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发现的徽州祁门谢氏文书记录了谢氏五代人的家庭简史,再现了一个以商业起家,并试图进军科举,却最终回归农业的家庭变迁过程,为了解传统社会中人的身份变迁与财富流动提供了考察案例。  相似文献   

2.
婺源清华胡氏宗族源于汉代安定郡,唐末为避黄巢之乱南迁,先迁歙县黄墩,再迁祁门义成都,最后才定居婺源清华,成为徽州历史上的望族。  相似文献   

3.
施全是南宋刺秦桧而闻名于世的义士。施全的族人与后裔在何处? 笔者早在1985年出版的《浙江省东阳县地名志》中得知,东阳县黄田畈乡石鼓岭头村记:该村施氏祖施武施全兄之子,因施全刺秦桧安达而遭到全族满门遭斩,该族始迁祖施武避难而隐居东阳石鼓岭头村(谱记为石鼓岭下村)。  相似文献   

4.
《学苑教育》2012,(22):96-96
(四)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生于浙江嘉兴,祖先为匈奴族,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其父刘绪为避“安史之乱”,寓居嘉兴。刘禹锡在嘉兴度过了青少年时期,19岁来到京城长安,22岁与柳宗元一起同科进士及第,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了清中后期祁门文堂陈氏祖塚纠纷案件始末,支派间的联合及矛盾。祁门文堂陈氏在坟产纠纷解决中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如合祭、主动告官等。这些应对措施说明,虽明清以来,徽州宗族统治虽有不断削弱的迹象,但是祁门文堂陈氏宗族以坟产纠纷为契机,在清中后期迅速加强了宗族各支派间的联合,强化了宗族统治,当然在联宗的同时,支派间也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6.
在对宁化客家胡氏与汀州胡氏源流研究回顾的基础上,通过《福建汀州岭南胡氏族谱》和《杭武胡氏族谱》这两部族谱文献梳理了汀州胡氏的源流,明确了汀州胡氏的始迁祖为万九郎,并非五郎公,并且确定了汀州胡氏源于江西的华林胡氏的忠简公胡铨的后裔子孙,在这个迁徙过程中,并未至别处(客家祖地宁化石壁村)停留,而是由江西直接迁入汀州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莱芜张氏始迁祖张文友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直隶枣强(今河北枣强县)迁入莱芜县张家泉(今莱芜市张家泉),明清以来族人不断发展壮大,五百余年间或为战争、或为逃荒、或为做官、或为其它谋生张氏族人不断迁徙,张氏族人的不断迁徙是对明清以来泰莱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同时亦与全国性的人口迁徙浪潮相吻合。张氏族人的迁徙及发展对探究明清以来的移民以及有清一代泰莱地区乃至整个山东的人口变迁状况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东晋陈郡谢氏江左地域选择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郡谢氏本非高门 ,过江后数十年却迅速攀升为东晋一流大族 ,这与陈郡谢氏在江左的地域选择有密切关系。陈郡谢氏家族的地域选择 ,无论是家居地抑或仕宦地 ,都对陈郡谢氏的崛起提供了有力的地域支持。而当这种有力的地域支持不复存在时 ,陈郡谢氏便很快衰落了下去。  相似文献   

9.
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一流高门,东晋是门阀大族与皇权共治的一朝,而南朝皂权有振兴之势,门阀大族无法与皇权共治,并且逐渐衰落.本文比较了南朝时期处在衰落过程中的琅邪王氏与陈郡谢氏内部的孝悌关系,发现陈郡谢氏远较琅邪王氏团结、和谐,并对其促成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发现的《汨罗谢氏图谱》为研究六朝谢氏世系提供了新的材料,使我们对六朝谢氏的世系过程有了新的认识。首先,对谢氏世系的追溯时限比《郝表》多七代,比《丁表》多五代。同时,可以修正对谢氏家族兴起时间的认识。谢氏家族兴于东汉谢夷吾而不是人们所以为的东晋谢鲲或谢尚。其次,三种谱系的世系承继不同,这便提出了一些问题,而谢灵运有几个儿子以及谢脁是谁之子等问题,对文学史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其三,可以对谢氏家族诸重要人物的人名用字差异提供辨析依据。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王、谢并称,而谢氏明显以文学见长。这一点,与谢氏的家族背景有极大的关系。开创者谢安携子侄宴集,讲论文义,是文学兴盛的重要原因。而玄理的辨析、“纵情丘壑”的家风,对谢氏家族在山水诗中独特的贡献,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晋南朝时期,陈郡谢氏家族有着崇佛的门风,这对他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谢氏子弟的文学作品,与佛教注重静观山水密切相关。佛教还影响到了谢氏文学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最为直观的表现是在作品中直接引用佛教用语。谢氏子弟文风之“清”的形成也与佛教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3.
南京南郊牛首山北麓司家山谢氏家族墓地出土的 4方墓志 ,是目前发表的与东晋谢氏家族及东晋贵族政治相关的最新资料。本文首先对墓志的文字和内容进行校释 ,而后对谢氏家族墓志所见谢氏系谱及联姻集团进行了梳理 ,在此基础上 ,对葬于刘宋永初二年 ( 4 2 1 )的谢墓出土墓志的意义进行了阐发 ,认为谢墓志不仅是南朝以后逐渐沦为斜阳旧族的谢氏的挽歌 ,更是东晋流寓政府的一首挽歌  相似文献   

