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苏秉琦及其理论指导下,以红山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研究起步较早,由此提出的古文化古城古国、中国文明起源的“三部曲”与“三模式”等,对全国文明起源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今后围绕经济形态、聚落形态、文化关系特别是观念形态的研究,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文化西来说”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伴随着民族地位的沉沦,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备受国人关注。为反驳西方殖民者所谓“白优黄劣”的论调,激励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20世纪初,一大批著名学人在没有仔细辨别的情况下,借用与接受了法国人拉克伯里首倡、但并不科学的“中国文化源于古巴比伦说”。随着“一战”的发生,西方文明弊端的暴露,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明显增强。以“东方文化派”为代表,后起学者对“巴比伦说”予以批判与检讨,并鲜明地提出中国文明为“独立的”、“自创的”的观点,体现了五四国人要求自尊自强、重视民族文化的一种文化民族主义心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古代文化是礼乐文化。本文考察了“礼”和“乐”的具体内容,探寻了礼乐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礼乐的精神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中国文明西来说”,虽已在现代理论与文化史上受到过否定,但因种种原因,近年来再度泛起。“西来说”的实质是欧洲中心主义的一元文化观,文明的起源存在一定的交互性,将中国古代文明完全溯源于外来,很容易滑入民族虚无主义。仅因中国古代文明相对晚成的文字史就将中国文明的起源归于“西来”,是缺乏文明自识与自信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文明本土化与大学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我们这个世界,秦朝人早已说是一“家”①,西方人近年来说是一“村”②,正在形成世界文明。文明底起源,就是当初各地土著创造的文化,这些本土文化,为数甚多。在中国,“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③,这八百诸侯,也就是八百个本土文化底代表,若加...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文化演进理论当中,塞维斯(Elman R.Service,1915-1996)与弗里德(Morton H.Fried,1923-1986)的理论可以说是两座丰碑。讨论原始社会,研究文明起源,国际学者无人不知道他们的学说。遗憾的是,在中国学术界,虽然由于文明起源研究的热烈,大家开始有了了解他们理论的迫切愿望,能够看到的比较有分量的相关文章,却是少而又少,尤其是关于弗里德学说的著述。其实,弗里德的理论在当代文明起源研究当中,影响应该说并不下于塞维斯的学说。我们这篇文章讨论弗里德的理论,就是希望由此引起中国学者的注意,以期有助于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以及原始社会演进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文化演进理论当中,塞维斯(Elman R.Service,1915-1996)与弗里德(Morton H.Fried,1923-1986)的理论可以说是两座丰碑。讨论原始社会,研究文明起源,国际学者无人不知道他们的学说。遗憾的是,在中国学术界,虽然由于文明起源研究的热烈,大家开始有了了解他们理论的迫切愿望,能够看到的比较有分量的相关文章,却是少而又少,尤其是关于弗里德学说的著述。其实,弗里德的理论在当代文明起源研究当中,影响应该说并不下于塞维斯的学说。我们这篇文章讨论弗里德的理论,就是希望由此引起中国学者的注意,以期有助于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以及原始社会演进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问题长期以来深受中国学术界的关注。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者对中国文明起源提出了许多问题和研究观点。文明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国文明也有着开始、发展的渐进过程。文明起源的研究应该以考古学,尤其是田野考古为主导,开展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确信中国文明是本土发展起来的和多地文化汇聚而成的。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察文明要素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心与发祥地。伏羲以其超人的智慧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伏羲文化时期文明因素如城址、铜器、文字的出现 ,为解决中原文明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据此推测中原文明起源已有 6千年历史 ,“炎黄”子孙应改为“羲黄”子孙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的德国通过“狂飙突进运动”创造性地提出“文化”的概念并以之与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英、法创立、延续的“文明”概念相抗衡,有效地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并从文化上整合了分裂的日耳曼人,配合了德国经济、政治、军事的崛起,奠定了迄今为止的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本文较全面地对18世纪文化与文明的话语博弈及文化与文明的深层关系作了深入辨析,提出了中国当下有必要借鉴德国18世纪开创文化概念的思路和过程,思考中国如何突破西方主流思想搭建的文明和文化两套话语体系,为当下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观念,以及用什么样的逻辑思路去建构这样的文化观念提供一种历史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1.
文明的对话     
“文化”一词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用语,然而,对于它的确切内涵恐怕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据说,当今世界关于文化的定义已有260种之多。一些常用的术语(如社会、文化、宗教、文明等),常常缺乏精确的定义,总是引起许多概念上的争论。有人说,人类学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研究中所用的日常语言。好在我们普通人不需要纠缠于这些概念。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差异?我们很容易体会到。如果看一看下面这组有趣的“报道”,那就更清楚了——文明的对话@王雷  相似文献   

