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暗送秋波、临去秋波、秋水盈盈、望穿秋水、秋水伊人……这些与秋有关的成语大家都很熟悉,词典里也有相应的解释。如暗送秋波:秋波指秋天的水波,明媚清澈,用来形容美女的眼睛和目光,  相似文献   

2.
秋水·秋波     
<正>秋水、秋波,若从词的本义上看,所指都与秋天的水有关,并无多大的区别。但是,在我国古今文学作品中,它们却有着丰富多彩且不尽相同的文化内涵。下面就此试作阐释。秋水:一、实指秋天的水(或雨水,或江水、湖水等)。如《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陆厥(南朝·齐)《中山王孺子妾歌》:"岁暮寒飙及,秋水落芙蕖。"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相似文献   

3.
    
"秋风秋雨愁煞人."都说秋天是个肃杀的季节,我不以为然. 在我眼中,秋水是澄明的.正是有了这清澈如眼睛般的水,秋才充满了灵气和智慧.泛舟江上,没有风雨,没有雪花,只感觉离这水越近,离红尘的喧嚣就越远.倘若秋水是人,这秋水大慨是个宁静而淡泊的隐士吧.  相似文献   

4.
    
“秋风秋雨愁煞人。”都说秋天是个肃杀的季节,我不以为然。在我眼中,秋水是澄明的。正是有了这清澈如眼睛般的水,秋才充满了灵气和智慧。泛舟江上,没有风雨,没有雪花,只感觉离这水越近,离红尘的喧嚣就越远。倘若秋水是人,这秋水大概是个宁静而淡泊的隐士吧。  相似文献   

5.
’99春节联欢晚会上,崔永元、赵本山、宋丹丹合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获得了好评。其中有句由山里的大娘说的一句台词“暗送秋波”,颇能使人回味。山里的大爷听后不解,不承认曾经给大娘暗送过“秋波”。后来干脆问一句“秋波”是什么东西,不意被大娘接口解说就是“秋天里的菠菜”,以致引起哄堂大笑。从这个词语的使用及效果看,它体现了汉语的如下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6.
秋之问禅     
正收到一条短信:哪个季节最忙?答:秋天,多事之秋!啥时候最公平?答:秋天,平分秋色!什么季节最暧昧?秋天,暗送秋波!什么最简单?答:秋天,一叶知秋!什么季节最短?答:秋天,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什么季节最爽?答:秋天,秋高气爽。碧云天,黄叶地,万美之中秋为最,提前祝你教师节快乐,中秋节美满!嘻,好一个秋,有点意思!哪个季节最爱参与说长道短?秋天,月旦春秋!哪个季节最弱?秋天,望秋先零!哪个季节最深情?秋天,望穿秋水!那个季节人最  相似文献   

7.
国学闯关     
1.现在我们形容极度思念盼望一个人时会用"望穿秋水"这个词,你知道词语中的"秋水"指什么吗?A.黄叶B.天空C.眼睛2.在我们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字典词典,那你知道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词典是什么吗?A.《尔雅》B.《说文解字》C.《广雅》3.佛教传入我国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它对我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建筑也成为我国的很重要的文化风景,你知道佛教四大名山是哪四座吗?  相似文献   

8.
曾有朋友开玩笑问我:你对自己脸部的哪个器官最满意?我总会不无得意地说:当然是我高高的鼻子啦!可朋友说,不对,是你的眼睛,你的眼睛如秋水般宁静清澈。我不由受宠若惊:那是小说里的眼睛啦!  相似文献   

9.
经典一词,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然而词典是冰冷的,解释是无情的,刻板的。在我心中:经典有了另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月亮与眼睛     
月亮鸟巢月亮安静地蹲在天边的鸟巢里,星星巨大的树枝闪亮地生长。小草们手拉手匆匆赶路,花朵们踮着脚尖跳舞。每天都是大地的节日,月亮孵出一个个金黄的日出。太阳是白昼的眼睛,让森林温暖。好多好多的眼睛……星星是夜晚的眼睛,让梦神闪光。雏菊是秋天的眼睛,让呼吸芳香。湖泊是大地的眼睛,让水波荡漾。好多好多的眼睛,好多好多的颜色……好多好多的眼睛,好奇地在天地间张望。好多好多的颜色,奇妙地在季节里闪光。月亮与眼睛@唐池子  相似文献   

11.
我再没有读过比《绿》更令人神往的文章,做梦都在想那该是怎样的醉人的绿呀!生活在塞上,看惯了大漠孤烟,远树落日,但很少见什么瀑流、湖泊、最常见的不过是涝坝水而已."梅雨潭"光是名字,听上去就让人眼馋."梅雨"当然想到的不是连绵的阴雨,而是酸酸甜甜的梅子."潭"——自然让人想到望穿秋水,美眸如水,秋波荡漾了,那该是一潭何等清澈的水.  相似文献   