14.
宗族制度下对于共同祖先的祭祀,就是对于共同族源的认同。明清时期流行的祭祀始迁之祖,使人们的祖籍第一次变得明晰而具体可感了。对祖籍的认同过程,是文化身份的建构过程。宗祠的建立,使宗族成员间的"天赋的联结"获得了一种具体的、形象的符号形式。在宗祠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完成性身份认同得到了回答。同时,宗族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族化活动,又决定了宗族成员"只能成为谁"、"会成为谁"的过程性认同。  相似文献   

15.
南朝王谢家族内部关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一流高门,东晋是门阀大族与皇权共治的一朝,而南朝皇权有振兴之势,门阀大族无法与皇权共治,并且逐渐衰落。本文比较了南朝时期处在衰落过程中的琅邪王氏与陈郡谢氏内部的孝悌关系,发现陈郡谢氏远较琅邪王氏团结、和谐,并对其促成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杨成靖 《文教资料》2011,(36):22-24
六朝陈郡谢氏家族山水诗的兴起与其家族传统有着密切关系。谢安在政治上的崛起和谢灵运在文学上的成就,给谢氏家族增添了无限光彩。以此二人为代表的谢氏家族名士有着共同的性格气质:爱好清谈。热衷于集会,通晓绘画,任诞放达与纵情山水。正是这四方面的家族传统决定了谢氏家族山水诗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家教世界》2021,(1):4-6
说龚家在古庐州城里是个大户人家,那可一点也不为过.《龚氏宗谱》说龚家始迁祖"俊,字一山,行一.明季由江西临川迁合肥". 清朝末年,庐州城里流传的一首民谣"一世二世孤苦伶仃,三世四世渐有书生,五世出一高僧,六世车马盈门……十三十四两代翰林"反映了龚家到合肥后白手起家,创立门户,由一贫如洗卓然而成合肥望族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8.
顾毓琇先生于1902年出生在无锡城中虹桥湾的书香门第,今学前街3号的“诵芬堂”是他的祖居。他的远祖是三国时吴丞相顾雍,封醴陵侯。传35世至顾归圣,自昆山迁锡,为顾氏迁锡始祖。顾宪成、顾光旭均为其族祖。  相似文献   

19.
谢灵运一生仕途坎坷 ,政治失败 ,他寻找到佛学作为其精神慰藉 ,其诗歌创作也就打上了深深的佛学烙印 ;谢氏出身世族豪门 ,因此其信奉的佛学又融入了其家世身份的特点 ;中土的庄老玄学与儒家经学对其自然也会有影响 ;维摩诘经的传入对谢氏思想也有冲击。本文即探讨诸方面因素对谢氏思想及山水诗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同为能左右江左政局的门阀士族。其中王氏先贵,谢氏后显。东晋中晚期,谢氏家族一心翼卫皇室且从容进退,有所不为;而王氏兄弟则攀附权臣,不存国计并于钻营贪取中尽露其阴忍狡黠之性,由此两家交恶、联姻终绝。王氏兄弟的品行及门望对希图大事的刘裕来说适有可取,故在代晋自立的过程中,刘裕对王氏家族多所信赖,而于谢氏后人则心存猜疑,或干脆剪除。新朝既建,王弘叔侄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殊机缘以泄其宿怨。先是王弘弹奏谢灵运,使之免官并暴其家丑,继乃弘又联手王华、王昙首至谢晦一家尽皆被杀。谢晦被杀后,灵运始当谢族门户,然因有人暗中构陷,无论灵运居官或归隐,仍屡遭纠弹并最终为彭城王刘义康所害。刘义康之害灵运,其幕后推手当有新贵孟岂页及王氏兄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