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道德教育概念的困惑。道德教育简称德育,通常有以下几种理解:一是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二是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三是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四是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这四种理解都是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理解,德育仅指道德教育,这是第五种理解。道德教育包括的内容如此之多,真是一个“大德育”。由于对道德教育概念的模糊认识,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更是一个难解之谜。理论上的困惑导致实践中的茫然,不足…  相似文献   

2.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把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突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把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突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尽管没有明确提出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在著作和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相关概念,如"宣传"、"宣传工作"、"政治宣传工作"、"鼓动"、"宣传鼓动工作"、"政治鼓动工作"、"政治教育"、"宗教教育"和"理论教育"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中介、目标等方面看,这些概念已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内涵,突出地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5.
析德育概念在中国的嬗变——兼论“大德育”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这是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的教育事实,也是中国学者们的共识,但却在现当代中国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由最初的道德教育泛化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内容的总称,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大德育概念。本文考察了德育概念泛化的历史过程,并对其原因及弊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经历了从传统的"施加论"、"转化论"、"内化论"到现代的"需要论"的发展过程。文章旨在简述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形成与确立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本质,探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发展,以为提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指明途径。  相似文献   

7.
信息道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此,从解析信息道德及信息道德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加强高校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探析高校学生信息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主要举措,以期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信息行为。  相似文献   

8.
理解道德的概念并了解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进而可以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就是社会进步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与受教育者自身能力局限的矛盾。那么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意义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就是对受教育者的教化过程,另一方面就是被教育者的吸收升华过程。简言之就是内外因结合才能把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最大化。在伦理学发展中形成的有效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之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近年来频繁出现在报刊、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之中。尽管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外延的探讨仍存在歧义,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共同构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已成为普遍共识。笔者认为,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概念的学理探讨,不仅将进一步揭示其本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促进思想政治教学科建设的发展,同时也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一)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社会形态要保持其存在和发展的稳定,除了…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所创新发展,但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下,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西方事实上也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有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及公民教育等,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或人文科学研究中,普遍统称为德育。西方德育重视通过多种渗透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德性,对隐性德育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西方隐性德育理论及实践对我国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育教学体系是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新途径。构建这一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要构建起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导学"模式。在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育教学体系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育教学体系中教师"导学"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教师"导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导学"模式的具体结构。  相似文献   

12.
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密切,需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人文教育是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基础,它为后者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创造性的思维,因此没有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达不到应有的高度.政治教育是方向性教育,它为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指明了政治方向.道德教育为人文教育提供价值判断的标准,为政治教育提供道德基础.另外,本文就"三项教育"的落实提出了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3.
试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具象化和实践化路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美国,虽然没有使用“思想政治教育”之类的概念,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美国社会中得到了高度重视。以“美国精神”的教育为核心,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了社会化、具象化和实践化的路径。其中,社会化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具象化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实践化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功利主义的植入使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去道德化教育"的困境,但是高尚的价值追求应该始终引领道德教育的方向。没有价值观就没有教育,更没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当代中国道德教育中包含有思想和政治的成分主要源于现实的世界。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条件,不同的道德教育只能在不同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传播学的交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斐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11):127-132
传播学中的"交流"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概念的相似性,及传播学中的"交流"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的构成要素及活动过程相似性,可知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交流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传播学中的"交流"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具有等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 ,只有深入探明思想政治教育所内含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的各自推进历程与特点、规律 ,我们才能真正准确地提炼、概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般进程与规律。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之间既有共性 ,又有异处 ,既紧密联系 ,又相互区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各自功能的有效发挥 ,有赖于其间的和谐发展、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7.
檀传宝 《教书育人》2009,(12):34-36
在中国内地的德育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重要和敏感问题,那就是德育概念的外延如何界定。一些人采用广义的德育概念,认为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等等,而另一些人采用狭义的德育概念,认为德育只能是道德教育。其中一个不能否定的命题是:无论我们如何定义德育,道德教育都是学校德育甚至是全部教育的根本。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视这一根本的取向。其结果是:在理论上产生了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评估主体、评估范围、评估标准、评估方法等方面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终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起点,有效性概念内涵的丰富性、表现形态的复杂性和影响要素的广泛性是导致评估困境的重要原因。只有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概念和内涵,揭示其复杂形态背后的本质矛盾,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反映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关系,才能破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实现评估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多元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规范灌输的弊端日益凸显,传统的以"知性论"为约束性的道德教育,导致主客体二元对立,知行脱节,而道德体验作为主体置身其中的教育参与行为,是道德从理论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中介,促使道德教育返本开新,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德性品质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双主体说"的理论困境在于,转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责任意识、在理论上,"双主体说"同时关照两个过程,导致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混淆;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哲学对主、客体界分的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进主、客体概念可以更清晰地表达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作用的情形,不能因这对概念所引起了关于主客体问题的讼争而放弃引进。如果从理论上做两方面的约定:第一,从特定的视角出发考察主客体的相互关系;第二,将某一过程从整体中暂时分离出来,这样可使关于主客体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