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磊 《文教资料》2008,(18):124-125
找回教学的快乐,让学生快乐地主动学习,是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以人引文、以读悟文、以画明文、以写思文四个方面,介绍了教学<指南录后序>的构思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徐晓岚 《文教资料》2011,(36):250-253
每每读及《指南录后序》,心中便有一种说不出的纠结。总以为文天祥是南宋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明知可以不死而选择死的英雄.而这篇文章在慷慨激昂的同时似乎又欲说还休。也许“怆怀非外至,沉郁自中肠”,那么作者为何欲说还休,沉郁的背后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中课改不断推进,目前全国已有10个省、自治区开始使用新编高中语文课本。下面发表的都是有关新教材的研究文章,以后我们还将陆续刊出,欢迎老师们投稿。  相似文献   

4.
作者读《〈指南录〉后序》,为文天祥九死一生的艰险遭遇打动,为其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感动,钦佩他含垢忍辱将以有为的报国情怀,感喟他万死不辞决意南归的无畏精神,从字里行间又读出了一个意气张扬的书生形象。  相似文献   

5.
(教师请学生读课文,当学生读到"至京口,得间奔(ben)真州"时,有部分学生低语"奔(ben)真州")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指南录〉后序》增加了原来人教版删节的部分,即文章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此段是全文情感抒发的高潮和主题的升华,我们可借此以管窥作者文天祥的整个内心世界。本文试图以苏教版《〈指南录〉后序》补充部分为分析对象,从“愧”与“无愧”两个角度,来探究文天祥的思想和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指南录)后序》开头云:“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教参”将“都督诸路军马”当成一个动宾短语,解释为“统一指挥各路兵马”。笔认为,这样解释不妥。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常碰到这种情况,孜孜于某一境界的追求时,意外地发现了另一番奇光异彩我在教学《(指南录)后序》~文第四段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重教《(指南录)后序》,尝试从新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我得出了全新的理解。“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是全文的关键,实际上,文天祥写这篇文章完全是为了自我辩解,向后人和历史剖白自己的心曲,留下一份证明材料,是一份自辩状。  相似文献   

10.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预设方案。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在七年级开展了导学案模式教学,目的有三个:一是改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秉承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减负增效;三是增强校本研修实效,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这对我们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相比以前的教学过程,增加了导学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收录了文天祥的名作《指南录后序》,课文的注释在介绍该文时是这样说的:“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后序’。”(配套教参也有类似表述。)虽然只是简单的三句话,笔者读后却疑窦丛生。  相似文献   

12.
1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中有这样一句较难解: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抉择》、《生死抉择》创作的成功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深刻的启示。这些问题是:唱响时代主调;新人形象、英雄形象、典型形象;政治性、艺术性、商业性;作家与时代和人民;歌颂和暴露;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5.
段会杰 《承德师专学报》2002,22(3):17-18,23
乾隆撰写《避暑山庄后序》,目的是回顾康熙肇建山庄和自己扩建、续建的目的在于“习武绥边”,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团结,后世子孙勿忘记此一宗旨,提醒大臣们记住这个道理,规谏后代君主遵守这一祖制。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必修三人选的两篇课文《指南录后序》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都是名家名篇,无论从文学还是思想上,都可以作为文言学习的典范。不过.我认为教材的选编有些失误。类似的失误.同类教材好像也“再所难免”.一直以来.都把这种失误当作小小的“瑕疵”来对待.习以为常。然而。这是否仅是个别现象.还是反映某些普遍的深层的问题?笔者经过一番思索后发现,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教材第二版已于2003年秋季投入使用.新版高三<思想政治>教材同其第一版相比,在结构体系、知识内容、语言文字、版式设计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修改和创新.教材内容的选用更富有针对性和时代感,观点和材料的叙述更加严密和科学,语言文字的使用更加准确和恰当.但再好的教材也难以做到十全十美.为了使这一教材再版时更加完善,也为了给教师们的备课提供一点参考,笔者在这里谈谈它的几处不足.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金石录后序》既是李清照为《金石录》所作的后序,同时也被视为李氏的一部自传。该文在研究李氏的生平等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学意义。但该文的写作年代,至今学界未有定论。李氏在文末记为“绍兴二年玄默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然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却与文中其他诸处交代相抵触,不足信。洪迈《容斋四笔》卷五载“赵德甫《金石录》”条,谓《后序》为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作;今人观点也多认为该文写作年代为绍兴四年。其实绍兴二年说与绍兴四年说均不正确,值得商榷,《后序》的写作年代应为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  相似文献   

19.
《生死疲劳》是莫言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重要作品,也是他数十年酝酿思考的结果.小说思想丰富而深刻,有人从中读出了佛家思想,有人则联系到道家思想,还有人从中体会出儒家思想,等等.小说讲述了农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了当代中国半个世纪的巨大变化,总结了人生要义.通过诸多人物的奋力挣扎乃至生命代价,莫言表明了自己关于“做人”的思想.“天地之大德日生”,人生于天地之间,就要努力“做人”.这是所有思想的源泉,也是每个人的人生实践.  相似文献   

20.
《生死抉择》是当前开发我国电影艺术魅力的成功制作。文章从思想上、人物塑造上和艺术上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生死抉择》的成功与贡献 ,并建议把这一力作推向国际电影市场 ,以扬国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