”关系共同支持高等教育的存在。从这一理论出发,高等学校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面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办学理念是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并用以指导学校教育、管理和发展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理想和观念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办学理念在我国的产生,是与我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的转变、高教大众化的现实相适应的,是高职教育目的的体现,是高职院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我们要切实把握其内涵要求,在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服务等方面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