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符号,如+、-、×、÷、=、>、<、∽、()、姨等,你知道它们都是谁首先使用,何时被人们所公认的吗?加、减号“+”、“-”,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乘号“×”,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  相似文献   

2.
加减号:" ","-"。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在1514年。乘号:"×"。英国数学家奥  相似文献   

3.
“+、-”这两个符号最早用于商业,分别表示“盈余’”和“不足”,那么“+、一”作为加减运算符号始于何时呢?根据历史记载,公元1498年在一位德国数学家所著的数学书中首先使用了“+”和“一”号.但当时并没有被人们公认为加减运算符号而加以应用.时隔十六年,直到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才被公认为加减运算符号而沿用至今.真是好事多磨!到现在,“+、一”符号又有了新的用途,人们又给它赋予了新的意义.为了便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需要,比如,本上5度,记为十5℃,零下5度,记为一5℃.而且把十SPq做正数,一5…  相似文献   

4.
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符号,如 、一、×、÷、=、>、《、( )等,你知道它们都是谁首先使用,何时被人们所公认的吗? 加减号“ ”、“一”,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  相似文献   

5.
“+”、“-”,加法与减法运算符号。德国数学家威特曼(1460—?)在《简算与速算》一书中首先使用的。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减一竖就表示减少。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1540—1603)的宣传和倡导,在1630年终于获得了公认。“×”,乘法运算符号。这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得(1574—1660)在1631年根据“乘”是另一种增加的方法,把“+”斜写成“×”。另一乘法  相似文献   

6.
“+-×÷”符号第一次在数学书中出现是1498年,是一位德国数学家在他所写的数学书中首先使用的。在横线加一竖,表示增加;在“+”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但作为加减运算符号正式被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伊克开始的。“×”是在“+”的基础上发展的,它也表示增加的意思,所以是倾斜的“+”号,它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在1631年提出的。由于“×”与“x”很相似,在数学运算内容易混淆,数学家赫锐奥提出也可以用“·”表示相乘。“÷”也是奥屈特提出的,他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如“-”。后来,把这两个符号…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12,(1):49
加减乘除(+、-、×·()、÷(∶))这几个数学符号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因为不仅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离不开它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它们。虽说数学的历史很长,这些符号看上去也很简单,可直到17世纪中期人们才将它们确定下来。仅是孕育加减号人们就用了60年的时间。1484年,法国数学家许凯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用D表示加法,用M  相似文献   

8.
(本讲适合初中) 在初中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含有取整符号[x]的问题.所谓的[x],就是表示不超过实数x的最大整数,例如,[3.4]=3,[-2.7]=-3.这一规定最早为大数学家高斯所使用,故[-]被称为高斯函数.  相似文献   

9.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如何用符号来表示呢?为了寻求一套表示“大于”或“小于”的符号,数学家们绞尽脑汁.1631年。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首先创用符号“〉”表示“大于”,“〈”表示“小于”.这就是现在通用的大于号和小于号.与哈里奥特同时代的数学家们也创造了一些表示大小关系的符号.但都因为书写起来十分敏琐而被淘汰.  相似文献   

10.
“ ”号是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在横线上加上一竖,表示增加。“-”号也是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从加号中减去一竖,表示减少。“×”号是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它的意思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因而把加号斜过来写。“÷”号是十八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它的含义是表示分解,用一条线把两个圆点分开。“=”号是十六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列科尔德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所以用来表示两数相等。算术符号的创造者$江苏大丰大龙乡灶河校@许艳梅  相似文献   

11.
文中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和古希腊对π的研究成果,然后通过比较研究两个民族的数学家对圆周率π的计算方法的异同,分析论述两个民族的数学家在数学思想等方面的差异,说明了古代中西方数学价值观的差异.从而使我们从数学的层面看到了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最近,数学教师常被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家的研究过程、发现过程和思维过程,即像数学家那样思维。这种话说说还可以,若当成教学要求去追求、去落实,我看这是个肯定会落空的要求。我甚至认为,这个教学要求之荒谬,是史无前例的。首先,若各科教师都被有类似的教学要求,都要创设类似的教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什么?这是一个公认的难于回答的问题。1941年,美国数学家R·柯朗与H·罗宾斯合作写了一本书,题目就是《数学是什么》。该书缘何不以“什么是数学”为题,我想二者是否有所区别,“数学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正>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给大数学家欧拉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出了两个猜想,一个猜想是: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  相似文献   

15.
一、元素符号。表示数、常数的字母、符号称为元素符号。 1、表示数的字母“a”、“x”。法国数学家韦达于1591年在代数中建立了抽象的符号。他和另一名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先后都用拉丁字母a、b、c表示已知数、用x、y、z表示未知数。 2、表示常数圆周率的符号“π”。英国数学家琼斯于1706年首先用“π”表示圆周率;瑞士数学家欧拉于1736年也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学人文精神有着丰富的内容。当前弘扬数学人文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我运用丰富的数学史料,使学生养成爱国主义情操和奋发向上精神。在数学发展史上,中国对数学科学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中国数学家有着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我国许多数学家在数学的一些领域里居于世界先进的行列。如刘徽、陈景润、华罗庚、杨乐、张广厚等,他们在数学上的突出贡献也是世界所公认的。结合数学课程,  相似文献   

17.
“π”是希腊字母,由希腊文中“周长”(Perimetron)一词演变而来.最早用π代表圆周率的是瑞士数学家欧拉,他在1737年首先使用了这个符号;最早算出3(10/71)<π<3(1/7)的人是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而最早证明π是无理数的人是德国数学家兰伯特在1761年给出的.我国南北朝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429-500)利用割圆术,在全世界最早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圆周率,3.1415926<π<3.1415927,这项纪录保持了近一千年,直到1427年,才被中亚的阿尔·卡西打破.表示7π近似值的最佳分…  相似文献   

18.
一、数学中存在美说起数学中的美,人们容易想到黄金分割比.由于黄金分割比在绘画、音乐、建筑等方面的美学价值早为人们公认,被世界著名数学家、美学家和画家达芬奇称为“美的原则”,因而成为数学中存在美的著名例证.有人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很初等,很简单,尽管简单,里面却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用字母表示数》就属于这一类知识.《用字母表示数》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战略地位的一节课.从数学思想史来看,自数学家丢番图第一次使用代数符号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人类用了1200多年.  相似文献   

20.
英国数学家瓦里斯的《代数学》卷首中提出:“代数之法,无论何数,皆可用任何记号代之。”这说明了所谓“代数”,就是用符号来代表数的一种方法。《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