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敢于亮丑     
刚开始搞报道那阵子,我像大多数初学的报道员一样,也有过一段百投不中的经历。那是1991年5月,我参加完报道员培训班回到连队,写稿的热情很高。尽管训练一天累得气都喘不过来,但我仍然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写稿子,而且每天至少要写一篇。中午别人休息了,我就趴在床铺上写;晚上熄灯后,我以复习功课为由,悄悄地到连队会议室里去爬格子。每当别人问我在写什么的时候.我总是笑着说是写信。只要听到脚步声,我就急忙把稿子捂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别人看见。稿子写完后,我总是匆匆忙忙看上一遍就悄悄地发走了。这样三个月下来,我投出的近百…  相似文献   

2.
高考期间,昆明三家媒体策划发动出租车司机为参加一年一度高考的学生“爱心送考”活动,其中,一家都市报和一家电台的“交通之声”为出租车上贴的“爱心送考”标志谁是“正版”谁是“盗版”,在公众面前打起了“口水战”……先是电台主持人在直播中讲:这一活动是他们最早策划并组织实施的,贴“粉红色爱心送考”(电台)标志的是正版,贴“蓝色爱心送考”(都市报)标志的是盗版;后是都市报6月3日,在一版导读头条和显眼版面上发表大半版篇幅的评论员文章,评论标题的主题是“爱心,绝不是狭隘之心”,副题为“一问‘交通之声’个别主持人的不和谐言论”…  相似文献   

3.
如今,在博客大军里,成千上万的博主在网上沉思、抱怨、嘲笑、观察,而最重要的是,记录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些日志非常吸引人,然而大多数的作品是非常无聊的;有少数博主很出名,但是绝大多数是名不见经传的。博客目志就像是一个自传,一个全自助式的、以文字形式包罗万象的自传。  相似文献   

4.
遮丑与亮丑     
“这种事若发生在我们这儿,肯定不会登在报纸上!” “那当然。因为实际上存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它等于给当地抹黑,有损声誉。” 这是面对今年6月4日北京青年报一版刊登的题为《钢琴大师遗憾京城》的一则新闻,几位读者的窃窃私议。该文中称:6月2日,享誉世界的钢琴大师拉扎尔·贝尔曼在北京音乐厅演出时,琴凳腿忽然折断,使这位66岁的大师受到惊吓,演出停止,全部退票,贝尔曼感到遗憾。 对演出的组织者来说,这当然不是什么光彩事,而是意料之外的丑事。它说大不大,因为只是一条琴凳腿折断,并未伤着人;说小不小,它不仅使众多观众乘兴而来,扫兴而归,而且传到国外,会影响京城乃至国家声誉。 哪个国家、哪个地方能只有美事而无丑事?郑州有  相似文献   

5.
北京青年报1月21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12名青年参与起草《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报道,同时还在A4版上作了相关的详细报道。读者认为,令人鼓舞,让人激奋。 报道说,“起草小组平均32岁”,“其中最大的40岁,年龄最小的26岁”,起草小组“中青年相结合、年轻人为主”,“用年轻书写阳光报告”。此外,这篇报道还写出了这12名年轻人参与起草“报告”  相似文献   

6.
我常遇到一些刚从事新闻写作的同志,他们写的稿子象封建时代的姑娘那样羞涩怕人;他们偷偷地写,“秘密”地寄,结果,篇篇如石落大海。此时,他们又抱怨编辑“不识货”了。当初,我写稿时就吃了这方面的亏,对自己写的稿子除本人和编辑看外,别人连个“气”也闻不到。后来有位颇有名气的老通讯员到我家玩,非要看看我的稿子不行。恰巧我刚写了一篇《粉笔虽小获利多》的稿,  相似文献   

7.
新年第一期《新闻记者》刊登慈溪报孙明华的来信《不要“给读者颜色看”》,来信指出了该刊去年第11期中有篇题为《给读者颜色看》的文章,明显差错有十余处,一篇近1200字的文章有这么多差错,其差错率之高是惊人的。该刊为这篇来信加了编者按,按语指出:来信是一份出色的勘误表,对编辑部震动很大,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表示要寻找薄弱环节,制订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发生。来信指出这些差错的还有其他几位同志,这说明读者对《新闻记者》杂志的爱  相似文献   

8.
我与同事共同采写的通讯《战争离我们很近我们离打赢还远》(刊于本报2005年12月21日一版头条,以下简称《战》文),在全军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选中,以全票通过,获得了二等奖。回想这篇获奖作品的采写过程,我有一个很深  相似文献   

