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明德老师的文章对皖南新四军北移可以选择的三条路线作了简述,并得出结论“皖南事变中,新四军不是违令南下,而是遵令绕道北上”。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或许,同学们要问:三条北移路线从地图上看,其行程就地北渡路线最近.东进苏南北上路线次之,南下绕道苏南北上的路线最远。那么,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为什么要让国民  相似文献   

2.
汶川三江瓦寺土司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三江瓦寺土司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内容,瓦寺土司文化既有地理上的边缘性特征,又有族源上的融合性特征。瓦寺土司在清代抗英战争及近代“辛亥革命”中皆有重要贡献。三江瓦寺土司文化现存遗迹不多,其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深入发掘。  相似文献   

3.
《汉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汉志》),记载我国西汉及其以前的地理状况。其内容宏博,涉及政区沿革、疆域变迁、天文分野、山川形胜、土壤物产、人口赋税、城邑乡聚、关塞亭障、祠庙古迹、民族民俗,等等。《汉志》开创了以政区为纲,记述当代地理的先河,是我国地理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标志着我国历史地理学的诞生,与《尚书·禹页》、《水经注》同为历史地理学的必读经典。  相似文献   

4.
材料一为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2000年8月19日,由江泽民总书记亲自题写碑名的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材料二2003年7月2日,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区域内,南北向的大江与大山相间排列,从空中望去,三条大江由北往南纵贯全区,平行流动近170千米,形成“四山并列、三江并流”这一世界独有的地理奇观。读图1,回答1~7题。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指图中的哪个地区A.A地区B.B地区C.C地区D.D地区2.“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的“三江”是图中的哪…  相似文献   

5.
江淮与皖南一江之隔,地理切近。考古所见两个区域在商、西周与春秋青铜器的数量上有不同的表现:江淮发现的商代青铜器较皖南的要多,前者受商文化影响更深;江淮发现的西周青铜器数量则较少,皖南却很多;春秋时期,两个区域的青铜器数量则相对平衡;皖南发现的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青铜器数量有一部分当是江淮族群迁徙携带而至。  相似文献   

6.
江庆柏《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详细考察了苏南望族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深刻总结了苏南地理因素、社会环境对苏南望族文化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提炼出重视人才教育是苏南望族有别于其他地区望族的特点,形成了努力开掘特色文化,详尽占有资料,分析细致、论证缜密的著作特色,是一部十分有意义的特色文化研究力作。  相似文献   

7.
关于"汉寿亭侯"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汉寿"为地名说;另一种是"汉"为朝代名说。我们对"汉"为朝代名说的依据一一辩驳后,认可"汉寿"为地名说。关于"汉寿"位处何地,大致有三种观点:一为"武陵说",二为"蜀地说",三为"两地说"。而我们经过考证后提出第四种观点"两地皆非说"。因为据汉制,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而武陵之汉寿与蜀地之汉寿皆为县名,故两地皆非,汉寿当为"亭名",即"亭名说"。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沿海地区尤为突出。地区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在东南沿海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农村发展工业的三种模式 ,即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三角洲模式 ,这三种模式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而且在现阶段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 ,这三种模式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背景却大不相同。一、苏南模式“苏南模式”诞生在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密集的江南水乡。苏南一般是指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所辖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 :通过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  相似文献   

9.
陈静  李晴 《地理教育》2011,(6):51-52
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乡土地理教材是落实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载体,其作业系统作为地理教材必要的子系统,在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和巩固知识以及强化学生地理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以津、沪、渝三个直辖市乡土地理教材作业系统为研究对象,侧重对其数量、类型及其与课文系统的结合等进行分析,以期对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与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夏季号)发表的《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一文,存在诸多不足或失误之处:第一,马礼逊《华英字典》在英文解释上,对"Freedom"与"Liberty"有所区别,但在中文解释中皆以"自主之理"一词译之;第二,传教士《自主之理》文中的"自主"、"自主之理",即指英文"Liberty";第三,《新解地理备考》的最早版本,最晚当在1847年已经刊印;第四,蔡锡勇在《美国合邦盟约》中,明确以"自由之福"对译"the Blessings of Liberty";第五,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日本"自由"概念进行的是批评,而不是引介。  相似文献   

