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匡双林 《师道》2023,(12):22-23
<正>一学校的课表里,有一门“图书馆课”。我是主要的授课老师之一。图书馆课,除了最重要的“读书读图”“用书用馆”外,还有一个大版块就是“识书识馆”,认识书,认识图书馆。知晓书的历史,书的装帧,书的版本,简单说,中外书籍的发展历史,也是在我们的课程之内。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籍,我想至少包含两个因素,一是文字,二是承载文字的材料。墨子曾说“书于竹帛,镂于金石”,因为他没有见过甲骨文,所以他没有说“刻于甲骨”,这十几个字,把纸书出现前的书籍,做了最好的概括。纸质书出现以前,从材料的角度来说,主要就是这三类。  相似文献   

2.
据《读书周报》报道。上海首个“地铁流动图书馆”在地铁9号线各站点候车厅亮相,首批书籍开始在乘客之间“手手相传”。“流动图书馆”的书籍以杂志类为主,按照刊物的出版频率,管理部门会定期更新这些书籍。乘客对这些书籍可免费取阅,帮助缓解候车、乘车时无事可做的焦虑情绪,可以不用花钱买报、不用自带厚重读物,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委颁发的纲领性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相当明确地指出了高校图书馆的地位.要办好一所大学,必须有“三大支柱”,一是图书管,二是实验室,三是师资队伍,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图书管这座知识宝库,教师和科研人员知识无法更新,也无法吸收新鲜“养分”进行科学研究.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要办好一所大学,就必须办好大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就不禁想起我读中学时发生的一件事。在我读中学的时候.文化还处于禁闭状态,文革前的文学作品在那时几乎是一律为禁书。那一年,我的同桌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些“书籍”.偷偷地在学校,有时甚至是在课堂上阅读,但都是非常小心的,我也因此有机会读上那些“禁书”。那些书籍当时一律是没有封面的,等到书籍解禁时,我才知道我已早于我的同龄人读过  相似文献   

5.
闲暇时.我去图书馆借阅些书籍和杂志.作为平时的休闲内容之一。精读和泛读了一些与历史有关亦无关的书籍和杂志,都是自己有兴趣的。阅读过程中有赞叹、感悟、思考和记录。教师的职业发展离不开阅读,教师的阅读与教学有密切的关联。列举几点平时的阅读于教学的效用和启示,以作自己的阅读和教学的随笔。亦作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6.
我从图书馆借回一本家庭教育书籍,儿子闲来无事,随手翻阅起来。一会儿,他拿着书来到我面前。指着其中的一篇文章说:“妈妈,请你读一读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呀,书在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信你瞧,我家就有一个小小“图书馆”。我家的“图书馆”可漂亮了,一片纯白色的墙,没有一点儿污斑;屋顶装了一盏大吊灯,书柜排列整齐,里面摆放的书更是井然有序,好像一支整装待发的军队;地板上铺了一条淡蓝色的地毯,地毯上放着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别看我家的“图书馆”陈列简单,在这里发生的故事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是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纸质书籍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也是信息获取的基础,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不断渗透,在这一基础上,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成为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引进的重点.而在数字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纸质书籍的阅读量不断下降,大学生对于纸质书籍的借阅需求也随之下...  相似文献   

9.
人们都知识,书籍是图书馆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书籍就没有图书馆,图书馆也就不能存在。而我们偏远山区在书籍少,信息慢及条件差的前提下,书籍能否被充分利用就成为山区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我认为书籍要充分利用,不是把书籍完全推荐给读者,也不是让读者来图书馆乱翻一气,而是要在书籍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使读者能充分利用图书馆,为使书籍能被充分利用,图书馆采取什么样的服务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而图书的开架与闭架是图书馆服务方式的主要内容,那么到底是…  相似文献   

10.
图书的海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喜欢看书,喜欢跑图书馆,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书。图书馆书籍丰富,有良好的读书环境。我的梦想是到各地的大图书馆看看。一、你知道下面这些图书馆的名称吗?1.这是我国最大的图书馆,面积和馆内藏书均居亚洲第一。你知道它的名称吗?2.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整个图书馆分为三幢大楼,分别以三位总统的名字来命名。你知道吗?3.像是四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又像是等待人们去阅读的四本巨著。这个图书馆属于哪个国家?4.这是一个圆形的图书馆,共收藏了10万种野生动物的吼叫声和鸣叫声,既有兽中之王狮子的怒吼,又有热带…  相似文献   

11.
吴非 《中学教育》2005,(4):13-14
有些学生是被教师娇宠坏的。可能是我的要求高了。有一段时间,经常有家长议论我“小题大做”,也有教师或干部认为“有些事不能太认真,毕竟是中学生嘛”。——什么事呢?作弊,撕图书馆的杂志,殴打同学。  相似文献   