9.
先说两件发生在新闻出版界的事情: 一家报社的记者,找到某县农业银行行长说:“你们信贷支持乡村小水电很有成效,我们打算集中报道。”行长一听喜上眉梢,又是接待又送纪念品,忙得不亦乐乎。很快,稿子见报了,整整一版。随即记者寄去样报还附有一信:“按规定,请贵行汇款8000元。”行长傻眼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是广告为何事前不明说?他想不通,可白纸黑字,只好花8000元买个教训。那行长苦笑着说:“看来,对记者也应来个‘有防无患’了。”  相似文献   

10.
先说两件发生在新闻出版界的事情:一家报社的记者,找到某县农业银行行长说:“你们信贷支持乡村小水电很有成效,我们打算集中报道。”行长一听喜上眉梢,又是接待又送纪念品,忙得不亦乐乎。很快,稿子见报了,整整一版。随即记者寄去样报还附有一信:“按规定,请贵行汇款8000元。”行长傻眼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是广告为何事前不明说?他想不通,可白纸  相似文献   

11.
早请示、晚汇报、忠字舞,以及“语录”不离口……生活的荒诞有时超出想象,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是想象不出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莫言的小说,无论精神指向,还是叙事风格,都是先锋且独立的。他没有成为这个盛世的合唱者,他眼里所看到的,多是受伤者和软弱者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对记者说,这是文学的胜利。但尽管莫言的作品早已登堂人室,也为主流文坛所认可,可他的写作风格、艺术趣味、精神特征,其实一直都是反叛的、孤立的,他是文学的异类,并从未停止自己对文学的探索——无论叙事角度、话语方式,还是他对人性与社会的警觉。《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它堪称是中国小说界的天外来物。这部小说,敞露出了莫言身上难以压抑的才华,他对苦难记忆的处理,对现实隐忍的抗议,对  相似文献   

13.
杨敏 《新闻与写作》2006,(12):36-37
记者的行为要接受法律的监督和约束,不能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不当法官,不做判官,不可包打天下,到位不可越位,更不可错位,真正起到“舆论监督,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如此广告     
笔者近日在一份地级党报的征订广告中见到这样一句广告语:“新闻报道向订报密集地区倾斜,多订报多发稿。”心里不禁一阵嘀咕:“报台利益咋就这样明目张胆地和新闻报道掺和到一起了呢?”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新闻报道受制于媒介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媒体对广告商、赞助商、订报大户,哪一路“神仙”都不敢得罪,“多栽花、少栽刺”成为某些报台拉拢“关系户”、提高报台经济效益的武器。  相似文献   

15.
如此采访     
前些天,某电台播放了一篇采访空姐生活的报道,听了却不是滋味,原因是记者带着事先设计的路子去采访、提问中不断“引导”,不免落入了“误导”,也使得那位空姐谈得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6.
如此采访     
隔着玻璃看一看, 文山会海转一转; 举杯把盏搞会见, 宾馆别墅吃“便”饭; 捕风捉影抓典型, 领导圈里出经验;  相似文献   

17.
如此特刊     
3月15日,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消费”。一些媒体为此忙上忙下,甚至早早就预告:“为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本报将推出《3·15科学消费特刊》,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8.
7月25日河北日报第一版刊登的新华社石家庄24日发出的一则消息,题为《我省渔业生产形势大为好转》消息中说:“目前,石家庄、保定、沧州、唐山、秦皇岛几个城市的水产品冷冻仓库都装满了鲜鱼,对市民敞开供应,改变了多年吃鱼难的状况。”这则报道不尽符合事实。我们对石家庄、保定、沧州等城市的供应情况,不得而知,就唐山和秦皇岛两市的情况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事实是,对市民的供应并没有敞开,连定量供应也没有保证,更谈不上改变了多年吃鱼难的状况。唐山、秦皇岛两市是沿海城市,水产品的供应状况尚且如此,  相似文献   

19.
如此客观     
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杜尔翰姆市,都克大学的一个调查小组在旁听了该市市政委员会会议情况后,把所见所闻同次日报纸的有关报道作了个比较。会议开得杂乱无章。委员们大部分时间在闲聊,“对一个重要问题投票表决时,有人在啧儿咂地嚼着口香糖,市长还讲了好几个故事。旁听席上不断传来尖叫嘘吁声,以示对会议状况和某些提议的不满。最后,当与会者疲惫不堪的时候,匆匆地通过了几项决议。可是第二天报道的内容,则与上述实况截然不同。对委员们都以头衔相称,对他们的失职行为和“驴唇不对马嘴的嬉戏笑谈”,只字不  相似文献   

20.
如此连载     
这些年,我们的一些报刊,特别是某些生活娱乐版,非常热衷于报道某些明星的绯闻、艳史。而我们的一些所谓明星,也愿意在自己的传记一类著作中,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