11.
王应麟重视图书目录之学,广征博引,遍考四部,细心求证,持论皆有根据,不妄下结论,撰成《汉书艺文志考证》一书,开专事考、补《汉志》之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2007—2010年曾主持甘肃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地理乡土教材开发———成县地理"的研究工作,该课题于2010年10月通过鉴定,主要成果是编写了《成县地理》乡土教材。通过编写乡土教材,课题组同仁一致感受到对于帮助自己的专业成长大有益处,具体有以下三方面体会与大家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13.
民初"苏南五中"盛绩的缔造者童伯章校长积极倡导作文教学改革,大胆尝试"下水作文"法,采用一题多作的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童伯章一题三作,对于现今"下水作文"有很多借鉴意义,可以解开教师下水写作的身份、学生作文表述的角度、写作文体等等的"结",最终达到随心所欲、一挥而就的自由写作境界。  相似文献   

14.
唐代宣州、歙州和池州所辖范围和现代概念的"皖南"大体一致,能够构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文化地理区域。随着皖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唐代开始出现本土文人,并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对唐五代皖南文人数量、具体分布地域及作品传世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从时间和地域的差异上来分析皖南本土文人及其创作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皖南本土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张震 《天津教育》2014,(21):37-39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效利用"地理微课",确保课程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实现,从而创建高效地理课堂呢?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开展和指导我区地理教师听评课等教研活动中,使用"地理微课"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每个地理专题教学需要围绕特定的地理案例(试题)教学而展开。教学过程一方面可以采取"温故、知新"教学手段,学生面对新情境、新材料,学会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相关地理知识点与思维链,分析和阐释具体的地理问题,构建相关的地理知识矩阵(地理建模)。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采取"评析、提能"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学会"先抓地理要素、再找关联因子"的地理思维技巧,针对地理案例(试题)的设问内容与行为条件的应答要求,按照"分点描述和综合阐释"进行解答地理问题(地理用模)。  相似文献   

17.
《汉志》所载《高祖传》十三篇亡,但其轶文多存在类书、汉代文集及史书中,本文着重从这些类书和文集中勾辑出《高祖传》之轶文;其次,探讨传、纪、起居注、着纪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高祖传》以及与其并列出现在《汉志·儒家类》的《孝文传》同《穆天子传》一样皆是起居注类。最后,探求《高祖传》的目录编次问题,对于这个前人多有争议的问题,根据对辑出的轶文进行分析,认为《高祖传》以及《孝文传》乃是从《汉志·春秋类》中《汉着记》裁篇别出的,是一种别裁之法,而非班固的讹误。  相似文献   

18.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开辟了苏南、皖南、皖中、皖东、皖东北、豫皖苏、苏中、苏北、豫鄂边9块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新四军的兵力增长了12倍;武器装备增长了11倍。八路军自诞生到1940年,兵力增长了8倍,武器装备增长了4倍。可见,在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发展速度不比八路军慢。那种认为新四军发展比八路军发展慢的观点是不准确的。新四军的发展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新四军执行了党中央正确方针的结果,也是新四军与敌伪顽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郝莲 《考试周刊》2011,(22):171-171
新课标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让地理走进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探究、解决地理问题,体验地理知识,培养地理观念,感悟地理之美,这是地理教师的目标与追求,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和兴趣。  相似文献   

20.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皖南"两山一湖"地区体育旅游休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皖南"两山一湖"地区公共设施服务业在体育旅游休闲产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徽派"建筑是吸引人们体育旅游休闲重要因素之一,工业及教育业在体育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也要加强商业、公共服务业的发展,而体育旅游休闲产业与高新技术、科技服务业关联最低.旨在正确认识体育旅游休闲产业与其相关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为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组合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