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演出还没有开始,结局已经注定。小泉纯一郎力挺的接班人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因为在日本自民党内人气高涨,同时缺乏强有力对手的挑战,使得9月20日的自民党总裁竞选成为他一个人的秀场。日本的安倍晋三时代,其实已经提前到来。在经济上缺乏作为的安倍,也许不会给势头依然强劲的中日经济关系带来大的影响。但在政治理念上,安倍过往在历史和外交问题上表现出的强硬姿态,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日本的邻国有理由希望得到对他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演出还没有开始.结局已经注定。小泉纯一郎力挺的接班人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因为在日本自民党内人气高涨.同时缺乏强有力对手的挑战.使得9月20日的自民党总裁竞选成为他一个人的秀场。日本的安倍晋三时代.其实已经提前到来。 在经济上缺乏作为的安倍.也许不会给势头依然强劲的中日经济关系带来大的影响。但在政治理念上.安倍过往在历史和外交问题上表现出的强硬姿态.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日本的邻国有理由希望得到对他更多的了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纵观安倍晋三整个访美行程,他在钓鱼岛问题上虽然无意回避,但似乎努力在本国政府立场和国际社会观感之间寻求平衡除去路上的时间,安倍晋三在美国的活动几乎全被安排在当地时间2月22日。据此,有日本媒体将安倍此次访美称为"一日游"。2月22日中午,奥巴马作为白宫主人首次迎接安倍到来。不过,白宫的安排却少见的低调,没有喧闹的欢迎仪式,也没有大摆筵席进行款待,只以工作午餐待之。虽然安倍不是国家元首(日本的国家元首是天  相似文献   

4.
不谈慰安妇问题,不代表安倍晋三已经修改了自己在慰安妇问题上的观点;4月5日以后,教科书问题将重新成为日本与周边国家的争论焦点。表面上的日本服软,其实只是安倍外交的微调,并不具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崔保国 《传媒》2014,(3):24-25
正近日,日本政界与传媒界发生了一起蹊跷的事情。2月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对《朝日新闻》进行了点名批评。安倍带有讽刺意味地说:"听说《朝日新闻》的办报宗旨就是打倒安倍政权,当然把这作为办报宗旨也没关系,我就是抱着这样的看法在读这份报纸的"。他的这段发言引起了在座议员们的一片笑声。此后,朝日新闻社对此进行了回应和澄清。  相似文献   

6.
2017年5月3日,是战后日本宪法实施70周年纪念日.然而在此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高调公布了其“修宪构想”,声称要力争实现修宪,并在2020年施行新宪法.安倍此番“修宪论”引发日本媒体高度关注,导致不同媒体立场对立,日本舆论出现分裂.本文意在通过解读日本六大报社的社论,探讨日本主流媒体针对“安倍修宪论”的不同认识与态度.  相似文献   

7.
东京赢得2020年夏季奥运主办权,可爱的申奥大使"多啦A梦"并非主角。外媒认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亮相和表态,才是压倒性胜利的重要因素。为了这场演讲,安倍不等俄罗斯G20峰会结束,就马不停蹄地赶往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可见奥运对他有多重要!日本媒体甚至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安倍奥运经济学。意气风发的安倍则表示,"东京奥运会将会成  相似文献   

8.
安倍晋三曾在2006年出任过日本首相,此次选举的结果,自民党获胜,作为该党总裁的安倍依法将再次入主首相官邸,成为日本战后唯一一位两度出任首相的政治家。关于如何看待安倍的重新执政,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值得关注。第一,出身豪门,但抱负远大。安倍的父亲  相似文献   

9.
环球人物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以来,标榜重视女性,先推出“女性经济学”,9月重组内阁时又把5名女性纳入麾下,创下历届内阁女阁僚数憾之最。近日,安倍的5名女阁僚却相继“出事”,成了安倍新内阁的“雷区”。 最早“出事”的是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小渊优子。今年40岁的小渊优子是前首相小渊惠三的女儿,被日本政坛视为有望成为日本首位女首桐的政治新星,形象清新的她一直足安倍内阁的“内阁之花”。  相似文献   

