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溪》是著名散文家吴然创作的一篇写童年生活的散文,作品以清新优美的文字语言,抒写了美丽的大自然和大自然怀抱中欢乐的孩子。在这篇散文里,作家满腔热情倾(qīng)心赞美和歌颂(sòng)的,是农村、山野间常见的  相似文献   

2.
李汉荣先生的散文《山中访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以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见长,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的优美散文。 在这篇散文中,“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走到涧边,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大自然中的古桥、树木为友,与他们互诉心声,展现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政治上失意,故寄情山水之间,历游永州的奇山异水,观赏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描绘大自然、欣赏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借景抒怀,为后人创作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谱写了一篇篇优秀的山水游记。其中《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美散文。它表现了作者对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和高深的文化涵养。  相似文献   

4.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散文所占比重极大。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散文。教学时,可依循散文特质,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结合文本内容和课后习题设计逐步推进,引导学生读书、感悟,逐步学会积累喜欢的语句,关注生活现象,习得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娟 《语文天地》2013,(7):14-15
《荷塘月色》是一篇行文流畅、抒情含蓄的散文名篇,他用一种近乎绘画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月下荷塘的优美景致。这篇散文成为朱自清先生所著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也成为高中教材的必选课文。但是,在课堂教学之中,很多学生很难把握这篇散文的神韵。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应该让学生抛开习惯性的思维想象,着重把握文眼与文章中的物我关系。一、抛开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众所周知,多数描写大自然的散文,所表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的女性散文创作,是当今文坛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小说的轰动效应退潮之后,在严肃文学受到严重挤压时,女性散文却出现了一派悄然走俏的繁荣态势。其中令人注目的除女性散文家笔下的亲情、乡情、爱情篇之外,山水风景篇也为广大读者所钟情。我们注意到,古代的文人学士纵有移情于山水的雅兴,写出过不少风景游记佳作流传于世,但都与女性无缘。当今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仅有一批女性散文作家的崛起,并形成不可小觑的阵营,而且她们走出书斋,抛开尘世喧嚣,跋山涉水,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或向大自然抒一腔情怀,或从大自然中顿悟人生。社会人生的风景线,都映照在女性笔下的靓山丽水之中了。  相似文献   

7.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叙述了自己在黄果树瀑布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观,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及对人性情  相似文献   

8.
我曾给小读者介绍过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大自然散文,体验到了其大自然散文的简约与宁静的  相似文献   

9.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叙述了自己在黄果树瀑布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观,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及对人性情的陶冶。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大量比喻句的运用,使语言格外具体、生动,让人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冯小亚 《现代语文》2008,(12):41-42
《我与地坛》是一篇哲理性的散文,也是一则包含磨难、历尽沧桑、感悟生命的沉思录。它凝聚了作者史铁生十五年来生活中最重要而又最复杂难言的感受。史铁生在生活的磨难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地坛里,把自己的思想和生命交付给地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活动于自然中的生命融为一体,从中感悟生命,升华生命。《我与地坛》同样也是一篇充满了美学意趣的散文,充满了对生命、对母爱的思考与情思。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它用优美的彩笔,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同时又以质朴平实的笔调通俗具体地向我们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知识。它是科学普及读物园地中一枝婀娜多姿、引人瞩目的鲜花。把这样的科学普及读物作为初中语文教材,对于培养青少年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是大有益处的。《大自然的语言》全文分三大段。第一段(第一、二两个自然段):从大自然的现象入手,说明“大自然的语言”的真正含义。作者落笔便运用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桂花雨》第二课时 一、研读文本,说教材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与第三单元其他3篇课文都是“抒情”为主题的散文,主旨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浸润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各自的侧重不同。《桂花雨》注重叙事,在叙述中回忆童年的快乐,再现淡淡的乡愁。本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相似文献   

13.
《鸟的天堂》是巴金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浓烈的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文章结构布局匀称,文笔清新细腻,感情质朴真挚,全篇美感盈溢,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一、理思路,领略结构美.本文以时间为序,写了对一  相似文献   

14.
曹琳 《小学语文》2009,(6):48-49
人教版教材中,编者在选编一些经典的课文之后,还编人了相关的“阅读链接”。《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茫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孤寂的旅程,  相似文献   

15.
杨明泉 《文教资料》2007,(13):152-153
一、教学总体设想《绿色蝈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以反映自然界的内容为主题,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自然世界进行的科学探索,这些内容都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其中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它把文学与科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描绘出一个丰富而奇妙的昆虫世界”。  相似文献   

16.
正在这个时代,每天成批的产出文学作品,读到一篇好散文特别的艰难。二〇一八年《散文》第六期,刊发刘丽丽的《穿林而过》。作家多角度,组曲式的写出大自然中的人与事。作家不是摹写俗态,如一闪而过的影子,在大自然中粗略的行走。作家出语简省,每个字含义丰富,拒绝说谎,也不是为了追远感时,取悦市场的流行写作。每一个细节的描写,表现对事物的观察分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随笔式的散文,也是一篇意味深长的散文。绿,在人们眼中,只要你有心,随处可有,随处可见。在某种程度上说,绿既是自然现象,也是心理现象,或者说是自然界的事物在人们心灵中的观照。从这个意义上说,绿也是心理现象。在大自然中,満眼皆绿,这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这是作者正面描写的绿,然而这种大自然的绿又经过作者的心灵酿造之后,演变为主观上的绿。既是主观上的绿色,它便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识,也就是升华为主观意念上的东西。由此作者把绿变成心灵的寄托,变成意念上的或者说是心理上的带着点神圣色彩的绿了。在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从题目来看,《灰掠鸟》应该是一篇状物类文章,而事实上它是一篇叙事写景类散文。文章描写了"我"和同伴去林场观察灰椋鸟归林、闹林的一次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林场工人植树造林,为鸟儿创造幸福的家园的赞美,说明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这篇散文情真意切,情理相通,情趣盎然。它的艺术感染力体现在立意、构思、语言和情感等方面。选作小学语文教材,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谓"文质兼美,堪为模式"的选文标准。  相似文献   

19.
陈建兰 《考试周刊》2013,(54):51-52
<正>一、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  相似文献   

20.
为便于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教师们更好地理解、把握四年级下册教材,现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组说明如下,供教师们在教学中参考。第一组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包括一篇古诗和三篇散文,按三篇精读课文带一篇略读课文编排。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大江南北的山川风景,感受大自然的奇美,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对祖国的自豪感。同时,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