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师院校的“说课”活动,不同于中小学的“说课”活动,它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由某个教师“说”,多个同行教师“听”与“评”,说、听、评结合的一种教研活动;是说课教师个别创造性劳动置于听课教师群众性评议之中的一种双向教学交流活动。通过说听评,达到说课教师与听课教师优势互补,教学经验相长,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中小学中普遍开展了“说课”活动,对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高师院校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弊端,致使高师院校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2.
晋瑛 《四川教育》2005,(11):33-33
课堂是一个流动的生命历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有变化才有生成,抓住“生成”需要智慧,有意识地“生成”更需要智慧。抓住“生成”,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把“教学意外”转变成“教学资源”,整合进课程。其实,教师应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智慧的展现过程。变化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的教学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之中。有意识的“生成”,要求教师课前精心“预设”,通过“预没”促进“生成”。“预设”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思考、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过滤”、对教学经验进行梳理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充分体现,又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积淀过程。 教师工作垦充满创造的劳动,教师只有智慧地教学,才能在生成学生智慧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巨大的精神财富,获得长足的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3.
“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是指教师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反思对象,进行主动探究,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反思性教学”是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  相似文献   

4.
张振 《甘肃教育》2011,(3):27-27
在中小学,“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渐入人心,成为研究型教师是大多数从教者的追求。但是,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存在着日常教学的“去研究化”和教师研究的“去教学化”,教学与研究日益割裂,理论与实践脱离。新课程呼唤学者型教师、科研型教师,而学者型教师、科研型教师的锻造途径之一,就是进行校本教研,切实地实现日常教学的研究化和教师研究的教学化。  相似文献   

5.
每个数学教师,都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但是由于每个教师的认识和做法不尽相同,最终效果也就不完全一样。有的教师“以慢求快”,稳扎稳打,得到了“快”的效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有的教师“以快求快”,紧张急躁,虽然教得辛苦,却事与愿违。所以,教学领域的“快”与“慢”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愿望,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有和教材的科学体系、学生的认识规律相适应,三者协调、和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次教学实践表明,有些地方是万万快不得的。一、上课开始,可慢些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  相似文献   

6.
“反思性实践家”教师既是教学“实践者”,又是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者”、“研究者”;既充盈了“实践智慧”又具有开放、合作的精神。培养教师的实践智慧,是“反思性实践家”教师教育的主要途径,可从四个方面入手:研究教学案例,丰富实践性知识;讲述课程故事,培养反思能力;与同事合作、对话,碰撞智慧火花;展开“理论对话”,关照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学的客体指教学内容(知识)、教师、教学媒介、学生。教学媒介是指教学的“语言”、“动作”、“表情”。于是,我们可以得出教师教学的实质:教师教学是通过构成教学活动四个客体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活动。进一步说就是:教师教学是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能动与媒介的中介作用,使知识产生飞跃,由客观知识转化为学生主观知识的一种认知活动。教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教学动作、教学表情的作用让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用观的回顾与后现代审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其“教师作用”这一价值观支配。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设计师”、“雕塑家”、“助产师”、“园丁”等对教师的隐喻,表现出对教师作用观和教育的不同理解。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主客二分,而是彼此平等共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必须在培训中反思个人的教学知识,尤其是缄默教学知识。适应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模式有“理论 反思”模式、“案例 反思”模式、“实践 反思”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学得有趣味,教师教学有成功感,课堂效率更高,“教学秀”是一种展示教师的素养、学生的素质、教学的乐趣的教学策略,“教学秀”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在“秀”中。教师更有激情,学生更有主动创造力,新语文也更具风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朱秀华 《小学生》2011,(2):42-43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周鑫 《小学生》2011,(4):4-5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并强调“恩”与“练”的结合,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浅谈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语文教育发展到九十年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已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有的教师提们“导读教学法”,有的教师提倡“情景教学法”,也有的教师依然用“讲读法”,在教学手段的使用方面,有的借助幻灯、电视、录音机等现代电器设备进讨语文教...  相似文献   

14.
“有效教师”研究是从有效教学以及教学效能研究中衍生出来的,它也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范畴。“有效教师”这一概念是国外首先提出的,国内相对应的概念是“好教师”、“优秀教师”。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多是探讨“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各所学校都在全力打造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具备以上称号,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应是一名“有效教师”,还要具备一些其他教学之外的条件以及适当的平台与机遇。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成为名师,但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是每位教师都可以力争做到的。  相似文献   

15.
王晶 《天津教育》2009,(10):43-45
“有效教学”对广大的一线教师来讲并不陌生,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就是追求教学效益。“高效教学”属于“有效教学”的范畴。“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境界,更高层次追求则是“高效教学”,即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赫尔巴特的教学论精神就是强调学生多方面的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精神建设,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构建良好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扩大交往和确立同情。大学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误解”与赫尔巴特学派对“教育性教学”的“狭义的解读”有相似之处。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基本精神对“教育性教学”“思想范围”“观念群”的解释,对“课程思政”建设有启示意义,有助于专业教师理解“课程思政”的“唤醒心灵”“充实心灵”的内涵,有助于克服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窄化理解,有助于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心灵能力”要素的挖掘,从而有助于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二次开发。大学专业课教学应按照赫尔巴特教学论精神进行转型,构建新型教学文化,强化“心灵能力”培育,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丰富性、精神主动性和精神生长性建设。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与新课程同步发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落实这一理念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便是“校本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学校与教师针对本校本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通过开展“追踪”探究与汲取“他人经验”等方式,思考、设计对策,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学习方式在逐步变革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话”等术语教师已耳熟能详,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要比背这些概念、阐述这些理论难得多。教师普遍缺乏一种把教学理念转化成为鲜活的教学行为的功力。一些教师仍习惯于整节课当主宰、唱主角,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在形式上兜圈子。教师设圈套,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教师应该明白,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便可较快地获得知识,或者说在教师的“解惑”下,学生学习便可获得捷径。但是,教师在明白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明白“主导”绝不能变成“主宰”。“主导”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考了“怎样教”及“怎样学”的问题,或说“怎样教得好”、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而“学其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努力创建平台,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协调,整个教学情境既有益于教师的教学表达,又能对学生有激励的效应,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某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表面现象,只把自己当成一个“教书匠”,一味地体现在“教”上,把学生当做装载知识的机器,把教师本身当做传授知识的机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