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认为职业能力包括就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创业能力.职业能力需要经过必要的理论学习与有效的实践训练才能养成.当前,高职教育在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较多问题,一案贯通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能有效解决这其中部分问题.一案贯通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某一案件为载体,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而齐头并进,贯通于整个课程活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重庆市旅游职业人才现状和培养需求,提出通过建构合理的职业技术教育层次体系、实施中高职贯通,贯通终身培训等对职业人才实施贯通培养.同时,实施贯通培养要处理好企业参与、旅游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学生学习和结业方式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对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比较中职、中高职贯通及中本贯通三种不同培养层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探索中本贯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真正凸显中本贯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独特性,以期增强学生今后的就业能力和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实施主体、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考核方式等均体现出鲜明的特征。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也必须体现工学结合特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应遵循科学性、激励性、可操作性、多元化的原则,以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能力考核为核心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存在教学能力结构缺失职业教育特征、教学能力培养缺乏标准依据、教学能力专业化培养课程体系不贯通等问题.文章从高职教师能力结构的职业属性、教学能力标准的基准性和培训课程的建构性分析了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并基于此提出了确定目标标准、整合培养课程、规范培训包、监控培养质量等实施策略,构建起"职业—标准—课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三维三阶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提高贯通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贯通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为研究如何有效持续提高贯通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贯通培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调查问卷构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阅读氛围指标为例,利用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与调查情况吻合;在建立模型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提高贯通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建议,以期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贯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硕 《职教通讯》2019,(22):13-17
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质量和发展。从学生思想品德、社会交往能力、方法使用能力、专业技能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学生考核模式,提出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考核核心的“二核心三看重四体系”评价模式。以上海食品科技学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为例,实施德技一体化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教学能力是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核心素养则是对学生的品格、价值观及能力的综合评价。基于我国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从职业认知能力、从教技能及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等角度构建生物学核心素养下的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模式,为提升生物科学专业人才的教学技能、增强师范生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保证未来基础教育从业人员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探索构建本硕贯通的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校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社会科学领域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是要在分阶段培养的基础上实现理论贯通、经验贯通和表达贯通."三个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以学术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又能满足不同培养阶段有着不同职业发展规划的学生的多元发展诉求.同时,"三个贯通"有助于高校真正走出以教师为主体的认识误区、以专业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误区、理论和实践相割裂的人才培养误区.  相似文献   

10.
自2014年上海市开始实施职业教育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以来,首批试点学生已于2017年秋季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总结与反思这批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培养方式特点及综合素质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试点培养模式。基于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例,对比分析中本贯通班的课程设置和学生成绩。发现其课程重视德育、注重专业基础知识拓展,并能根据不同教学对象调整培养重点及深度,与相同专业的普通本科培养模式相比更能呼应生源特点。但过程中仍存在课程设置不连贯、考评侧重点不明显、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亟待通过完善课程衔接性、建立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课程内容针对性等措施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高职学业评价领域因其评价理念和操作模式滞后以及工作过程评价的缺失,很难支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执于事实性知识和操作技能两端的学业评价范式,无法满足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诊断和评价的要求。高职学业评价必须要针对跨职业、跨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依据新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模式进行,从评价制度、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的构成,都要围绕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进行重构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贯通培养的本质是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即通过组织和要素层面的融合,用有限资源实现更高效率的人才培养。原则上看,任何一个专业都可以进行中高贯通培养。但是这里存在成本和收益平衡的问题,一个专业是否需要贯通培养,可以考虑对操作技能的依赖度、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复合性、工作情境的复杂性三个要素。当前中高贯通学制设计与实施存在几个核心问题,包括贯通的人才培养功能被弱化、招生蓄水池功能被放大;贯通课程体系的设计不科学,长学制优势未得到发挥;贯通缺乏稳定的制度化设计,转段评价实施存在争议。因此,未来中高贯通应明确贯通功能,协调升学路径;创新贯通学制,探索职普贯通;主抓课程建设,提升培养质量;丰富办学形式,适应在地办学。  相似文献   

13.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一直是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重点。本文从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手段体系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论述。并以文秘专业为例,论述了这些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开展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质量评价是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发展的必然,也是建设浙江开放大学背景下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文章概述了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质量评价的目的;指出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质量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根据教育评价理论和原则,从学业成就、职业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潜能四个维度构建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及其所对应的岗位能力进行调研,分析职业岗位技术领域与工作任务,融合职业岗位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学训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实现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我国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尤其是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应具备职业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构建并实施与培养自考生职业能力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开辟第二课堂、将职业准入制度引入自考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等措施,努力打造自考生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习效果评价又是判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水平的主要手段。文章从原始理论依据出发,提出了通过此评价体系可以解决的教学问题和实施过程,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进而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根据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方案,构建并实施多方参与的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技能鉴定、岗位标准相衔接"的学生评价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成长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目前高职英语专业教学忽视了学生职业生活的需要。本文在对目前我国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实施途径:从职业生活的整体要求出发,努力构建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体系结构;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参与实训;建立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衔接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目前高职英语专业教学忽视了学生职业生活的需要.本文在对目前我国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实施途径:从职业生活的整体要求出发,努力构建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体系结构;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参与实训;建立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衔接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