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刑诉法首次让技术侦查措施入法,并且肯定技侦证据的法律地位以期减少实践中证据转化现象。然而,制度设计并不完美,现行规定尚有潜在风险,特别是对技侦证据的审查易演变为单一化的庭外核实。让辩方有限制地参与庭外核实不失为辩方质证权与技侦手段保密性冲突的一条破解之路,既符合修法的本意,也遵循了司法实践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职务犯罪日益技术化、隐蔽化,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日渐增强,传统的一般侦查措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集技术性与秘密性于一体的技术侦查是应对职务犯罪的有效措施。因此,直接授权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建立技术侦查的适用原则,实现技术侦查的法治化,配套相关证据采信原则,既能强化职务犯罪的程序控制,又有利于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3.
"严格排除非法证据"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任务.2017年中央审议通过规范性文件对这项任务作出了细化规定,其对公安机关侦查取证理念、把握非法证据范围、规范讯问行为、处理侦诉辩审关系等方面具有深刻影响.公安机关应在厘清"严格排除非法证据"内涵的基础上,从这些方面综合着力应对.  相似文献   

4.
侦查实验笔录的运用是侦查实验的核心问题。文章试通过对侦查实验结论证据属性的分析,明确侦查实验笔录的证据资格,并在此基础上从事实和法律层面对侦查实验笔录的完善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侦查实验在侦查以及审判中发挥其特有的证明价值。  相似文献   

5.
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面临的侦查程序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如何在兼顾公正的基础上提高侦查取证的效率,是该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技术侦查手段是在适应几类案件层出不穷、侦查难度大和犯罪人反侦意识强等严峻形势下不断扩大运用的。但是由于技术侦查手段有其固有的侵犯他人隐私权和宪法赋予公民人身自由权的特点,故技术侦查手段的法制化,对于人身权利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我国技术侦查措施法治化的轨迹和演变历程,着重分析其目前的困境,提出了我国技术侦查法治化的三条路径选择,以期达到惩罚犯罪与保障自由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7.
《监察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允许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在证据种类方面的一致性以及在取证程序方面的基本统一性亦为二者的转化提供了正当性基础。但《监察法》的上述规定未区分可予转化与不可转化的证据类型,也未明确“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审查要求,使得证据转化成为现实难题。为此,我国立法应当进一步根据证据类型区分可予转化与不可转化的监察证据范围,并从外在形式、事实层面和合法性等方面明确监察证据进入刑事诉讼应适用的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8.
电信诈骗犯罪兼具了集团犯罪和诈骗犯罪的双重特征,呈现出集团化、异地、非接触性作案等特点,集团内部分工明确、相互之间直接接触少。因而要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就需要寻找到集团各工种之间相互联系的证据。只有这样才能将整个犯罪集团成员尤其是对犯罪集团主要成员犯罪定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断曝出的刑事错案,不仅严重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也使司法公正受到质疑。刑事证明标准模糊、证据规则的不完善、"口供至上"错误观念以及取证手段的不合法,都是导致刑事错案发生的原因。因此,必须进一步从证据角度规范取证手段和证据的运用,完善刑事诉讼的相关制度,将错案遏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最终维护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
非法取得证据有无证据能力涉及到证据能力的判断标准问题,重塑证据能力的判断标准应该在证据三大属性的基础上,确立以下两大标准:证据的真实性是否会受到重大影响;证据的使用是否会导致其他更重要的社会利益受到损害。设计民事诉讼非法取得证据之证据能力的规则体系,应确立更宽容、更务实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证据调查期日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证据调查的一项基本制度,旨在保障当事人程序参与权的基础上,规定法院对证据方法采取证据调查措施,搜集证据资料的程序性规范。法院发布旨在搜集证据方法或获悉证据资料的证据调查命令已启动调查程序,在言词辩论的期日之内或者指定期日内,由审判法官或者受命法官以及特殊主体主持,在法院或者指定的特定调查地点,经双方当事人共同参与下进行的。为使实质正义能够通过看得见的程序予以实现,审判法官应当直接面对证据,采取调查措施搜集证据资料,同时还应当保障当事人充分参与调查程序并知晓调查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辩论。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非法证据仅仅限于言词证据。就刑事诉讼而言,非法证据并非完全没有实用价值,它往往对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具有重大意义。域外的司法实践中,对哪些证据进行排除以及怎样排除是比较复杂的并且充满争论的。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中,要建构符合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我们认为收集程序不合法的证据不能作为控诉被告人以及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在非法证据规则排除的模式问题上,应当采用原则加例外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在职务犯罪日益智能化、科技化的新形势下,技术侦查是一种有效的侦查手段。但技术侦查是以牺牲公民权益为代价的手段,应寻找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间的平衡点,对技术侦查运用的正当性进行诠释。该文着重从技术侦查措施设立的必要性和技术侦查在法律规范中的体现这两个方面,对技术侦查的正当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0年《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条,辩方取得的相关证据在法庭审理当中也应当参照排除规则进行相关调查。然而此条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条文中并未涉及,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究竟辩方,即被告人、辩护人以私人取证方式不法获取的证据是否受该排除规则的规制以及如何规制,进而延伸到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大量私人调查取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英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自20世纪初在美国确立以来已经将近一个世纪,其发展过程经过了许多起伏,虽然不尽完美,但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借鉴。由于不同国家和国际机构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和条件不一致,各国对这一规则的表述也可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了法官有进一步查清真实的庭外调查权力 ,以利于澄清审判中的疑点。但这在客观上扩大了法官的审判权力 ,容易导致司法实践中的不当操作 ,损害司法公正。因此 ,应从完善司法理念和规范庭外调查权等方面来健全这项制度  相似文献   

17.
庭审中的证据调查是审判程序的核心内容,两大法系在庭审中对证据调查的方式由于各自奉行的诉讼模式的区别,在证据调查的启动、范围和推进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对两大法系诉讼模式的考察比照,我国也有着自己特有的庭审证据调查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刑事诉讼的采证规则之一,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立法上并没有明确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确立也面临重重困难。但是,根据国际刑事司法发展的趋势,以及现代法治的渴求,在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势在必行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