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音乐世界》2010,(2):28-29
安娜期待着自己能嫁给一个完美的男人.不过命运跟她开了个小玩笑。这事要从她和男友的四周年纪念日说起.她本以为男友会借机求婚结果希望落空,但安挪决定自己把握机会。她的父亲告诉她一个爱尔兰的古老传统.未婚女子如果在闰年的2月29日那天向心上人示爱.对方将会欣然接受。安娜开始了前往都柏林向男友告白的旅程……  相似文献   

2.
没有镜子,看到自己的分身1986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伦敦的安娜夫人在料理完丈夫的葬礼后同到家,刚打开门就发现一个“陌生”女子站在她面前,安娜以为自己眼花看错了,赶忙打开灯,但那个女子还在她面前笑吟吟地站着,并没有走开的意思。那女子穿着与安娜一样的上衣,戴着与她一样的帽子,蒙着一样的面纱,看上去竟与安娜一模一样。安娜有些惊慌,她尽力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摘去帽子,卸去面纱。眼前的女子也模仿她做了同样的动作。一种恐惧感涌上了安娜的心头,她不由自主地去窥视那女子的脸,结果却像照镜子似的,那女子的脸与自己的竟分毫不差。安娜伸出手去摸那女  相似文献   

3.
安娜的情报     
《初中生学习》2014,(12):44-44
这次安娜必须用自己的编码向上级米格尔传送情报,以确认一个双重间谍身份,她照搬了克里斯汀的创意。她运用了同样的模板:将情报伪装成一份正式晚宴的排位方案后,她想出一个密码用以隐藏这个双重间谍的名字,也就是左图中缺失的字母。字母按其在字母表中的顺序分别代表数字1~26中的对应数字,你能帮米格尔破解吗?巧思贴士:当把字母转换为数字后,就必须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安娜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她的爱情悲剧具有社会的和自身的原因。安娜生活在俄国社会变更动荡的时代,她不为上流社会的虚伪所容是安娜悲剧的社会根源,安娜本身纯洁、真挚、善良是她走上悲剧道路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5.
[她叫安娜,恐山安娜。她的孤傲让我想起雪莲的高洁。][她叫安娜,恐山安娜。她的另一面让我看到雪莲的华美。][安娜。恐山安娜。叶。麻仓叶。雪莲在风里开放,会不会有微笑?]那是什么时候呢?什么样的地点?天空里有一望无际的澄蓝吗?空气里弥漫过雨过天晴的味道吗?记不得了。我只知道,那一天,我在某本资讯志上喜欢了一个女生。有及肩的金色头  相似文献   

6.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创始人是安娜·贾维斯。安娜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1905年在她母亲去世时,安娜悲痛欲绝。为了完成母  相似文献   

7.
放弃第五代德文郡公爵夫人乔治安娜·斯宾塞传奇一生的重点,仅把目光放在她的情爱故事上,想必是索尔·迪勃导演的这部传记片《公爵夫人》最不明智的地方。制作者一心要把乔治安娜影射成已故的戴安娜王妃。不过,即使乔治安娜是戴安娜的直系祖先,乔治安娜自身也更为传奇。她不是个苦苦求爱的小女人,她对好友成为婚姻第三者一事很看得开,当时她还写了本小  相似文献   

8.
放弃第五代德文郡公爵夫人乔治安娜·斯宾塞传奇一生的重点,仅把目光放在她的情爱故事上,想必是索尔·迪勃导演的这部传记片《公爵夫人》最不明智的地方。制作者一心要把乔治安娜影射成已故的戴安娜王妃。不过,即使乔治安娜是戴安娜的直系祖先,乔治安娜自身也更为传奇。她不是个苦苦  相似文献   

