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作文作文,一做头疼”这是许多小学生的口头语。出现这种现象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教的过死,使学生觉得作文课枯燥无味,无物可写;二是教师要求过高,期望过大,使学生对作文课产生畏难情绪,怕写也不敢写;三是对学生的作文批评过多,鼓励太少,使他们对作文失去兴趣,不愿去写。怎样才能写好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继而大面积提高作文质量?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之一。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无论教师如何尽心尽力地教,学生面对每一次作文教学都会愁容满面。有的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生活,还为不会写一篇通顺的记叙文而发愁,每次作文课似乎都是学生的受难课,学生对作文有一种无形的抗拒和恐惧的心理。通过十几年的教学体验,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有意无意地拔高了作文教学的难度,把小学生的习作练习当成经典著作指导,从而使小学生不敢写作文。  相似文献   

3.
陈海鸥 《快乐阅读》2011,(18):132-133
一、问题提出提起作文课,不仅学生头痛,教师也头痛。"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是学生作文三大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作文指导常常限于谋篇布局,语言运用,这样的作文教学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新课程要求作文教学回归写作的主体,表达真情实感。于  相似文献   

4.
每到作文课时,同学们就唉声叹气.抓耳挠腮,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最后好不容易才挤出了一篇作文,读起来却淡而无味,缺乏新意。什么缘故?在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领悟出了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在作文课上向学生讲授写作文的技法,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水平,让学生“通过写作关”,“顺顺当当地写好一篇作文”,关键还在于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法,上活作文课,激起学生作文兴趣。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种做法,并求教于专家和同行。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不少语文教师都把作文训练作为讲授课文的缓冲的间歇带。既缺乏一学期的作文训练设计,也没有每次作文课的施教方案,更没有三年的作文设计和科学安排。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前一次写作的训练,还不知下一次再训练什么,也难以顾及各个学期分别应该训练哪些。往往是随着教师的兴趣随意命题,或者简单地把题目往黑板上一写,提几点要求,让学苦思冥想。如此盲目地写下  相似文献   

7.
这些年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没有预先的全盘考虑,作文课上,随手拈来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写,或是零星地讲点作文技巧让学生练,至于下一次作文课要做些什么,就只好“到时再说了”。这种“事前无计划,当事随意行,事后无收获”的作文教学,使得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上作文课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痛,一节作文课,总是拿着笔却写不出字,抓耳挠腮,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交上作文就算是万事大吉,这样的文章空洞而没有内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对作文没有习惯可言,  相似文献   

9.
黄洲 《文学教育(上)》2014,(12):100-100
作文教学困境迭出,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一是源于教材。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二是源于教师。教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随意、自流、无序,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三是源于学生。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因此,教师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并针对问题,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至今总体上未上正轨。作文课与作文考试没多大区别,一般的不同,仅是学生写前教师作点指导,然后教师没事了,等着学生交作文。写作、作文当然是学生的主体活动,但我们讲的是写作教学,是上作文课,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教师都应该尽到教授的职责,要针对学生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全班以及个人作指导,去教学生作好文。更严重的是至今对作文教学没有清醒的认识,作文教学定位不准。本质与特征把握不准。马老师的文章观点清新正确,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思考,但愿我们的作文课能逐步走上正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正>老师批改作文辛辛苦苦写的评语,学生扫一眼就了事;学生不管怎样努力,每一篇作文的得分都差不多……一段时间过后,老师和学生都对作文能力的提高感到失望,失去了自信。于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作文教学模式就一直沿用至今:每次作文课,老师给个作文题目让学生两节课写完,再用两周的时间批阅每一篇作文;下一次作文课简单总结一下上次作文的优、缺  相似文献   

12.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写作的基本条件:其一,掌握写作必需的5000多个字词;其二,在表情达意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由此可知,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师只需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完成文字的编排和组织,流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即可。那么,到底该向学生渗透何种作文理念呢?作文到底是什么?起步作文很重要,教师要让小学生树立“写作就是聊天”的理念,克服写作的畏难心理,轻松写文。我的作文课就是聊天课,学生们非常乐于上这种谈天式的作文课,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从聊天入手,有话可说 新课标将作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写话、习作、写作。其实这也正是作文的三个层次,而写话则排在第一个层次。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即写话教学。教师通过作文理念的渗透,让学生树立轻松写话的意识。心中有所思,眼中有所见,手中有所写,便是好文章。每周我给学生上的作文课便是聊天课,当然,这个聊天并不是简单地聊天,而是和学生交流生活所见,分享心中所想,而后组织整理,将聊天的内容用文字展现出来。在聊天的过程中,学生乐于说,教师则起到了引导和启发的作用,使其将所说呈现为所写。  相似文献   

