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在语阅读教学中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情感的源头在本之中,对学生最具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字,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学生在阅读中重点探究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立足本,激发学生与本对话的兴趣,创设互动对话的多种途径,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充分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走进本,与作、编及中的主人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与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道阅读好书能助人成长,要多读好书。行为目标:使学生养成爱读好书刊的好习惯。教学要点1.使学生知道爱读书的好处。2.使学生知道要读好书,不读坏书。3.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审题质疑,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2.审题质疑。组织学生审题,让学生提出看了课题后想通过这节课了解的内容。3.教师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鼓励与表扬。二、合作学习,探究明理(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高尔基爱读书的故事”,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1.教师谈话:(出示高尔基的图像…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为此.应着力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乐于读书。  相似文献   

4.
生本对话即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生本对话的程度越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而这与阅读话题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找准生本对话的支点,精心设计话题,使生本对话更深入、更全面,从而达到优化阅读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实施新课程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因为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文本语言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足学生时间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要读通、读好、读懂、读深,不光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机械重复地读,作为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望,使学生爱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感悟;提出读书的要求,使学生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6.
孟盈 《现代语文》2006,(10):76-76
阅读是通过与作的对话达到作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多重的对话关系的中心应该是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本作心灵的对话。因此新课程标准又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不动笔墨不读书.有效的批注.能为学生与文本架起~座沟通的桥梁.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教师应把批注当作课堂生成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激励学生积极展开批注.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学生用笔耕耘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里.用心徜徉在文章的人文情感中,与其说学生是在批注,不如说是学生凭自己的感悟、智慧、生活经验.在与文本进行对话。预习批注.走进文本.重点词语批注,体会语言的温度i围绕主题批注,积极展开探究,菩补空白批注.激活个性想象;困惑处批注,柳暗花明又一村:课后延伸批注,澈起心灵共鸣。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学生个体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学生将凭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而通过在课外书的读与写之间架构一座桥梁,更是一个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获得成功体验的舞台。学生将从读书的成果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增强读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种生活工具。它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要强调学生参与体验,把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的场所,使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人生旅途中留下难以忘怀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渗透读书方法,思辨读书内容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使学生在阅读上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要通过自主读书与文本及作者对话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心灵碰撞,接受课文丰富内涵的感召与影响,最终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思想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把课文的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交际经验。其次,学生还要通过合作学习与同学、老师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12.
李钦 《中学文科》2007,(3):10-10
时下,中学生对阅读越来越不感兴趣。造成学生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不会读书,不能从作品中获得情感愉悦是主要原因。要让学生爱上读书.关键要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实现这一“对话过程”,其实质就是三方面“情”的相交融汇的过程,因此,应将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全过程,即阅读前的情感激发,阅读中的情感交流,阅读后的情感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与学生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新”、“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新课标的要求使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所谓互动,在我理解,也就是师生之间精神与知识的交流,相异与相同的融会,情感与情感的撞碰。课堂教学的互动。能提高教学效率,能充分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读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文本背后蕴含着的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的精神家园,要理解它、感悟它、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可见,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和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在教学中,我着力用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16.
<正>"以读为本"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等。但是,"以读为本"并不是让学生没有目的地读,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读出层次,真正与文本展开对话,进而使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既悟情又得法,真正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主要就以读为本,语文精彩阅读课堂的构建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阅读教学中,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要想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印象,就离不开初读环节的整体感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师生、生生对话,交流探究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取有益启示。要达到这一要求单凭教师的讲解是不能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反复与文本对话。因为理解文本内容需要本色阅读,同时本色阅读是培养学生个性化行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潼瑶 《海外英语》2023,(8):102-104
对话教学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对于构建民主、平等、互动的课堂,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等都有着积极助推作用。然而,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教师“自问自答”、教师授课提纲挈领等诸多病垢,影响着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针对于此,高校要遵循紧密联系生活原则、课内外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自主性原则,提高对对话教学的重视;要利用对话教学中的师本、生本对话和师生、生生对话形式,将英语教学内容用学生愿意接受的语言转换为学生乐于思考的内容,使英语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从而大幅提高英语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要“从整体上把握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阅读古诗,和古人对话,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和历史、现实的对话,是和高尚心灵的对话,是充满乐趣的精神活动。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梁启超曾说:一个人学生时代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然而,课内阅读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就必须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在自主的、大量的阅读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及独立阅读的能力。尤其要在交流中体验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