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自唐宋以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池州是安徽最早建有书院,也是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池州书院,兴起于南宋,昌盛于明清,终止于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特点,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2.
罗隐是晚唐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咏物诗在晚唐独树一帜。将罗隐的咏物诗置于唐代咏物诗的发展格局中来定位,对罗隐咏物诗的种类以及艺术特色作一探讨,以期对罗隐的咏物诗创作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罗隐入蜀考     
罗隐于咸通十三年秋沿江入蜀,入路岩幕,次年秋后离蜀北归;其在蜀中的主要活动范围是成都至利州一带。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人罗隐的七言律诗数量居唐人第二,内容涉及时政、友情、登临、咏物、酬赠等。罗隐因久困科场,性简傲,出语讥诮。表现在他的七言律诗中,平仄严整,时作拗体,对偶平稳,语言浅切流畅,结构整密,从而形成“峭直”的诗风。  相似文献   

5.
罗隐诗歌的语言,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感怀身世之作,“善作亻宅傺之言”,慷慨悲凉,调高韵响,犹有楚骚之遗风;那些咏物抒情小诗,则绮丽与清绝并存,其精邃自然处,不让唐之初盛;而那些深含哲理的议论之诗,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6.
池州书院的发展状况,总的来说与全国书院的命运大致相同,形成于北宋,昌盛于南宋和明代,终止于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古代书院对当地教育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书院的讲学活动和讲会制度以及养士课艺制度方面。书院的讲会制度活跃了当时的学术氛围,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罗隐的生平、思想、诗文艺术方面对百年来的罗隐研究进行简要分析,并认为对罗隐研究虽取得一些成绩,但存在很多不足.  相似文献   

8.
在晚唐杂文中,罗隐的杂文深刻动人,富于思想性,并且擅长于讽喻手法的运用,具有突出的地位,他的杂文集《谗书》中,史评史论文章和寓言故事自觉地将笔锋指向昏庸的统治者和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嵇康,是魏晋时期的一位俊才、奇才,"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技艺精湛而又理论空前创新的著名音乐家、哲学思想家,更是位卓越的养生学家。作者根据几十年来广搜资料的积累,就嵇康故里所在行政区建置的古今变迁;嵇康一生的重要建树;嵇康人生悲惨结局的原因和其人其事对后世的影响诸事,作出实事求是的探索与钩沉。  相似文献   

10.
山水池州     
欣闻故乡池州在迎接中国山水园林城市国家级验收,总想写点什么却又无从下笔。也许正如一首诗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似文献   

11.
罗隐一生"十举不第",穷愁失意,却始终能自觉地面向现实,去揭露和批判现实的种种弊端.他的诗文创作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在主题、艺术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从主题上看,罗隐的诗文都表现出警时鞭恶的创作倾向,但其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揭露没有《谗书》那样深刻、集中;从艺术上看,罗隐诗文皆擅长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旁敲侧击地进行揭露和讽刺,但《谗书》的讽刺手法和讽刺力度明显胜于他的讽刺诗歌.  相似文献   

12.
罗隐科场无名、仕途失意,对唐末黑暗的社会现实无比愤恨,发为诗歌,多感时伤世、讽刺怒张之作,他的讽刺诗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抒怀泄愤诗,一是讽时喻世诗。由于他的讽刺诗的愤怒的感情、辛辣的风格,在当时和后代都受到某些正统文人的责难,但正因如此,才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别具光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池州市主要旅游景区双语标识的调研,双语标识主要存在拼写混乱,译名不一致,中国式英语,错译等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专题调研与监管,与地方高校合作建立和完善双语标识工作机制等策略以提高又语标识制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罗隐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的讽刺艺术。他的讽刺题材广泛,既讥刺科举弊端,又批判世态人情,甚至指斥当时执政。在讽刺的手法上,也具多样性,有议论手法、比兴手法和谐谑嘲戏法。而他的讽刺诗歌,更具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5.
罗隐是晚唐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咏史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或借古讽今,或借史写心,立意新颖,讽刺尖锐,艺术特征鲜明。罗隐的咏史诗成为其反映和表现唐末社会现实生活的重要艺术手段与途径,受到历代诗评家的褒赞。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书院的界定直接影响着一地书院数量的考证。池州历史上一切真实存在过的书院,无论其官办或是私办,抑或是个人隐居读书之处,对池州区域文化均产生较大影响,也为池州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罗隐诗的文本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隐的生平经历,显示了晚唐社会的黑暗腐败和下层人士的苦难挣扎,这些本外的存在,都以社会化本的互性映射在罗隐诗中。罗隐诗全是抒情性的律诗,情致以激愤不平的讽刺为主调,在晚唐诗史上占有独领风骚的特别地位。  相似文献   

18.
唐末罗隐的杂文小品专集<谗书>不仅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还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分别从作品主题、手法、表达方式等层面对其讽刺艺术进行了分析和透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