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琼  王峰 《报刊之友》2008,(8):65-67
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广告不是提供人们有意识消费的。它们是作为无意识消费的药丸设计的,目的是造成催眠术的魔力,尤其是对社会学家的催眠术。这就是广告潜移默化功能的一个侧面。”自电视来临以后,广告商在利用人的无意识中遇到了暗礁。电视给人的经验是偏重于对无意识更深刻的了解,电视使人对无意识的了解超过了报纸、杂志、电影或电台中的硬性推销术所给予人的对无意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林栋 《传媒》2002,(4):17-18
现如今,干什么不吆喝什么的,即使在颇讲究“导向”的传媒界,实际上也是所在多有。这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识乱吆喝者,如《四川工人日报》,本来是地方上的工人类报纸,却办起了“天下军事”、“战略周刊”。属于这种情况者,自是极少数,他们的“赵公元帅”之心,路人皆知,在这里就不去说它了。另一种情况是属于无意识错吆喝者,它们或在改革的路上有惯性而乏理性,或在研究市场的时候缺  相似文献   

3.
马兴龙 《大观周刊》2012,(6):7-8,41
影视人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诞生得益于影视技术的出现,同其他学科的诞生一样经历过一个从孕育到发展到走向成熟的一般性阶段,也经历过一个从无意识的记录到有意识的研究的阶段。影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命途多舛,好在经过两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在今天的中国正迅速成长,很多高校和研究所开设了影视人类学的课程,到目前为止,影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还是比较薄弱,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学科以后的发展研究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4.
1996年以来,中国电视界出现了一个新的术语——“报人电视”:“报人电视”是指正在或曾经从事报纸业务的人员参与电视节目制作而产生的新的电视节目形态,也指虽没有参加过报纸实践但能够理解报纸持点的电视从业人员有意识地借鉴报纸经验所开发的新的电视节目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蕾 《青年记者》2007,(14):137-138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变电视信号固定接收的方式为移动接收的方式,这是一个重大的变革。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公交车载移动电视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它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倒退二十年,中国还是一个媒介稀缺、信息稀缺的社会。那时候,谁家要是有一台电视机,都会让左邻右舍羡慕得不行。可是到了今天,电视机已经成了寻常百姓的家常用品,有的家庭甚至有两台、三台电视机,而且可能是液晶的。更让二十年前的人难以想象的是,当年一票难求的电视机如今是随处可见——从车载电视到楼宇电视,从地铁电视到机载电视,从广场电视到电梯电视,甚至躲都躲不掉,想不看都不行。这种从渴望看电视到被“强制”看电视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大众媒介品牌的竞争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内传媒产业市场的竞争已由无意识竞争到有意识竞争。但即使在有意识竞争中,多数媒体仍然缺乏理性思考,缺乏理论指导。传播业者和学者一致认为,中国媒介现在最缺的是既懂新闻又懂管理的人才。在国内69个传媒集团中,设立专门战略研究机构者不多,而专门研究人才的更为匮乏。理论研究的滞后势必导致实践的盲目性。从地域上看,有意识借助西方传媒和产业的经济理论用以嫁接、发展中国媒介的经营战略思想的媒体或传媒集团,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渐趋稀薄,不少媒体的主管主办者和代理人仍然在不断的“试错”中去取得可能会马上失效的经验,这是很让人忧虑的。  相似文献   

8.
张蕾 《青年记者》2007,(14):137-138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变电视信号固定接收的方式为移动接收的方式,这是一个重大的变革。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公交车载移动电视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它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对人类认知基础的问题,不少思想家用不同论证方式提出了各自的看法,然而,不管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还是认知主义的“小人”理论、抑或是康德的“先验图式”、胡塞尔的“意向性”和迪卡尔的“我思”等论断,在推理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忽视了人类历史、社会、所处的环境对人类认知能力所产生的作用。因为对语言的认识并非在历史和艺术之旁的“第三者认识领域”,而  相似文献   

10.
音乐电视(MTV)从西方传入我国时间不算长,但在短短几年里,“三分钟视觉轰炸”式的西方MTV及其仿制片,已经悄然逝去。以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浓郁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的中国音乐电视作品,已经昂首阔步地走上我国电视屏幕,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本文旨在就其创作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创意创意是音乐电视制作的基础。创意是给音乐电视中的音乐形象系统、歌词表意系统以一个视觉形象系统。创意由叙事与写意两部分组成。独立的叙事系统是由歌词所指构成.独立的表意系统则是由镜头画画视觉所指构成。这两者还要有音乐所产生…  相似文献   