12.
所谓错觉技巧,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将客观事物作主观化的推测,这些推测看似谬误,有悖实情,细加品味,却是李代桃僵,曲径通幽,其艺术效果极佳。一藉错觉,表现幽默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崔永元、赵本山、宋丹丹合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不时的令观众忍俊不禁、哄堂大笑。其中有一个精彩的片断:山里的大娘说了一句台词“暗送秋波”,大娘估计这个词是用来表达爱恋之情的,所以她用这个词来炫耀是山里的大爷追求自己的光荣历史。可山里的大爷不理解“暗送秋波”这个成语的意思,硬是不承认自己曾经确实给大娘送过“秋波”,反而追问“秋波”是什么东西。出人意料的是山里的大娘洋洋自得解说  相似文献   

13.
我再没有读过比《绿》更令人神往的文章,做梦都在想那该是怎样的醉人的绿呀!生活在塞上,看惯了大漠孤烟,远树落日,但很少见什么瀑流、湖泊、最常见的不过是涝坝水而已。"梅雨潭"光是名字,听上去就让人眼馋。"梅雨"当然想到的不是连绵的阴雨,而是酸酸甜甜的梅子。"潭"——自然让人想到望穿秋水,美眸如水,秋波荡漾了,那该是一潭何等清澈的水。  相似文献   

14.
报秋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一棵憔悴的秋柳里,/一条怯懦的秋枝上,/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徐志摩《私语》  相似文献   

15.
南国的秋     
我是喜欢秋天的,喜欢它的秋高气爽、风清云淡、秋水清澈、秋月玲珑——这当然是我自来到人世每年都体验的南国的秋天。也许是被这温润的气候惯坏了,我并不能够适应北方的气候——干燥,风沙,温差大,四季的色彩极鲜明而强烈。如果有一种能用于测量气候的特殊pH试纸,我想北国的秋一定是强碱性,而南国的秋大致是弱酸性的罢。  相似文献   

16.
“我们‘发现者行动组’要做什么呢?”丁朵朵性急地问。“准备一个日记本!”孟壮壮胸有成竹地说,“再准备好一个发现的脑子,还有,准备好去发现的全部感官:眼睛、鼻子、耳朵、双手、双脚……”“这些都带齐了!”宁墩儿晃动着眼镜,故意挥挥手,跺跺脚,还挤了挤小眼睛。大家立即笑起来。“我们来查一查词典,了解‘发现’的真实含义。”孟壮壮从书包里掏出一本比砖头还厚的《现代汉语词典》来。“到词典里去发现什么呀?”米拉拉失望地说。我用胳膊碰了一下米拉拉,要他安静。孟壮壮翻开那本大词典,说:“现在,请把词典里对‘发现’这个词的解释,抄…  相似文献   

17.
《秋水》是庄子的名篇 ,文中系统阐发了“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的道理 ,对我们有着很深的教育意义。可是 ,课本中有多处注释有待商榷 ,现整理出来 ,求证于大方之家。1 泾流之大。课本对“泾流”的解释是 :“直流的水波。泾 ,同‘径’。”如果把“泾流”理解为“直流的水波” ,那么此句只能翻译为“直流的水波这样大”。这样句子的重心就落在了“水波”之上。可是联系上下文 ,我们发现文章并不是说水波之大 ,而是言河道 (流 )之宽。可见 ,书中的注释并不恰当。那么怎样理解才算合理呢 ?《辞海》把“泾”解释为 :“水径直涌流。”并且专门举了…  相似文献   

18.
鲁迅《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根据传统的解释,一般都认为“千夫”指的是敌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据《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夫”是指众人;指,是指责之意。亦作“千夫所指”。《现代汉语词典》:“千夫,指众多的人”,例句也有“千夫所指”。《汉语辞典》:“‘千’通  相似文献   

19.
悠游百草原     
没错,我们游的是浙江安吉的"中南百草原",而不是鲁迅故里的"百草园"。走进百草原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涌泉湖。湖面清澈如镜,碧绿透明的湖水像饱含深情的眼睛,闪动着含蓄深沉的水波。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钟老师有一双比星星还要明亮,比湖水还要清澈的大眼睛,我们都喜欢老师这双既美丽又情感丰富的眼睛。老师的眼睛就像一盏明亮的指路灯,你看,每天早晨,只要这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出现在课堂,课堂里就会书声琅琅;上课时,这双眼睛又像会说话的小嘴巴,跟随老师讲课的内容忽大忽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