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雅莹 《内江科技》2007,28(8):75-75,94
旅游扶贫是旅游经济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梅州旅游资源丰富且品位高,具有旅游开发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梅州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论证实施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梅州旅游开发扶贫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几年来国内农业旅游的迅速发展,理论界对其兴起及概念等作了一定研究,并与国外的农业旅游发展进行了比较,但就目前而言,农业旅游的理论内涵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并没有达到共识,各国乃至各地区的划分标准也不甚统一,为了在农业旅游的范围划分和执行标准上有更好的依据,在农业和旅游的交集基础上,总结出大农业旅游的内涵,并与其相关概念,包括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生态、休闲农业旅游、都市农业旅游、农庄旅游、农场旅游等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旅游活动从单纯的观光逐渐转向城郊休闲度假的体验型活动的趋势,以贵阳市城郊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对其资源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4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地方旅游业发展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盐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在体验型度假旅游产品兴起的背景下,游客感知对该类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运城盐湖景区游客的社会特征、消费行为偏好和对服务的感知和景区的感知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认为运城盐湖应该从挖掘景区盐文化内涵、丰富和完善产品及商品体系、做好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推动盐湖类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甘肃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众多的纪念性建筑红色体育旅游资源,可开发观瞻型、体验型、竞技型和休闲型红色体育旅游。甘肃省红色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全方位的宣传红色体育旅游,提升红色体育旅游资源的关注度;精心打造出甘肃省红色体育旅游品牌;全力结合地域特色开发多元化格局的红色体育旅游;着力打造区域红色体育运动品牌。  相似文献   

6.
张琼 《科技广场》2010,(2):79-81
都市农业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以满足都市居民多层次需求及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型多功能农业,其特征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都市农业旅游是在都市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都市农业旅游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南昌市本地特点及独特优势,对南昌市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策略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了解梅州足球曾经的辉煌,认识其由盛到衰的原因,探讨梅州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梅州足球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旨在于培养更多优秀的足球人才,振兴梅州足球,并推动体育强省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肖潇 《中国科技纵横》2014,(18):280-280
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而我国的农业旅游形式单一模式老化,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及国际农业旅游的发展趋势。创意农业旅游的兴起和发展,体现了农业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新一步融合和发展,对带动新农村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本文对创意农业的概念内涵进行研究探讨创意农业旅游与区域农业经济的带动及其影响作用、指导发展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兴隆热带植物园建立低碳农业旅游示范园为例,总结其低碳热带农业旅游示范基地的建设与示范成效,分析面临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发展的建议与对策,以更好地促进海南低碳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迅速增长,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旅游产业也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密不可分.所以文章旨在研究桂林乡村旅游现状,以及调查桂林乡村观光果园的优势,创新其园艺业的开发,探索其发展多元化旅游的可行性,推动桂林的乡村旅游发展,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优化区域和自然资源,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给三地提供了更大更多的发展平台。廊坊作为京津冀的连接部位,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特别是作为北京、天津两地的结合和延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正是与之相补充的发展定位。廊坊市应根据其地理位置和产业资源优势,精准定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充分认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照发展目标和要求还存在哪些差距与不足,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进行有效发展研究。基于此,本文按照上述结构来浅析廊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业旅游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具有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旅游产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农业景观、田园风光的深层次开发与旅游业延伸交叉形成了新型农业开发模式。本文通过对农业旅游内涵的理解及我国发展农业旅游以来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出今后发展农业旅游的对策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孙业红  闵庆文  刘某承 《资源科学》2013,35(7):1526-1534
旅游发展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管理的重要举措,有针对性地、科学地掌握其旅游资源利用特征是成功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技术型(浙江青田)、景观型(云南红河)和遗址型(江西万年)农业文化遗产地为例,开展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对比研究.研究建立了以主体旅游资源特征、辅助旅游资源特征、外部因素特征以及客源与市场特征为内容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评价体系,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分析的“优势—劣势-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提出技术型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市场带动资源模式”,景观型采用“资源带动市场模式”,遗址型采用“节事活动带动模式”,可为案例区及其它相似区域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一项新兴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介绍了长治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阐述了长治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展望了长治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庄浪县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将休闲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农耕文化、生态环境融合发展,但在其发展、经营以及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视角,对甘肃省庄浪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以此探究适合庄浪县休闲农业发展的路径,促进庄浪县休闲农业朝着健康、稳定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旅游资源潜力是遗产地旅游发展综合潜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复合性、动态性、脆弱性、原真性、独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评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主体-辅助,有形-无形”分类体系和“资源特征-旅游发展适宜性”的评价体系,突出强调遗产资源旅游可进入性方面的特征,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包括方山、山口、鹤城等9个乡镇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突出、旅游发展可进入性高的东中部地区,也是该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优先区域。而西南部农业文化遗产主体资源(“稻鱼共生”系统)面积小,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该区配合全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7.
旅游资源潜力是遗产地旅游发展综合潜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复合性、动态性、脆弱性、原真性、独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评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主体-辅助,有形-无形"分类体系和"资源特征-旅游发展适宜性"的评价体系,突出强调遗产资源旅游可进入性方面的特征,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包括方山、山口、鹤城等9个乡镇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突出、旅游发展可进入性高的东中部地区,也是该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优先区域。而西南部农业文化遗产主体资源("稻鱼共生"系统)面积小,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该区配合全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国内外休闲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概况,探索性地提出了满洲里发展休闲创意农业旅游的模式——创意产业融合模式,可为满洲里休闲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尹燕  周应恒 《资源科学》2012,34(12):2409-2417
农业旅游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形态之一,对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和谐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农业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时间可达性和非线性分形方法,测算了2004年、2010年江苏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可达性时间及集聚与关联分形维数,探讨了农业旅游布局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旅游示范点整体可达性较好,两个时段上平均可达性时间分别为37.23min、26.37min,两个时段上省域内到达最近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时间跨度分别为200min和121min,交通网络的发展降低了示范点的可达性成本,旅游示范点的影响范围和服务人口发生较大改变,农业旅游示范点空间上的集聚态势和关联程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强,且集聚态势更加明显。针对江苏省农业旅游布局空间演化的形成机理剖析表明,政府决策引导、交通网络发展、地区经济支持、城镇区位导向以及工业旅游带动的综合作用下促使了农业旅游空间布局的演化。  相似文献   

20.
揭示了农业旅游发展演进的规律性,提出我国农业旅游正沿着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体验旅游轨迹阶段性地发展演进。倡导农村(乡村)体验旅游,提出了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对乡村体验旅游进行深度策划,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