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苗炜 《课外阅读》2016,(5):10-11
<正>1968年8月21日,星期三,早上6点,居住在维也纳的作家约瑟夫·韦克斯伯格,打开床边的收音机,播音员用一种平稳的声调说:"昨天夜里23点,5个华约组织国家的军队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早上7点,他听到报道,坦克正在布拉格市中心穿行。奥地利电台说他们已经无法  相似文献   

2.
在夏日的雷雨后,看到火烧云的大片红晕,是幸福生活的开始。还记得很小的时候,读萧红的《火烧云》,内心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幻想,因为从来不确定自己见过火烧云,于是认为那就是奇迹。“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环境和个人思想的局限,司马迁提出了“究天人之际”的重大命题,却未能作出科学的阐释。但这一问题的提出,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信陵君等四大公子均以“养士”著称,而功业、人品却有等差,其中唯独“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信陵君业绩、声誉及文韬武略固然远在孟尝君等人之上,但《史记》着意突出的却是他敬老尊贤、“仁而下士”的风范,这正是他为国干城的根基所在。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司马迁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及“以仁义为本”的立言要旨。  相似文献   

5.
《史记》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在篇章叙事中有独特的作用,其中叙事时间采用的方式包括顺叙、补叙、预叙,在叙事中可以起到连贯情节、深化主旨、制造悬念的作用;叙事空间结构是通过倒叙、插叙的叙事方式来实现,在叙事中有揭示因果、囊括全局的艺术效果。准确理解《史记》的时空叙事,有助于更好地解读和鉴赏《史记》的文本意义和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6.
范文静 《考试周刊》2009,(45):19-20
中国叙事学理论相对于中国叙事文学起步较晚,文本分析也存在对西方理论直接套用的弊端。《史记菁华录》作为《史记》评点本,体现了明清之际的学人对中国叙事学理论的探索与开拓。本文从叙事时间切入,讨论这部评点之作对叙事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翼平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脚手架》以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南下广西的数万农民工群体为对象,塑造了出自这个群体的数十个优秀人物形象,回顾和展现了近年来零陵乡村经济文化演变与发展的历程。作者置身在传统与现实、文化与经济、灵魂皈依与物质欲求之间,对零陵乡村以及出自这个乡村的农民工精英们充满了人文关怀,作品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8.
在娱乐性和平民化充斥电视荧屏的今天,《对话》却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精英化的节目定位和对精英文化的追求。正是这种精英化的文化追求,使《对话》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取得了一席之地,获得了相对稳定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9.
青春电影是好莱坞电影创作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媒介,对认识美国社会与文化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名扬四海》作为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国青春电影,在传递青春与梦想的主题之外,也折射出当代美国社会在多元文化、艺术创新、教育理念、价值体系等方面的微观变化,从而体现出严肃而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石一枫的新作《心灵外史》是他彻底摆脱顽主叙事之后,践行其新文学观念的又一力作。石一枫关注社会的盲信与无信信仰危机问题,在《心灵外史》中反映人情百态,书写人的命运悲剧。小说既体现作家的人文关怀,也展现作家深刻的历史理性思考,是石一枫继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之后的又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相似文献   

11.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课是“孔子与老子”,在研究了2007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的基础上,我对本课教学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以《史记》中较为人们所熟悉的历史人物的记述为基础,通过分析这些不同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成长背景、社会教育以及性格特征和利用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等来总结出这些历史人物从事历史活动的主要动机,并进一步分析在这些动机的促使下所形成的历史事件。分析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自我实现、功名利禄、私欲、爱国、报知遇之恩等。  相似文献   

13.
《史记》采《世本》而勾勒出周章事迹,揭示周章在吴国和周王朝历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史记》较《世本》更细密,更具有历史价值。本文探讨《史记》与周章的关系。周章为何人?在江苏常熟市虞山仲雍墓南侧有一座墓,墓碑上刻有“古吴王周章陵墓”字样。  相似文献   

14.
《史记》之为孙武设计列传,是企图借孙武其人、其事的精彩表现,及前后相关篇卷撰写意图的总体安排,突现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承续前代兵法的演进态势,显示吴王霸业的军事成就,肯定约法申令的核心功能,赞许不受君命的果决精神。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余华编剧、张艺谋导演的故事片《活着》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分析。首先从徐福贵、家珍等人的性格命运入手,分析其特征剖析其形成的深刻据源,从而揭示了作品表现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一博大的主题;其次说明了作品的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法等形式方面的特点,井且发掘了这些特点在作品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史记索隐》所引张华《博物志》佚文是考证司马迁生年最重要的史料。它的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学界的肯定。有证据表明,施丁先生误读了这条史料。正确的解读应该是:"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元封】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据此,司马迁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  相似文献   

17.
刘学章 《山东教育》2006,(10):43-44
《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人这样比喻:倘若历史是滚滚的长河,那么时间就是长河的里程碑;倘若无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一盘散乱的珠子,那么时间就是串起珠子的线索。可见,指导学生熟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时间,是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评陈应松的《夜深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应松的《夜深沉》是一篇写农民工的中篇小说,但它显然有别于“底层叙事”,而是相反,作家把审美眼光投向了农民工的生命归宿问题。小说中,陈应松的叙事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要害与实质,直抵人类生存中无法回避的终极价值话题,表达了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意识,其中体现出的面对现实问题的勇气和胆魄,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19.
作家刘震云根据自己创作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的电影《一九四二》上映后,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响。这部对生命与历史抱持着尊重与客观态度的影片让国人重新反思,对那段不曾经历的历史,对那些不应忘记的人,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影片围绕“人”的主题,从历史中延展的生命维度、人的栖居——故乡家园的概念、人的信仰三个方面对生命本体进行了描述。生命个体始终是值得被尊重的,假如他没有在存在的时候被尊重,至少也要在记忆中被留存。反思生命是回归到对艺术创作核心问题的探讨,对生命存在的相关思索是艺术创作永恒的命题。  相似文献   

20.
日本作家中岛敦的《山月记》取材于中国唐传奇《人虎传》,其借用中国古典素材,在不同视角交替转换的叙述中,从人物的荒诞离奇的命运中传达出深刻而独具意蕴的现世思考,反思现代社会中自我与命运,个体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等问题,以此反观物欲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