13.
没有框架的作文世界更精彩,因为没有框架的限制,学生才可以写任意想写的东西,因而,笔下的作文才会更自然,精彩才会不断迸发,作文能力才会不断被挖掘。一、经典片段的学习不能只求"一"在一节作文课上,一位教师教学生如何用好动  相似文献   

14.
一2003年3月,我面临一个难题———将要公开执教一堂作文课。虽然有过校级乃至地区级的作文兴趣活动课的教学经验,虽然有过一年中指导几十篇学生习作发表的经历,但我仍有很多困惑:1.应该说,一开始对现场作文指导的教学结构都是含混不清的。40分钟,要不要安排写?如果写的话,评议的环节怎么处理?2.从我以前的作文教学来看,是“玩”一段,写一段,改一段。至于说指导,更多的是点燃学生表达的欲望及对学生作文反复评改打磨。课堂上往往多见学生的活动,几乎没有技巧的指点。这是现场习作指导吗?3.如何去体现教师的指导?这里涉及到范文的使用。如果…  相似文献   

15.
宋婕 《语文天地》2013,(7):44-47
笔者是高一两个理科实验班的语文教师。前不久的一堂作文课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那天我布置了一篇当堂作文,要求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写一篇700字左右规定话题的作文。写了大概10分钟左右,一名学生就满头大汗地举手说他要去厕所。在我的许可下,他急忙冲出了教室。我随手翻看他的作文本,竟然一个字也没有。更奇怪的是时间过去了很久,他也没回来,而等下课铃一响他却出现在教室  相似文献   

16.
周永刚 《现代语文》2014,(10):138-139
立意就是要为作文明确一个正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是评价作文的基础要素。有些学生的作文文采不错,语言华丽,段落安排合理恰当,甚至还有不少亮点,但是最后的分数却较低,而导致这些学生作文分数低的因素在于作文立意的失误。学生作文立意的偏失有三种情况:一是作文主题负面消极,比如崇洋媚外、轻视我国传统节日、崇尚奢侈品,批判勤俭节约等;二是作文立意“老生常谈”,比如写“我的妈妈”还是写自己生病了,妈妈是如何不辞劳苦、丢下工作精心照顾自己的,依然采用别人写烂了的话题,人云亦云,肯定得不到高分;三是立意分散,找不到主题。学生以为作文字数写的越多越好,洋洋洒洒写了许多,却没有深入地把一个主题剖析清楚,立意不明确,再多的语言表达也算不上一篇优秀作文。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帮助学生找准作文立意的切入口,教师要把作文立意的学习和指导作为高中作文课的重点内容,学习中要注意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重视作文立意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曾经看过一个作文教学案例,教师要求写一篇题为《我给同学"画"张像》的作文,当时课堂前10分钟流程是这样的:上课开始,在本班四十多名学生里任意选三篇作文,学生读这三篇作文,并猜测这三篇作文描写的是本班哪一名学生,结果没有一名学生猜测出来。教师把作文放在展板上发现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18.
蒋利 《语文天地》2014,(9):60-62
有人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常常是愁眉苦脸,要么不知从何写起,要么就是作文质量不高,更有甚者,越怕写越写不出来,导致作文写来写去,丝毫不见长进。而就教师而言,作文课历来都由评讲为主,无论讲了多少篇作文,都得到一个深切体会是: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19.
曾经看过一个作文教学案例,教师要求写一篇题为《我给同学"画"张像》的作文,当时课堂前10分钟流程是这样的:上课开始,在本班四十多名学生里任意选三篇作文,学生读这三篇作文,并猜测这三篇作文描写的是本班哪一名学生,结果没有一名学生猜测出来。教师把作文放在展板上发现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时值新课改的今天,仍然有教师喊作文难教,更有学生说作文难写。笔者曾作过一次百名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抽样调查,结果有10%的学生表示对作文有较高的兴趣,喜欢上作文课,愿意搞写作活动;17%的学生愿意上作文课,兴趣一般,但能认真进行写作;29%的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写好写坏无所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