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2015,(11):12-18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科书是传播、体现政府和学界对信息技术重视度的重要载体,职前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学习将直接影响未来信息技术的实施情况。文章考察了六十年来我国具有代表性教育学教科书中"信息技术"的叙写演变,兼与美国经典教育学教科书中"信息技术"的叙写进行比较,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教科书内容如何叙写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叙写结构设计演变、信息技术在教科书练习内容意义建构取向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和审思,以期从新的视角推动信息技术发展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最后一千米”难题,提出利用创新扩散理论。先树典型,典型引路,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促进创新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扩散传播。营造出一个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氛围。逐步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以期解决“最后一千米”难题。  相似文献   

3.
移民是中原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主动移民对于中原文化中物质、制度层面的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动移民对中原文化中精神文化的传播与扩散更为显著。和平年代非移民性的人员流动、出身中原的官员在各地仕宦过程中也促进了中原文化的扩散。中央政府的文教政策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播又称文化扩散,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文章认为,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是必须把握的重点,但是现代只有与传统和未来相联系才有意义,传统、现代、未来这三维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传播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内在环节和外在方式。传统传播方式,包括书写传播、商品传播、留学传播等;现代传播方式,包括电讯传播、影视传播和网络传播等,它指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专门媒介为重要手段的新的传播方式;未来传播方式,包括集成化传播、数字化传播和云计算传播等,它代表着现代传播方式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社交网站是帮助用户建立社交关系的一种新型社交媒体,由于具有社交真实化、关系价值化、活动圈子化、传播病毒化、空间个性化等媒体特性,它目前成为了互联网上一个重要的知识扩散互联网。本文在对知识扩散概念理解,以及对知识扩散机制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基于社交网络和复杂网络的相关理论对社交网站中知识扩散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并从网络结构、人际关系、个体认知三个维度归纳和论证了影响社交网站中知识扩散的七个因素,分别是网络连结、网络形态、信任、合作、互惠、专业能力、价值观念,这对于基于社交网站媒介的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应用具有很好的指导,也为通过进一步量化研究社交网站的知识扩散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人类社会即将走向21世纪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一个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知识经济时代迎面而来。由于知识与教育之间有着内在联系,要做好走向知识经济的准备,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一、提高职校自身“素质”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推进职校素质教育的基础1.高度重视“硬件”——办学条件的改善一要做到校园面积、校舍结构、运动场地、图书资料等标准化,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二是做到装备现代化。职校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折旧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还面临着一些困惑与挑战,比如"非显著性差异现象"与"乔布斯之问",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历史命运。从"创新扩散模型""技术接受模型""技术成熟度曲线"等技术扩散的理论视角出发来审视与反思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扩散,有助于我们把握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普遍规律,破解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历史与现实难题。而揭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适效性与滞后性等特殊性,则可以有效回应"非显著性差异现象",回答"乔布斯之问"。以此为基础,该文对包括大型开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电子书包在内的教育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度解析,期望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信息技术与教育、尤其是正规学校教育融合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之下,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中小学教学中逐渐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传播与运用,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立足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应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已经开始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使农业信息化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潮流。山东作为一个果品生产大省,在果品生产信息化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此情况下,如何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改进我省半岛地区果品生产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海岛型文化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因为受海岛文化外源性特征的影响,其民族文化的传播与扩散受制于大陆外来文化而呈现出独特的海岛性特征,其文化传播和扩散的动力机制在不同作用力的制衡之下具有不同的转换模式;开展相关研究有利于拓展海岛型民族文化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民增收问题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因此,要努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城乡统筹机制、农业产业延伸机制、科技支撑机制、市场调控机制、农民就业创业机制、农民社会保障机制、投入增长机制及法律保护机制.同时,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统筹规划,确保长效机制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迅速产业化,必将对农业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就生物 技术、新材料、新设施及其它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速我国农业高新技术 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深化农村职教改革满足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是农民易于接受的转移方式,而且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缓解城市过度膨胀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急需深化改革,优化办学理念,强化培训功能,调整供给内容,加大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业传感器技术、农业机器人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精细农作技术、农业信息服务技术等组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能够为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际的支持。本文将对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教育曲线与经济曲线有显的正相关。在同一教育发展周期内,经济和人口的波动更多地影响到教育规模,而不至于严重破坏教育结构,当经济恢复活力教育规模又开始扩展。教育的衰落总是发生在堪称盛世的大王朝后期。在教育结构重建期,经济和人口的波动给教育带来的破坏极大,以致教育长期难以振兴。教育的兴盛并非一定要等到经济繁荣之后,东汉初与唐初教育的兴盛最可示例。中国古代教育有利于小农经济生产关系的巩固和维持,并通过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当前龙岩市的农业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在农业科技投入、农业技术推广和体制创新等方面仍然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农业科技发展要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就必须从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入手,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选准农业技术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7.
农机行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农机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农机应用技术专业应该对本专业的课程从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资源库开发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高职农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形成,现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改革原有农技推广体制、构建新的农技服务体系,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形成,现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改革原有农技推广体制、构建新的农技服务体系,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表达的是“平衡协调、社会责任本位和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统一”为一体的理念。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以经济法理念为指导,实行经济法治,具体表现为:宏观调控、规划指导、政策扶持、信息引导、科技提供、法制保障等手段。政府遵循经济法治时,要以全新的理念作指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提高我国农业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只有实行经济法治,才能确保农业产业政策落实,平衡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