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家里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名叫“长毛”,这名字是我取的,谁让它的毛长得那么长呢!它头上的毛遮住了眼睛,长长的毛直直地垂到了地上。妈妈告诉我,它是一条博美犬。  相似文献   

2.
捷克作家哈谢克曾被喻为“顽劣的波希米亚人”,自幼调皮捣蛋,青年时代更是一度参加无政府主义的政治派别,甚至在阁楼里制造炸弹,结果把自己家玻璃全部炸碎。他自认为是革命家,拼命读俄国文学,对高尔基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3.
一这是一个"误读"的时代,甚至是一个"无读"的时代。 读书,作为曾经十分惬意和十分高雅的事情,在当下变得庸俗与不合时宜了。阅读已经包含了无数的功利和铜臭气息;全民皆商行为、利益至上心态,左右着人们的阅读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3月2日 今天,我读了《海伦·凯勒》这篇课文,了解了她不幸的遭遇,突发其想:“看不见”会有多可怕呢?今天我要尝试一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不知何时,书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了这个好朋友的陪伴,我总是感到充实又快乐。至于“窃读”,还得从下面这件事情说起。  相似文献   

6.
褚之 《下一代》2010,(4):1-1
小姨在黄浦江畔的校园里读大学 她说她是光荣的“世博”志愿者 我这个调皮鬼如若不肯相信 她就在网上贴张照片让家人传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和帮助下,我校于2003年提出了“分层导读教学法”教改课题,我通过两个轮回的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究。尝试了“读——论——总——悟——赏”的教学模式。现就这一教学模式作简单介绍,愿能收到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8.
哎!名言虽好,但也有惹祸的时候!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被封面上的一句名言吸引住了,觉得挺有意思,随口读了出来。这不,碰巧被老爸听见了。只见他背着手,笑眯眯地摇头晃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罢,随手丢下一把扫帚,扬长而去。留下屋里的我,吃惊地张大了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相似文献   

9.
胡友全 《学语文》2011,(2):78-78
散文的“情读”教学,可按照下面几个步骤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彭艳 《今日中学生》2010,(12):48-48
我虽然喜欢读作文,可是一到写作文时,头脑就会一片空白,手紧紧握着笔,手心直冒冷汗。磨蹭半天,笔杆子都被我捏软了,我还是像耗子啃南瓜,不知道从何下手。最后要么仿照别人的写,要么就乱写一通。老师给我的评语不是"人云亦云",就是"废话连篇",唉,郁闷死了!  相似文献   

11.
当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技术层面的东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时,教材便一下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解读教材随即也成了时髦的话题,变得神秘起来。当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水上飞机》后,我恍然大悟,教材其实也可以这么读。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很多,教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课文读一遍,或者在课中读一两个片断,这就算不错的了。有的只是让学生在预习时泛泛地读一下课文,一上课就开始讲解、分析,整堂课没有学生自己独立读书的活动。这种走在阅读边上的“伪阅读”式的阅读教学,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3.
林夏 《河南教育》2010,(5):30-30
1993年筹备《寻根》创刊,在列出的特约撰稿人名单中,邓云乡先生是我们看重的一位。 读邓先生的著作,我是从他的两本“小”书开始的,较早的是《红楼识小录》,稍后的是《红楼风俗谭》。  相似文献   

14.
读贵刊2009年第8期“梯子滑动问题的研究”一文受益非浅,本文对“梯子滑动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出了“在斜边一定的情况下,两直角边的变化规律”,在此介绍如下,供渎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国画中有众多赋有民族特色的范畴,要学习,就应抓重点、抓线索.作者认为"形"与"神"这一对范畴,在传统中国画诸范畴中既是重点,又是线索.首先,文章考察了"形"与"神"的确切涵义;然后,阐明它是传统国画诸范畴中的重点;最后,阐明了它是把握其它范畴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6.
17.
18.
杨晓霖 《现代语文》2007,(2):112-112
2006年4月6日《瑞安日报》中《"教"与"养"》一文谈到"父母对子女教与养,不可倚轻倚重";2006年8月30日的新华网教育时评文章《学生评语岂能从网上下载》一文中,论及"在抓考试成绩与品德教育中存在倚轻倚重的现象";2006年10月7日的《农村信息报》文章《水生植物掀起园林造景热潮--杭州水生植物园林应用研讨会侧记》一文中说到"目前在水生植物的应用设计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倚轻倚重现象";到谷歌引擎键入"倚轻倚重"一词,也可以得到非常多的搜索结果.  相似文献   

19.
读诗词、品对联,我摘录了不少“绝妙好辞”,一些经典之句中。我比较喜欢郁达夫的名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我以为这不仅是一种文字之美,更是一种理性之慧,缠缠绵绵之中充满了自责自省,颇显风度,也有见地。  相似文献   

20.
“二奶”这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是全社会话语的焦点。根据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二奶是与中国传统婚姻家庭制度格格不入的,但是即使全社会都在谴责它,“二奶”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泛滥,以致于出现了职业化的“二奶”。但是最近让人们对这个问题的争论达到空前激烈的是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二奶”维权网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