12.
何处有书香 读书习惯可以培养,但需要有硬件环境.这方面,我们的近邻日本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日本不仅书店、旧书店多,而且最重要的是有近3000座的公共图书馆,并且免费对外开放.每个住宅区的居民只需步行数分钟就能看到图书馆.图书馆对图书的利用也很到位,既接受各界的赠书,又定期清理出废旧书籍、杂志,供人们免费拿走.书店、图书馆,充分满足了居民对精神、对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幼儿园为每班订丁一份《幼儿教育》。杂志一到就发到我手中,并由我保管。可惜我有一个不良习惯,就是不爱看书。上大学时,几乎不登图书馆门,所以对《幼儿教育》也是漠然视之,一学期下来也难得翻几页。直到有一天,我成了母亲,想着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我想到了翻翻书刊。找来许多本杂志,翻来翻去,一个“家庭教育”栏目吸引了我,一段段真实的感受,一件  相似文献   

14.
现在人们都清醒地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且也涉及到社会、家庭,故提出了“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一体化”的“大教育”概念。据此,笔者在研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时,萌发了探索构筑“大图书馆”工作模式念头。 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读物的教育作用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曾自我表白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在《帕夫雷什中学》里,从头到尾,我们都可以看到书籍的教育作用。该校育分发挥图书的教育作用的做法,可以成为我们构筑“大图书馆”工作模式的蓝图。 所谓的“大图书馆”工作模式,笔者认  相似文献   

15.
琳琅满目的图书馆、阅览室,仅报刊杂志就有上百种,令人目不暇接。偶有一杂志映入我的眼帘,封面为《教师之友》。孔子有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于是信手拿起,没想到却有“新教育、新观念、新方法;大视野、大讨论、大实话”的字样。“小小杂志,志向倒是挺大”,我感到非常可笑,正要放下,却又好奇心起,拿来翻阅。看着看着,我竟然被这本杂志的新追求以及为这种追求所进行的努力逐渐吸引,陷入了沉思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小村庄,一个幼小的女孩吃力地抱着几本书,走进图书馆,放在书架上。女孩酷爱书籍。虽然父母有很多藏书,但女孩渴望看到的却没有。因此,女孩每周到周末必定会跑向图书馆。鬓角已经发白的图书馆职员在女孩找来的书上,重重地盖上了刻着日期的印章。那时,女孩被陈列在书架上的书籍深深地吸引住了。女孩想到著书是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自己的作品问世,并陈列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这样的人该多么幸福!就在那天,女孩表白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女孩对职员说:“以后长大了我也会成为作家,也会写很多书。”职员放下手中的印章,面带微笑,打量着女孩。…  相似文献   

17.
琳琅满目的图书馆、阅览室,仅报刊杂志就有上百种,令人目不暇接。偶有一杂志映入我的眼帘,封面为《教师之友》。孔子有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于是信手拿起,没想到却有“新教育、新观念、新方法;大视野、大讨论、大实话”的字样。“小小杂志,志向倒是挺大”,我感到非常可笑,正要放下,却又好奇心起,拿来翻阅。看着看着,我竟然被这本杂志的新追求以及为这种追求所进行的努力逐渐吸引,陷入了沉思之中:  相似文献   

18.
英国有一种儿童玩具图书馆专门为儿童开放,这类图书馆不出借书籍,而是出借玩具。凡是图书馆所在区的居民都可借用,每次可借玩具两套。馆内收集的多是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自由拼搭的玩具。木块、积木、拼图、模型材料,可搭造“小房子”、“小飞机”、“大炮”、“坦克车”等。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答北斗杂志问》讲了八条创作经验,其中的第七条说:“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这个意思,鲁迅在其它文章中也谈到过,例如:在《两地书·序言》中说:“我们都未曾研究过‘尺牍精华’或‘书信作法’,只是信笔写来,大背文律,活该进‘文章病院’的居多”;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所以‘小说作法’之类,一部都没有看过”;在《不应该那么写》中说:“现在市场上陈列着的‘小说作法’,‘小说法程’之类,就是专掏这类青年腰包的”……鲁迅的意思是明白的,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至于“现在市场上”的什么“作法”或“法程”之类的书籍则不要去相信。那么,能否由此而引出这样一个结论:因为鲁迅告诫过“不相信‘小谈作法’之类”,所以凡是“作法”一类的书籍都是不可信的?我以为不能。首先,鲁迅并未一概否定过“作法”一类的书籍。1932年4月,也就是在写了《答北斗杂志问》后的四个月,鲁迅又写过一篇《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20.
据《读书周报》报道,上海首个地铁流动图书馆在地铁9号线各站点候车厅亮相,首批书籍开始在乘客之间手手相传。流动图书馆的书籍以杂志类为主,按照刊物的出版频率,管理部门会定期更新这些书籍。乘客对这些书籍可免费取阅,帮助缓解候车、乘车时无事可做的焦虑情绪,可以不用花钱买报、不用自带厚重读物,也能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