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主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人们往往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津津乐道,印象深刻,却忽略了小说中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其实,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忽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次要人物是一篇小说总体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主要人物相辅相成,共同实现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小说分析中,把握好次要人物也十分必要。笔者将从直接描写的语句、社会环境、中心主旨、线索结构、主要人物等几个方面,以初中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为例,阐述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蒋夏萌 《教学随笔》2016,(3):157-158
次要人物是一篇小说总体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主要人物相辅相成,共同实现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小说分析中,把握好次要人物也十分必要。笔者将从直接描写的语句、社会环境、中心主旨、线索结构、主要人物等几个方面,以初中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为例,阐述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云 《语文知识》2002,(1):43-43
大多数人在读小说时往往注重小说中的主人公或中心人物的作用,而忽略了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实际上,所谓次要人物只是与主要人物相对而言的,他们在小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次要人物往往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更生动,从而使主要人物在读者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  相似文献   

5.
人物形象是小说作品的中心要素,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时,人们往往着力于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而忽视次要人物的重要作用。其实,小说作品中的次要人物在推动情节展、映衬主要人物、反映社会生活、深化小说主题等方面均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小说的教学,在这一环节中,必然涉及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的分析。在三要素中,人物又是主要的要素。人物可以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人物是作者浓墨重彩刻画的结晶,也是我们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赏析、品读的对象。另外,还有一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这些人物往往被我们忽略,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小说《项链》入选中学或大学的语文教材已经许多年了,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总是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其中的主要人物身上,对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即次要人物则很少提及,事实上,《项链》这篇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们是作者莫泊桑精心安排的角色,是小说主要人物的非常重要的陪衬,他们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命运的变化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8.
×××同学问:《挺进报》在着力写陈然、许晓轩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同时,还写了黄显声和宣灏这两个次要人物。他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否可有可无? 答:这个问题问得好。不认真阅读又不善于思考的同学,是提不出这样的问题的。《挺进报》一文的主要人物确实是陈然和许晓轩。作者通过叙述两人的言行,表现他们无限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对敌斗争临危不俱、大公无私、英勇机智的高尚品德,在读者面前展现共产党人献身革命事业的战斗风貌。  相似文献   

9.
小说《项链》人选中学或大学的语文教材已经许多年了,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总是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其中的主要人物身上,对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即次要人物则很少提及,事实上,《项链》这篇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们是作者莫泊桑精心安排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可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传记文学名著,《史记》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其中给人深刻印象的有一百  相似文献   

11.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往往不像主要人物那样受到关注,但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次要人物也起着侧面衬托、渲染气氛、衔接并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通过分析《还乡》中几个次要人物所作所为酿成的过错类型及成因,解读他们对本部悲剧作品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说阅读是初中阅读教学的重头戏之一,而小说的阅读其实就是对人物的阅读,不能把握人物,就无法理解小说。主要人物是文学创作的灵魂,但每个次要人物、每一个配角都在特定的场合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这些人物形象,小说的阅读才变得有趣。本文以初中小说阅读中典型次要人物为例,从塑造方法和创作艺术手法等两方面来探讨次要人物在小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内涵,品味经典著作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可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传记文学名著,《史记》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其中给人深刻印象的有一百多人,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代表了社会上的某一类人,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有的达到了一定的典型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考试》里苏林教授这个人物,人教社编的《教师教学用书》、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学习辞典》(初中语文)皆这样分析:“陈伊玲是作品的主要人物,写苏林教授在于写陈伊玲。”根据这个说法.苏林教授似乎是个次要人物,许多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也如此分析。那么,苏林教授当真是作品的次要人物吗?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中固然有《白光》式的“独角戏”,有《示众》型的“群象体”,还有《风波》之类很难判定其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篇什,但就多数作品而言,其中的人物形象确有轻重主次之分。对鲁迅小说中主人公的分析探讨代不乏人,高论迭出,而对鲁迅小说中次要人物的综合考察似尚不多见。本文拟着重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检视一下鲁迅小说中次要人物的艺术功能,借以窥探作者的艺术匠心,以供今日短篇小说创作之借鉴。次要人物是一篇小说总体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生活环境组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实现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因而,在一个高明的作家手里,一篇小说的次要人物不应该是游离的,更不应该是可有可无的,它和作品的其它要素胶结在一起,互相渗透,互相加深,发挥着多方面的艺术功能。我们在鲁迅的小说中看到的情形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16.
结合传记文学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围绕把握传记文学中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精神核心、作家在传记人物中的价值与主张及作品在人物经历中的哲理与价值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写作名人小传。通过“任务驱动,评价先行”展开写作教学:围绕精神核心词,关注典型事件;结合传主典型事件,聚焦细节描写;了解传主相关经历,还原时代背景及在对照中反观自我,如实评价传主。  相似文献   

17.
《长生殿》中的次要人物具有爱情叙事和政治叙事双重功用。在爱情叙事中,次要人物促使唐明皇和杨贵妃实现"密誓"和"重圆",又烘托出他们爱情的浓重悲剧意蕴;在政治叙事中,次要人物指出了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作者还通过次要人物表达了对亡明的哀叹。次要人物的爱情叙事和政治叙事,共同构成了《长生殿》的叙事格局。  相似文献   

18.
小说中有着大量“次要人物”,他们绝不是情节安排中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有着鲜明个性的审美艺术形象,甚至与主角之间休戚相关。抽离这些“小人物”,小说的价值也就荡然无存了。一、文本内部功能理解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价值,不但要从人物自身形象特征入手,更要看他们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联。即在文本语境中理解次要人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 在中国古代散文的历史长河中,传记文学源远流长,作品众多,是一股充满了生命力量、闪辉着绚丽色彩的文化激流。《尚书》是上古之书,是记言的史书。在这部被称作“书经”的史料里,或留下人物的三言两语,或记载人物的片断行动,保留着某些历史人物活动的侧影。后来,在《左传》、《国语》、《战国策》中,更有一些记载历史人物活动的名篇。它们不仅记载了一些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活动情况,更留下了这些人物富于个性特征的完整形象。这是我国传记文学的雏形与开端。到了汉代,出现了  相似文献   

20.
《鸿门宴》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一节极为精彩的传记文学节选,故事情节完整,结构十分严谨,文字传神,人物呼之欲出。在楚汉双方人物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中,能发现文中人物的个性十分鲜明。一、主帅刘邦、项羽的对比刘邦、项羽不同的个性特征,可以上溯到他们起事之前。他们看见秦始皇出游,(项)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史记·项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