11.
在儒家之“礼”的演变过程中,有着从宗教心理层面到社会意识层面再到社会无意识层面的过渡。作为“社会无意识”的一部分,这种超越了最初宗教意义上对心理威慑力及后来社会法制意义上对人的肉体行为强制力的“礼”才是儒家之“礼”的最高级形态,真正做到了使人“徒善远罪而不自知”,发挥出“礼”对人心统治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明 《声屏世界》2005,(12):19-20
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平民“娱乐时代”,以“超级女声”为代表,其特点是平民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打出的口号是“平民参与、观众做主”,肯定了娱乐本身的平民性以及与大众进行亲密接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中关两国政府间的图书交换始于1869年,可谓历史悠久,而国家图书馆有意识地交换美国“中国学”文献则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在此,对国家图书与美国“中国学”文献交换的历史做一个回顾和展望,对我们了解美国“中国学”发展的脉络,做好交换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视台在 “八五”期间上了一个 台阶,从3个频道发 展为7个频道,并通 过卫星覆盖全国,节 目播出时间从50多 个小时发展到120多 小时。“八五”期间对 外电视宣传也有很大 发展,从给海外电视 台寄播出带,到1992 年开办第四套节目, 发展到即将可以通过 3颗卫星覆盖全球。我们还在芝加哥开办了“北美东方卫星电视台”,我们的节目已从1994年起进入洛杉矶有线网。现在,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全天看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100多个国家可以收看到中国新闻,对树立中国的光辉形象、扩大中国的影响起到很大作用。 我们认为新闻改革真正有所突破是在“八五”期间。以往的改革主要是着眼于提高时效、增加信息量等,而这几年我们在节目的内容、深度上认真作了改革。1992年开办了“经济信息联播”、1993年开办了“东方时空”,其中的“焦点时刻”采用纪实的手法报道热点问题,受到大家欢迎。但这样的节目敢不敢从白天拿到晚上的黄金时间?我向新闻评论部的同志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们考虑了两周时间,表示同意办。因此创办了“焦点访谈”,在黄金时间播出。经过一年的实践,大家认可了,这是真正的改革。还有一些节目也体现出改革,比如“人与自然”、“第二起跑线”、“曲苑杂谈”等等。  相似文献   

15.
王科 《兰台世界》2007,(4X):63-64
以“宫体诗”为代表的齐梁浮艳诗风长期统治诗坛。初唐诗人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中无意识和有意识地冲击着它的束缚,最终使唐诗走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电视娱乐飞跃式发展的一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异常火爆,在各地掀起万人空巷的娱乐狂潮,可谓是红遍了半边中国。“超级女声”不仅成就一个普通女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梦想,激起了电视观众久违的激情;而且也被传播学界、业界人士所广泛关注,或反思或质疑或赞赏,从湖南卫视娱乐旋风的成因,到“超级女声”的后现代思考,再到草根文化的兴起,以及如何克服电视娱乐的“审美疲劳”,论者从不同层次、多个角度对电视娱乐的道路和方向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编辑部从全国各地30余篇来稿中,遴选出学术观点鲜明、操作性较强的数篇论文,策划了本期“视听专论”,希冀能对业内电视娱乐节目引进、开发、创新等运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邓志伟 《新闻世界》2009,(9):104-105
公交移动电视作为新兴媒体,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迅速发展。本文根据对武汉公交移动电视的调查,探究影响公交移动电视传播效果因素,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电视“关注人”的革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从媒体语言自身发展的视角,对中国电视“关注”点的几次重要转移,即从“关注事件”──“关注生活流程”──“关注人”的演革轨迹给予了深入的分析与阐述,提出了“电视‘关注人’的革命”这一鲜明而有力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电视娱乐飞跃式发展的一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异常火爆,在各地掀起万人空巷的娱乐狂潮,可谓是红遍了半边中国。“超级女声”不仅成就一个普通女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梦想,激起了电视观众久违的激情;而且也被传播学界、业界人士所广泛关注,或反思或质疑或赞赏,从湖南卫视娱乐旋风的成因,到“超级女声”的后现代思考,再到草根文化的兴起,以及如何克服电视娱乐的“审美疲劳”,论者从不同层次、多个角度对电视娱乐的道路和方向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编辑部从全国各地30余篇来稿中,遴选出学术观点鲜明、操作性较强的数篇论文,策划了本期“视听专论”,希冀能对业内电视娱乐节目引进、开发、创新等运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是中国电视的“选秀”年,200年将会成为电视选秀节目的另一个高潮年。本文试图通过对几档颇具影响力的选秀节目的研究,探索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模式,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思考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