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华北 《科教文汇》2013,(27):183-185,208
高校心珲健康教育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对象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地区2400名高职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5个:专业满意度、自我认知水平、家庭关系、校园人际关系和生活自理能力。针对这些因素,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出了提升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和建议:创设积极的育人环境,集中优势力量,做好入学专业教育;开展“三自”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和独立生活能力;搭建家校平台,共创积极和谐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对象,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获得幸福感作为一种特殊的体验与认知,深受各种社会因素和个人心理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项目的开展,讨论出了学校教育引导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感的关系。发挥学校引导的优势,强化幸福感的学校功能;发挥积极心理的优势,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项目来培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岚 《内江科技》2009,30(6):52-52
阳光体育运动内在的意义与价值,是使学生能够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把体育活动作为一项生活内容来安排。因此,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要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手段,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不断完善高校的体育教育。使学生树立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违纪现象的增加严重影响学生本人的健康发展,也对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为此,深入研究高校违纪学生的心理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不断完善高校违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学生违纪行为及违纪行为对学生本人的影响降至最低点,是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13)
在当下社会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中,我国素质教育也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积极心理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现在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积极心理学对于我国现今的高校学生的心理研究也起到了引导作用,它在不断的替代传统的心理教育对教育偏离的航向,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你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人的潜能,调动学生对生活与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学校的心理教育中产生了巨大的效用,在未来他将会成为我国高校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刘艳丽 《科教文汇》2014,(16):159-160
教育性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化阶段,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逐步向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方向发展已成为趋势。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可见一个健康的人,除了生理上的健康外,还必须具备心理上的健康和对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学校广泛开展心理教育成为必然,而且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日益多样化要求,学校心理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和网络化、科学化体系日趋成熟。本文主要阐述学校心理教育的内涵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8.
教育性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化阶段,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逐步向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方向发展已成为趋势。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可见一个健康的人,除了生理上的健康外,还必须具备心理上的健康和对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胡华北 《科教文汇》2013,(9):183-185,208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对象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地区2400名高职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5个:专业满意度、自我认知水平、家庭关系、校园人际关系和生活自理能力。针对这些因素,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出了提升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和建议:创设积极的育人环境,集中优势力量,做好入学专业教育;开展"三自"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和独立生活能力;搭建家校平台,共创积极和谐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0.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积极、健康、文明、高尚、科学的生活方式,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论是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对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谈法,对吉林省15所普通高校开展休闲体育运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普通高校开展休闲运动的因素,并提出高校休闲体育发展对策,以促使高校转变体育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休闲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锻炼中获得身心愉悦,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自信心不仅是个体从事各种活动能否成功的精神支柱,也是个体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保证。通过对特教学校视障学生自信心水平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视障学生的自信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如何提高学生自信心水平,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是摆在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我校视障学生实际情况,对如何提高视障学生自信心水平提出建议:a.充分发挥社会引领作用。b.重视家庭教育影响。c.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积极、健康、文明、高尚、科学的生活方式,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论是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对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都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谈法,对黑龙江省8所普通高校开展休闲体育运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普通高校开展休闲运动的因素,并提出高校休闲体育发展对策,以促使高校转变体育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休闲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锻炼中获得身心愉悦,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智力聪慧的人才,更是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心理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关注。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同样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西安广播电视大学2009级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重点阐述了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的特征、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中专学生的心理和谐,促进他们更加愉快、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王登建 《科教文汇》2012,(23):14-14,16
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学习、习惯、心理、态度等方面。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提高自身心理健康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积极组织班团活动,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加强与家庭的沟通,让学校和家庭共同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大学生都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并且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优秀的职业素养。高校中的班级是学生在学校里最基本的团体,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单位,是学生学习、活动、成长的基本场所,是学生在学校的"家"。优秀的班级会产生催人向上的、积极的氛围,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促使学生在集体的健康舆论影响下和先进分子的带动下,成为有理想、积极向上、道德品质良好的大学生。班干部的作用是衡量一个班集体是否优秀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中的班干部都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协作地管理好班级,那么这个班级必定是有凝聚力、积极向上的优秀的班级。  相似文献   

16.
刘大志  赵志成 《科技风》2023,(36):143-145
本文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地方高校LDXY为例,探讨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0名大学生进行了返乡创业意愿的调研,并运用SPSS和AMO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从家庭因素、学校创业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能与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独立、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有关;社会因素对高校创业教育及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能与测试样本所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理想、政府返乡创业政策有关;学校创业教育因素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高校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扶助工作是有成效的;家庭因素通过影响学校创业教育因素间接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说明家庭因素会影响学生的高校选择,从而促进高校将更加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政府和高校完善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持政策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聪  吴玲琴 《百科知识》2023,(30):43-45
<正>根据2018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望:调研证据》,全国约3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0%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可以分为外源性心理问题和内源性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因素有个人因素、社会支持系统因素、学校因素和其他因素四类。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扩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广度、拓展高校校园文化浸润深度、提升高校心理育人行动温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学生体质健康下降依然是我国政府迫切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学校体育相关体质健康规章制度、学校体育功能多元化冲突、体育师资评价及社会生活方式转化、家庭经济、知识本位观念以及学生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生活方式、锻炼环境、现代媒介等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原因,建立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机制、优化校园体育评价和环境、深化校园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摒弃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是提高我国社会转型期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高校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与改进,教育模式中也越来越注重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道德心理素质。这是因为当前的高校学生是一批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具备着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但心理素质却不够成熟,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此,为了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在教育中应当极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积极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引导学生摒弃消极、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转而走向积极健康的发展道路。现本文就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生所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来对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效果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对策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在校本科生适应状况的内在结构进行了探讨,根据大学生的身份、特点及其相应的心理与文化特征,以及导致他们在大学生活、学习、交往出现的许多不适应现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一方面为教育指导提供心理依据,以供高校教育工作者参考;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