10.
安倍晋三不会放弃为日本"洗罪"、推动"国家正常化"以及日本自卫队向日本国防军的转型,但他在外交上的一言一行都是留有余地的一切皆似曾相识。依然是强化日美同盟,依然是"价值观外交",依然拿历史问题投石问路,在熟络日本事务的人看来,2012年12月26日再度入主首相官邸的安倍晋三在上任的头十天里,其在外交上的言辞和表现几乎就是将5年多以前的做法进行了一次"回炉"。老路却也并不好走。日本媒体1月7日  相似文献   

11.
《青年记者》2007,(18):4-4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9月12日下午在首相官邸举行紧急记者会,正式宣布辞职。安倍在执政将近一年之际,为什么突然辞职?此间媒体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原因之一是受到日本自卫队印度洋上供油问题的困扰。辞职原因之二是“健康状况”。安倍夫人昭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这个年龄,如果辞职就轻松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周刊》2014,(44):15-15
下个月,日本政坛将进入动荡模式。首相安倍晋三使出“杀手锏”,于11月21日宣布解散众议院,提前两年举行大选。众议院解散后,安倍内阁当天晚些时候决定12月2日公示候选人,12月14日举行投票的众议院选举日程。“搁置消费税增税”(依法应在2015年10月将税率从目前的8%上调至10%)是解散众议院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07,(5):14-14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月26日在国会两院全体会议上发表他上任以来首次施政演说时表示,2007年日本内政的重点是修订和平宪法,而外交则是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相似文献   

14.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3月2日前往东京都谷中的一座禅院里坐禅,以锻炼自己的集中力。据安倍身边人士透露,2014年度的预算案虽然在众议院顺利获得通过,但是接下来在参议院会遭遇在野党的反对意见。安倍坐禅是为了集中精力应对参议院的审议。  相似文献   

15.
《青年记者》2006,(19):4-4
日本报纸的调查发现,安倍受欢迎主要依靠温文尔雅的外表和52岁的“低龄”,大部分女选民成为安倍阵营的重要力量。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只有11%的被调查者知道安倍的竞选纲领。家族背景决定了安倍天生的右翼保守派立场。近年来,伴随日本政治右倾化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抬头,安倍这样对外立场强硬的鹰派人物日益得势。安倍虽然本质上强硬保守,手法却有一定弹性。安倍是让日本在亚洲继续孤立,还是以实际行动切实“与邻为善”,人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6.
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是建立伪满洲国的幕后策划者之一,他也要为许多死在朝鲜、中国东北等地的日本人负责。难道安倍家族真的与战争有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在竞选中.安倍在敏感的外交问题上选择了“暧昧”战略.他也许将这种”暧昧“带到未来日本对亚洲的外交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张博 《青年记者》2017,(12):99-100
近代以来,日本媒体一度在对外侵略的过程中与政府沆瀣一气,沦为军国主义的宣传机器.因此,确保新闻自由及媒体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成为日本战后民主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正是在这种理念下,作为左翼媒体代表的《朝日新闻》和以右翼保守势力为主要读者群的《产经新闻》,尽管在报道中对日本政府发出赞否两种不同的声音,但他们从日本政府那里获得的待遇是相对平等的.这种相对平等的法理基础即是战后《日本国宪法》第21条所规定的“保障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及其他一切表现的自由.不得进行检查”.然而,当2012年安倍晋三重新登上日本首相的位子以后,安倍政权推出的一系列新闻政策改变了日本的新闻环境.日本一向自我标榜的新闻自由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安倍外交也走入困局,日本经济能否复苏,这些更无人知晓了  相似文献   

20.
大正 《出版参考》2007,(1X):38-38
2006年12月20日,日本政府决定于2007年4月推出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撰写的《走向美丽之国》一书的英、韩、中三语种版本,分别在美国、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出版。《迈向美丽之国》是安倍晋三为竞选自民党总裁发表的政治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