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论界一般将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界线,把威廉·福克纳的创作分为前后两期。福克纳前后期小说创作思想经历了三个重要变化:从表现传统价值世界的毁灭到努力重建价值世界的转变,从寄希望于宗教救赎到对人类自身信念的增强,从"写人物"到"写思想"。他在后期创作中表现出更积极、更乐观的人生态度,并表现出向思想性和道德说教发展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陶行知有关"大众语"、"大众文"的观点进行了梳理总结,并侧重从语言学的角度加以评析,认为他的大众语文观与其教育理论和实践有内在的联系,而他的诗文创作则是大众语文观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受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影响,香港电影开始变革,出现了一批区别于传统的电影创作思想,带领大众进入这个历程的是一群当时从国外电影学院毕业后在香港工作的电影人。徐克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香港电影在80年代终于实现了现代化和国际化。至今他的艺术创作思想还影响着我们。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早期的美术理论家丰子恺针对当时"崇西抑中"的潮流,对"中国绘画思想"作了精辟的研究,这篇作于1930年的论文极力推崇东晋顾恺之的美学思想,对他的"神气、骨法、用笔、传神、置阵、模写"等六个要素的内涵深入分析,特别指出其"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观点对后世中国写意绘画的深刻影响,对今天的当代美术创作仍有指导意义。"艺术兴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应该把丰子恺的艺术思想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一经传入古代朝鲜,就对朝鲜文人产生了重要影响。高丽诗人李奎报的创作就明显地表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对李奎报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和理论创作两个方面。在文学创作上,主要体现在他创作风格的豪迈和创作内容的和谐自然上。在理论创作上,主要体现在他品评文章时的"求真"态度上。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为何写"、"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为思路,辑录了毛泽东在诗词创作方面的23则论述,对毛泽东诗论中的创作论,作了初步的梳理和简要评述。作者对23则诗话分别进行了梳理,解读了它们的基本意涵,而且联系毛泽东本人的诗词创作和当今中华诗词创作中的实际问题,对其学理价值进行了阐发。文中提出的16条"启示",对当代诗学理论建设和中华诗词创作或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最后将毛泽东的诗论同前人的相关表述作了简要对比,点出了毛泽东在诗词的继承弘扬和革新创造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1913年,青年郭沫若首次留学日本,至"五四"运动爆发的五载时间里,他在思想上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革命民主主义为主流的发展性思想,虽然1915年9月时他的确接受了泛神论思想,并表现为社会进步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两者在思想上并存,使其发展性主流思想最终未能在此间呈现出大的突破性飞跃。但他这种发展性思想明显为他在"五四"运动后的思想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他其后的创新、创作奠定了爱国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厨川白村的创作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苦闷的象征》一书中。该书出版不久,鲁迅便对其进行了翻译,并且大为激赏。本文从厨川白村的创作论思想出发,分别从位于其思想核心的"苦闷"与"象征"两方面挖掘其与鲁迅创作产生的共鸣,探讨其对鲁迅20世纪20年代后期作品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杜牧的诗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又以儒家思想为主。他常年精心研读儒家经典,深得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是他的基本思想,具体表现为尊儒忠君思想、忧患意识、经邦治国思想、"经世致用"的创作思想等。  相似文献   

10.
作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杜牧的诗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又以儒家思想为主。他常年精心研读儒家经典,深得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是他的基本思想,具体表现为尊儒忠君思想、忧患意识、经邦治国思想、"经世致用"的创作思想等。  相似文献   

11.
胡适《尝试集》对新诗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新诗集。胡适既以"尝试"白话诗的写作促进其"文学革命"观念的形成,又以"文学革命"观念为指导进一步深化他的新诗创作。他重视诗歌内容的"革命",强调诗歌要写生活经验,抒真情实感。《尝试集》部分诗篇触及时事,揭露黑暗现状,表达追求自由和民主的理想,一些写景、咏物诗,也都具有新颖的意境和新鲜的思想气息。《尝试集》开创了白话诗的"新形式",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追求自然的音节,铸造平实的意境,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工笔人物画也具有了现代风貌。但在繁荣创作背后,部分画家不应过于追求形式,描摹追风,忽略人文精神,而要借鉴和继承老一辈画家"象"中有"意"、"工"中带"写"、"大"而不"空"的人文精神,赋予作品精神内涵和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13.
传神论是顾恺之绘画思想的核心,这是魏晋玄学流行、尤其是人物识鉴影响的结果。他的《魏晋胜流画赞》可见以“神”为首的创作思想贯穿其中。要将传神思想付诸创作,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说,“悟对通神”成为“以形写神”的基础,“写神”首要是强调眼睛的重要,还要写出“骨相”,要营造环境。顾氏又倡“迁想妙得论”,其创作思想与魏晋以来“文的自觉”有关,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他的《画云台山记》。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一生深受尼采哲学的影响。在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或明或暗地发现尼采哲学的痕迹。而在鲁迅后期的创作中,由于生活经历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他对尼采的思想进行了扬弃,从而具有他自己的色彩,但我们仍然在文本中可以看到,尼采对他的影响仍然存在。文章以《铸剑》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分别指出"超人"、"怀疑主义"和"权力意志"这些尼采的哲学意象在鲁迅小说中的显现与嬗变,体现尼采对鲁迅后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丁玲在1937年至1945年期间创作的8篇短篇小说,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以抗战和农民革命为题材的大众视点的作品,这一类作品继续了"左联"时期创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大众在革命和抗战中的光辉形象,即塑造"大众之神";另一类是出于知识分子自觉的批判意识和启蒙意识而创作的暴露问题的作品。不难看出,以上的两个主题之间是矛盾的,塑造"大众之神"是把民众的形象美化,赞美民众。而暴露问题的作品是暴露民众的问题,批判民众。这种两面性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在从自我到大众的转变过程中的矛盾和反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复杂而特殊的诗人。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性灵"学说,并受到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他的民主个人主义的创作基调。他的诗歌柔美清丽,自由洒脱,形式多样,将中西文化熔入一炉,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雁翼是一位以讴歌新中国建设而产生影响的诗人,他不仅有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也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诗论家。他在诗论中对诗歌美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不仅指出了诗美的构成元素,而且由诗歌的"美"进一步思索到诗歌的"真"。雁翼是一个敢于思考更敢于实践的诗人,努力地在自己的创作中进行着实验。雁翼对诗美的思考与探索对他的创作走向成熟具有积极的意义,指导他在艺术上、思想上取得了进步和成绩。  相似文献   

18.
"归来"诗人邵燕祥在写作"自由诗"的同时,还创作了大量"旧体诗",通过对邵燕祥"旧体诗"创作进行分析后认为,"旧体诗"在多个方面显示出了它的当代价值,可以同时给予读、写双方智慧的愉悦。  相似文献   

19.
周春华 《文教资料》2010,(22):13-14
柳亚子一生以丰富的诗词创作抒写了无数时代的歌、人生的歌、民族的歌,任何一个读过柳亚子诗词的人,都会从中感受到他独特的富有时代、人生光彩的"诗词文化思想"。忧患意识使他的诗词渗透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独立人格铸造了他的高风亮节和战斗精神,开放的文化心态使他能够不断超越自我,随进步潮流而前进,名士思想使他积极进取的同时,亦有消极与感伤。其诗有云"六十四年身是史",正是柳亚子诗词文化思想特点的集中概括。  相似文献   

20.
荣格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集体无意识"理论基础上的。他认为艺术的创作过程是对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激活,艺术家成了集体无意识和族类的代言人,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