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后来,他应……导演之邀,转型出演一部警匪片,从而因片中英勇警探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拿下了当年金像奖影帝宝座.从此成为了令人景仰的明星。(郑晨晨《弯道》)  相似文献   

2.
李明海 《广东教育》2011,(7):127-127
之一:鹰 那是学校运动会的时候,多项比赛正在进行中,看台上一拨观众忽然激动起来,许多人指指点点地往天上看,随即有更多的目光被吸引过去,整个运动场上一片哗然,既而又静默——运动会激昂的旋律里忽然被插进了一个休止符。天上,一只鹰在悠悠地飞。  相似文献   

3.
(一)我的学生“官瘾” 大班级进行班干部竞选,包括团支部、班委会不足20个职位,竟然有超过半数以上学生参加竞选。团支部、班委会产生了,接着校团委、学生会又来各班招兵买马,我班那些未进入班干部集体的学生继续去那里主动请缨,后来经了解,我班在参加竞选活动的20个高一班级中,报名人数是最多的。呵呵!这帮学生的“官瘾”真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师要给学生写评语.美国教师也要给学生写类似的点评,他们叫评论卡片。而且非常规范。涉及的方面也挺多,如态度、行为、性格、沟通技巧、合作、兴趣和才能、社会技能、时间管理、工作习惯等。美国教育世界网站近期刊登了一些评语的示范,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清漪 《生活教育》2010,(10):68-69
一进门,一股浓重的海鲜味扑鼻而来。探头一看,哇!这么多活生生的海鲜:龙虾、基围虾、虾虎、海胆、海参、蛤蛎、扇贝、鱿鱼、鲍鱼、梭子蟹……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相似文献   

6.
《出国与就业》2009,(1):35-36
加拿大国际贸易部兼亚太门户部部长斯托克韦尔·戴(Stockwell Day)2008年11月23日强调,加拿大推出了一项新的举措,旨在推广本国中学以上教育体系和海外机构,并将此打造为独特且知名的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7.
红尘滚滚,我们奔波于生活的旅途中,喘息小憩之际,蓦然回首,一些尘封的往事竟然像水墨画一样清晰、典雅,且时时撞击着跌宕起伏的思绪;再转回头,往事便如风一般淡远了,留给你的,只有那一缕缕淡淡的清香,恒久不散……  相似文献   

8.
龙岗秦简和睡虎地秦简中有些问题还有讨论的余地。龙岗秦简第264简中的"贩假"应当解释为"买卖";第151简中的"田""诈伪"应理解为"欺压和欺诈"两种手段;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仓律》第38-39简中的"利"当训作"饶","本"当如整理者所说,理解为"农作物"。  相似文献   

9.
《少年读者》2009,(9):12-13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在与长辈说话的时候,我们要小声一点,但是回答的声音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所以,在说话的时候.我们的声音要柔和适中。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历史上产生过两位伟大的剑手,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寺郎。柳生又寺郎是宫本武藏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在杜甫诗歌中,有典故人物与诗歌实指人物姓氏相切的用典方式,即“切姓用典”。这种修辞手段能取得意外的修辞效果,丰富了杜诗的修辞艺术。但由于创作中取材的局限,使得“切姓用典”可能因“断章取义”而失之精切。而不精切和与之相关的“过誉”现象,正是杜诗“社交诗”性质所决定的,是以公认的社交文化为背景的。杜甫“切姓用典”有自己的特色,特别在与李白诗歌的对比观照下,杜甫的“崇汉”心理和重视艺术技巧的创作态度再次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杜甫受中国和谐文化影响最深,和谐文化在杜甫的思想与诗歌中有强烈体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杜甫精神主要指他的忧患意识、民本思想、自觉的社会良知与社会道德情感,在杜甫理想的社会蓝图里,始终贯穿着社会和谐思想观念。杜甫咏怀诗透视了他的精神主旨,探讨杜甫咏怀诗与中国和谐文化的密切关系,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种种原因,杜诗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异文、讹误、脱略情形,经过历代学者对杜诗的大量校勘工作,杜诗校勘学乃形成一门专门之学,其内容之丰富和方法之独特,都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理论界,论及杜甫诗歌常常涉及他的一些近体名篇,而对他的乐府名篇《三吏》、《三别》则较少涉及(《石壕吏》除外)。本文则对这两组诗的思想和艺术展开全面深刻论析。组诗的历史价值和思想意义在于:从不同侧面反映安史乱后唐代社会现实,构成生动历史画卷。艺术上在继承汉魏乐府基础上有所独创,无论在人物的心理刻画,或场景气氛描写方面都有一定特色。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悠长的咏物诗的历史,并自有其审美范型。杜甫也是咏物诗创作的佼佼者,其咏物诗的突出特点是寄托深远,比兴深微。从微观上看,杜甫咏物诗比兴运用方式正合于《文心雕龙》中所说的"喻于声"、"方于貌"、"拟于心"、"譬于事"的四种类型。其咏物诗独步千古,已成古代诗评家评论咏物诗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一生经历坎坷,生活困顿。然而,这一切却成就了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不幸,体现出了浓厚的悲剧美学精神。这种悲剧美学精神源于四个方面,即:政治理想的渐次幻灭、忧国忧民的圣人情怀、人格扭曲的精神痛苦、亲人朋友的生离死别。通过对其诗歌的解读,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一颗伟大的心灵、一个仁爱博大的圣人胸襟。  相似文献   

17.
杜甫的战事诗扩大了边塞、战争的题材范围,全面反映战争.不仅表现对战争的态度、性质评价,还表现战争对唐朝经济、政治、军事、国际周边关系、以及对广大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持久的破坏与影响.杜甫的战事诗实录了战争、战乱的许多重要事件,全面地展现了"安史之乱"这场长期的战争、战乱历史.  相似文献   

18.
杜甫笔下有许多内容上与"雨"相关的诗歌,这些诗歌既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中雨的多姿多彩,又融注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生命体验和瞬时情绪。雨,成为诗人内心感悟、人生遭际的外化和物化。杜甫或触景生情或寄情于景,运用衬托、拟人、对比、象征等多种修辞,借用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济、托物寓意等手法,从自然之雨、时令之雨、心绪之雨三方面对雨进行描写。子美的咏雨诗体裁多样,多贵在以情取胜,博大与深沉兼具,让原本单调的雨有了多样的物象姿态和丰富的情感蕴含。  相似文献   

19.
杜甫《秋兴八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州的秋日萧瑟,诗人晚年贫病缠身,孤舟飘泊,关切国家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又穿插对长安宫殿、昆明池水的追述,表现诗人时而孤独、时而悲忿、时而欢快、时而兴奋、时而豪情满怀、时而沉郁不安的心情。表现手法各不相同,又互为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乐章。  相似文献   

20.
晚清云南诗论家朱庭珍"取法于杜",基于自身对杜诗的体验和学杜经验,在"杜诗"阐释论、"学杜"方法论、"杜诗学"批评论三个方面进行了颇有创见的阐释和评论.细读朱庭珍的评杜文本,把握朱庭珍"杜诗学"内涵,不仅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加深入体会杜甫诗歌的艺术真谛,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朱庭珍独具美学蕴涵的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