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晓燕 《科教文汇》2008,(8):168-169
“了”字在日常生活用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人们运用较为多的一个字。本文针对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中出现的“了”字以及英译做一些分析与对比。文中通过对“了”字的多角度,多方位的具体分析,总结出现代汉语中“了”字的一些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2.
王爱华  王靓 《科教文汇》2014,(32):68-69
文学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到处是男人和女人相处、相碰的关系。男女两性关系是历代文学作品不可回避的主题。在我国,由于封建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男性一直处于话语权力的中心。本文从对《骆驼祥子》的男女两性关系的分析中,既看到了女性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对男性中心地位的颠覆,也看到了女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孔庆东 《知识窗》2008,(11):20-20
日前备课时重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忽觉祥子的命运颇有几分围棋之理。淳朴健壮的农村青年祥子,来到北京闯世界。这就好比是围棋中的“打人”。其实围棋一开局就可以看作是“打人”——双方争相打入那茫茫宇宙,占山为王,  相似文献   

4.
王佑琴 《科教文汇》2013,(23):69-70
老舍的《骆驼祥子》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小说还刻画了许多祥子一样的小人物形象,他们虽际遇各不相同,然而悲剧的命运却是共同的。他们的遭际和悲剧是个人更是整个时代和社会的悲剧。要想彻底改变这悲剧,必须所有民众联合起来,推翻这吃人的社会与制度。  相似文献   

5.
祥子的典型意义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个民族。本篇论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与祥子的个性心理两个方面,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祥子的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6.
祥子的典型意义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个民族。本篇论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与祥子的个性心理两个方面,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祥子的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7.
《骆驼祥子》是我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个高峰,老舍用朴实的文字生动且真实的描述了祥子这一北平车夫的悲剧人生,原本充满理想和坚持自我的祥子在接连经历人生打击后,逐渐沦为没有信仰、没有情感的行尸走肉。本文主要针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金涛 《科教文汇》2009,(16):238-238
“和”字的意义起源于音乐,本文突破这个范畴并与《左传》相关内容联系探讨其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悲惨的命运引起了很多作家的关注。因为“五四”思想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民主意识,是尊重生命主体意识的自由观念、个性解放观念。而“五四”人的发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于女性的发现。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虎妞”形象,一方面表现出对封建伦理意识对人性压抑的抨击,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作者老舍先生对于这种悍妇女性形象的反感,从而进一步看出老舍先生创作主体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0.
江远萍 《知识窗》2013,(8):18-20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义学习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侣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刘小丽 《科教文汇》2007,(12S):185-185
现代汉语中有不少特殊的常用格式,没有被收录在常用词典中,造成外国留学生学习的困难。本文力图通过语料库对汉语常用口语格式“X了不是”的句法结构、语义表达、语用功能等作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侯志伟 《科教文汇》2012,(5):69-69,76
《列子》中的“所”主要分为结构助词①、名词、作为被动句标志的助词“所”等三大类,其中结构助词占绝大部分.结构助词“所”与动词、动词短语、名词、形容词结合,或者先与介词结合,再与动词或动词短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具有类名词的功能,可在句中承担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等成分.  相似文献   

13.
"国俗词语"负载厚重的民族文化,是语际翻译中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林语堂先生的英文小说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中含有大量的"国俗词语"英译例子,很具典型性。本文就林氏作品中"国俗词语"及其英译做了统计分析,总结出林氏的总体翻译策略,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4.
廉睿  孙蕾 《情报杂志》2021,(1):79-83,61
[目的/意义]在情报法治体系建设中,存在着“软硬兼备”的特殊现象,所谓“软”,即“软法性条款”;所谓“硬”,即“硬法性条款”。由于“软法性条款”(“半软法性条款”)和“硬法性条款”具有效力上的互补性,因此,以“软法性条款”为切入视角,有利于透析《情报法》的内在构成要素,并为未来语境下的情报法治建设提供建议。[方法/过程]运用“连接词”分析和语义分析,可以识别出《情报法》中的“软法性条款”“半软法性条款”和“硬法性条款”。[结果/结论]“软法性条款”和“半软法性条款”广泛分布于《情报法》中,且占比分别为84.4%和3.1%。在立法层面,应拓展“软法性条款”与“硬法性条款”的有机转化模式;在执法层面,应建立“软法性条款”和“硬法性条款”的双重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知识窗》2012,(5)
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巴拿马新近发现的化万标本却表、明掌大约Z000,万年前,徜徉在热带雨林里的骆驼不仅身高只有700100厘米,而且长着类似猪鼻子或鳄、鱼,吻部一样的“前脸”。  相似文献   

16.
《世界发明》2006,(6):26-26
苏慧伦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是“柠檬树”?“鸭子”?还是“恋恋真言”?不知不觉我们瞪违这个声音已经4年,再听到苏慧伦、再看到苏慧伦,你会怎么形容她?  相似文献   

17.
见鬼了     
《发明与创新》2009,(3):63-63
一天晚上,王先生将他的狗放到屋外小便,然后就去看电视,竟然忘了将狗放进来。当他想到开门时,吓了一跳,因为他的狗正叼着邻居的猫,而且猫已经死了……  相似文献   

18.
正在老舍所著《骆驼祥子》中的结尾,一个曾经积极上进、踏实肯干的大好青年——祥子,竟然沦为行尸走肉,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很多人认为这是个人的悲剧,但透过祥子的人生,我看见了当时社会的肮脏、堕落。小说批评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腐败,彻底显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悲剧。小说的开头刻画了一个正直、热爱生活的祥子。他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渴望更幸福的生活。于是,  相似文献   

19.
《骆驼祥子》的故事,是一个进城农民的故事。祥子的身份,经历了一个从进城农民到城市游民的转换,他的遭遇及精神危机,从根拳上说,又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那些进城农民将要长期面对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城市文明病和人性关系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读《骆驼祥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当代生活,尤其是那些与农民进城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曾在飞机上遇到一位女士。她说去年本想考自己喜欢的研究生,结果失败,却出乎意料地遇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今年是考还是不考?她害怕考了又考不上,浪费时间;但是不考又不安心,已经纠结半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