9.
张春英 《现代语文》2006,(5):104-105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笔下的一个重要人物。安娜一生坎坷多难,一肚子各种各样的委屈无法诉说,最后选择了自杀的道路。安娜这个文学人物形象,近些年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前段时间与一位同事谈到这个文学人物时,我的同事说:“安娜的阴魂不散,因为她被当今许多不了解她而在诬蔑她的人而感到委屈。”的确,在我与学生交谈说到安娜这个人物时,有个学生这样说:“安娜,一个高级流氓。”从这个学生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文学鉴赏方面缺乏领悟能力,忽略了领悟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领悟,是鉴赏者把握文学及其它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蕴的一种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从安娜自身的主观因素尤其是心理因素来探讨安娜在追求爱情的时候会经常会有歇斯底里甚至是病态的行为的原因,通过这些主观原因我们可以安娜作为一个叛逆者的形象内心的脆弱、坚强的挣扎以及她的无可挽回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忘带的作业     
安娜去学校的时候忘了带作业,于是她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把作业送到学校。妈妈说:我不能去送,你最好自己回来拿。安娜有点恼火,她觉得妈妈一点也不通情达理,居然在紧急关头让自己走回家拿作业,这样会耽误课程,老师也会生气的。但妈妈仍不让步,坚持要安娜自  相似文献   

12.
安娜的悲剧,多数文章将其归结为丈夫卡列宁的虚伪,情人伏伦斯基的薄情,安娜内心深处渴望爱情与背叛家庭、抛弃丈夫和儿子之间的尖锐矛盾。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即对安娜的出身、文化素养、家庭生活、社会活动进行分析,则安娜的悲剧在于她无所事事的生活,对自己的角色不满,在社会生活中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一个“多余的人”。  相似文献   

13.
放学了,安娜哭着跑进屋子。 “班车上一个大女孩拽我的头发。”安娜向妈妈哭诉。 “那你是怎么做的呢?”她妈妈问。  相似文献   

14.
人为什么要进行人际交往?国外有一个叫安娜的女孩。由于她是私生子,外祖父就把她藏在顶楼的一间小屋里,不许她见人。安娜只能得到最起码的维持生存的照料,不能与人交往,不能参加社会活动。结果,当她6岁被人们发现时,不会讲话,不会走  相似文献   

15.
陈红星  李艳梅 《现代语文》2009,(10):147-149
安娜为了爱情毅然离开了丈夫和儿子,与情人渥伦斯基走到了一起,对丈夫来说他不是一个好妻子,对儿子来说她不是一个好母亲,同样,对情人渥伦斯基来说她也不是一个好情人。安娜对婚姻的背叛以及对爱情扭曲的追求最终导致了她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自从《安娜·卡列尼娜》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安娜为什么要卧身铁轨呢?她对爱情的追求必落此下场吗?答案多种多样,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安娜的悲剧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的内外矛盾扭结而成的合力所致。  相似文献   

17.
母亲节快乐     
又到了充满康乃馨的温馨五月,五月是属于妈妈的季节,一个属于妈妈的特别日子。对了,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就是“母亲节”。母亲节的由来很久以前,在美国的费城有位名叫安娜·加维斯的女士。她的母亲在1907年逝世。安娜非常怀念她的母亲,难忘母亲的爱和付出。她认为应当为所有伟大的母亲制定一个节日。最后,安娜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初春某个假日的下午,我在储物间整理一家人的冬衣。9岁的女儿安娜饶有兴致地伏在不远的窗台上向外张望,不时地告诉我院子里有什么花开了。这时,我无意中在安娜的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一副手套,两副一模一样。我有些不解地问:“安娜,这个手套要两副叠起来用才够保暖吗?”安娜扭过头来看了看手套,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译阅读材料来看了看手套,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小脸上,异常生动。“不是的,妈妈,它暖和极了。”“那为什么要两副呢?”我更加好奇了。她抿了抿小嘴,然后认真地说:“其实是这样的,我的同桌翠丝买不起手套,可是她宁愿长…  相似文献   

19.
狐狸的帽子     
<正>安娜紧咬着嘴唇,哭着跑走了。夏伟安站在原地,不屑地撇撇嘴,看上去好像毫不在乎会失去这个朋友。夏伟安是安娜最要好的朋友,出于信任,昨天安娜给他讲了一个秘密:她的父亲去世很多年了,自己和母亲相依为命。夏伟安很讶异,因为  相似文献   

20.
詹蒙 《人生十六七》2011,(12):20-21
吉田安娜是一个有魅力有爱心的美丽女性,丈夫、女儿都很爱她,她在联合国总部工作,是日本为数不多的女外交官。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女性,回忆起自己的过去,还经常向别人谈起她的母亲,她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