12.
综合考察文明要素,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心与发祥地,伏羲以其超人的智慧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伏羲文化时期文明因素如城址,铜器,文字的出现,为解决中原文明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据此推测中原文明起源已有6千年历史,“炎黄”子孙应改为“羲黄”子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家起源问题,是世人所关注的老课题。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少数几位持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史学家,就开始在这块洪荒上进行艰辛的开拓工作。解放后,围绕这个课题,史学界又展开了长时期的研究和争鸣。近十年来,由于开展对国家起源理论的研究,由于新的地下考古资料的出土,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讨,已呈现出深入发展之势。管窥所及,仅对近年来争鸣中的几个主要问题,略作介绍和评论。一、中国文明的起点中国国家始于何时?发生在那一代?大致有如下诸说: 1.“夏代说”。这是传统的见解。在儒家的经典中,大同之世和小康之世,是迥然不同的。前者“天下为公“,后者“天下为家”。(《礼记·礼运篇》)在先秦  相似文献   

14.
“象”,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思维结晶和范畴,在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和文艺学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的“象文化”,亦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表达方式乃至整个文明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民族思维、文化和文明,具有浓重的“象本位”的倾向和色彩。然而,在中国当代相关学术领域中,“象”这一核心范畴及概念体系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尤其是其更新发展的可能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黑格尔说:“知识只有作为科学或体系才是现实的,才可以被陈述出来”(《精神现  相似文献   

15.
在《河殇》作者看来,中国古老的文明“铸就了一种内向的、求稳定的、闭关自守的文化类型”,造就不出“一种文化的更新机制”。中国一再失去发展资本主义的良机,说明它只能依靠外来“新的文明因子”,否则,中国将永远处于“周而复始的历史循环”之中。《河殇》所谓的“新的文明因子”究竟是什么呢?不是别的,恰恰就是近代以来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如其不信,有言为证: 《河殇·灵光》中说:“十七世纪以后,那个‘新世界’要来叩一叩古老东方紧闭着的大  相似文献   

16.
作者提出的"中国文明本土起源说"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为本土的龙山文化即所谓的东夷,从城邦起源与文字起源的比较文明角度论证了,中国东部城邦与古代陶文是中国文明建立的标志。考察了东部古代帝王的西迁过程,指出陶文成为甲骨文字的前身,为争论已久的中国文明起源讨论提出了新的证据与说法。  相似文献   

17.
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先进文化”等概念。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用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概念,统一的术语来指导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上述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地解决。  相似文献   

18.
《大连大学学报》2022,(1):54-59
辽西地区的早期国家研究主要滥觞于有关该地区的文明起源研究中,并以“早期国家起源模式”和“早期国家形态”为两大核心内容。其中,有关辽西地区早期国家起源模式的探讨,大多着眼于对该区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主要可归纳为“古国—方国”“部落联盟—古国”和“酋邦—早期国家”三种模式;有关辽西地区早期国家形态的讨论,主要可概括为红山文化的“古国”类型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方国”或“王国”类型。这些探索和总结为辽西地区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形成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有关认识分歧较大,并且在研究方法、相关概念内涵的界定、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方?也存在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最早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命题。所谓"中国文明的起源"或"中国国家的起源"探讨的是在现在的中国大地上,与现在的中国有渊源关系的"文明社会的起源"或"国家的起源"。所谓"最初的中国"探讨的是"中国"这个概念最初指的是什么,它如何出现的,它是如何演变为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等问题。通过考证,我们发现,"中国"这一概念最初的出现与"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是密不可分的;《说文解字》所说的"夏,中国之人也",就是把中国一词与夏王朝国家的出现和华夏民族的形成关联在了一起。也就是说,在复合制国家结构中,王朝与"天下"才具有了同一性;王朝的政治中心即国都,与所谓"土中"和"国中"具有同一性。由此,我们说,"中国"一词的概念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位于洛邑的国中—中原王朝—历代封建王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史前文明和史前文化研究 1.1“文明”是一个与“文化”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名词。“文化”指的是人同自然相适合的方式,“文明”指的是这些方式的成果表现;文化的发展体现为人类生存方式的转换,文明的发展则体现为其成果的积累。因此,文明通常被看作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摩尔根—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学说中,“文明”代表了继“蒙昧”、“野蛮”之后的一个社会发展时期,以文字的使用为其标志。按照这一看法,史学界通常用“文明”指称由氏族解体而进入国家组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