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08,(2):F0004-F0004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大学,为中国近代正式设大学之始,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由此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学制。北大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新闻传播以报刊为主要形式.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办的.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邸报”和“京报”没有也不可能发展为适应资本主义要求的近代报刊.第二.“报”、“刊”不分.中国近代的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也包括各种期刊.从形式上看,当时的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教授治校”制度:困境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授治校是源自中世纪大学的一种管理实践,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将其付诸实施的大学。北大“教授治校”制度虽然面临合法性的困境,但是民主的治校理念、学有专长的教授群体以及蔡元培校长的个性特质为该制度的实现提供了条件。通过该制度,北大教授获得了大学事务的决策权力。但是蒋梦麟担任北大校长后,由于其管理理念的不同,“教授治校”制度在北大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4.
我觉得,中国的十大名校各可以用一种动物来形容。北京大学——龙。北大泱泱学府,说他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摇篮也不为过。易经有云: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北大是也。清华大学——驴。近年来清华在各个大学排名中都有赶超北大之势。但其实力恐怕难以超过北大。其超出北大者,造势也。所谓黔驴技穷,程咬金三斧头,清华是也。南京大学——蛇。远古时代,中国人的图腾是蛇,但后来为龙所取代。南大在近代一度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但后来为北大取代,与蛇类似。末路贵族,南大是也。复旦大学——鸡。在解放前,复旦在上海只能算是二流,上海人所谓的“野鸡学堂”也…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     
《高中生之友》2011,(19):50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建校初始名为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北京大学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  相似文献   

6.
《万国公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著作.该书引入西方国际法理论的同时,也介绍了近代西方国家理论,如国家的定义、三权分立等.此外,“sovereignty”、“state”、“citizen”等一批近代西方政治学术语的译介及流变,对于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北京大学是这次运动的中心,这与蔡元培先生在北大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改革密不可分。蔡先生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方针,网罗众家、广延积学名师,充实和调整教师队伍,求得学术的自由发展,实行“教授治校”,改革学校领导体制,推动北大由封建衙门式学堂到资产阶级民主大学的质的转变。改革学生讳书做官的封建观念,树立学生学理、掌握科学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新风,主张男女平等,实行男女同校,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首创意义,蔡元培先生在主持北大时期实行的一系列资产阶段民主教育改革及成功,使中国近代教育进入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8.
不要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而是要办成“第一个北大”。习近平主席的这番话,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和思考。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全面向西方名校看齐,还是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打造具有民族性、独特性和独立性的“第一个北大”?这不仅仅是关于教育之问,更是事关我们发展路径的价值取向。正如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教育是社会的未来,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同样会扣错。北大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先行者,是新文化运动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大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个”,是中国知识青年接受现代教育启蒙,把青年梦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相似文献   

9.
1998年是北京大学发展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北大将于5月4日迎来百年华诞。学校今年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紧紧围绕“高举伟大旗  相似文献   

10.
理由之一:北大是另的最高学府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他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由此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学制.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与北京大学传统论析——为李大钊诞辰120周年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研究,逐步形成了北京大学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这是北大也是近代中国历史性进步的集中表现,也因此把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五四时期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注入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清末京师大学堂具有浓厚的封建性,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的转型促使了一大批新式知识分子的崛起,引发了知识分子活动空间的转移:由“庙堂”转向“讲堂”,桐城古文派与以“太炎弟子”为代表的“新思潮派”对北大讲堂的争夺,就发生于这一历史背景下。蔡元培执掌北大与“新思潮派”的迅速取胜,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加快了北大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煤矿第一井”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炭开采历史悠久,但在古代都是手工开采的煤窑,其第一井已不可考。近代煤矿指以使用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采煤企业。中国的近代煤矿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19世纪70年代,中国近代煤矿第一井是1876年6月开始开凿的台湾基隆煤矿的八斗子矿井。今天开滦唐山矿的1号井不是“中国煤矿第一井”,也不是中国近代煤矿第一井。但它在中国煤炭发展史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 ,第一流的教育家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 ,即“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或“敢入未开化的边疆”① 。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卓越先驱者 ,就具有“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精神。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兼容并包”的思想 ,不仅成为他主持北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同时也是他的办学原则。此思想提出后 ,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进入北大 ,北大因此而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因此 ,“兼容并包”思想在接纳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的产生并…  相似文献   

15.
北大,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北大,中国先进思想文化荟萃的殿堂。北大,中国学子倾心仰慕的圣地。北大,中国众多高校的精神领袖。北大,这个记录着激情与幻灭的“百日维新”的惟一遗物,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许多苦难与忧患。从洋务救国历程到“主义”救国历程,北大始终都像一位先驱,站在风口浪尖上,引领着众多学子,乃至国人们,呐喊、抗  相似文献   

16.
“孑民先生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蔡元培的盛赞。蔡元培(1 868-1 940 ) ,一生中先后任翰林院编修、教育部总长、北大校长、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 ,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教育家 ,近代教育改革的杰出先驱者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在教育事业上最突出的贡献 ,是对北大的革新。蔡元培主事北大期间 ,实行民主办学 ,教授治校 ,力倡“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使北大一变过去迂腐沉闷的风气 ,成为人才辈出的最高学府 ,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蔡元培生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 ,正值新旧、东西诸种文化猝然相遇的时刻 ,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变的时刻。他既不固守 ,又吸纳新知 ,而在这种激烈的交汇冲撞中完成了由旧而新的学术转型。他本人也正是在这种转型中成为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和文化界的一面旗帜。蔡元培垂范于我们后人的 ,是他的具有极大包容性的宽广的胸襟 ,是他绝不墨守成规、勇于革旧图新的开创精神  相似文献   

17.
从西方现代化理论中“现代化”的本意和中国人理解的“现代化”内涵来看 ,用“现代化”概括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不尽恰当 :第一 ,中国近代只是“现代化”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阶段 ,“现代化”不能明确表达中国近代特定历史时期的主题 ;第二 ,“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 ,对于中国近代而言 ,它包括了民族独立、社会民主、人民解放等内涵 ,将其与独立、民主等概念并列使用不符合逻辑 ;第三 ,资本主义化不是中国现代化的方向。中国近代史的主题是独立、民主、富强 ,这是近代中国人已经明确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看 ,这也是中国现代化在近代史上的特定内容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蔡元培,在放弃翰林院编修而转向革命继而游学德国的过程中,他坚定了教育救国的梦想,后成为北京大学的校长,并使北大成为思想自由的城邦.追溯蔡元培职业生涯的转变轨迹,发现在民族危机和“西学东渐”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和爱国方式有了新的变化,思想自由和精神独立成为近代知识分子普遍的价值追求,从事教育或科学研究成为近代知识分子表达爱国情怀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9.
流民,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有待开发的新领域.池子华所著《中国近代流民》一书,作为”中国社会史丛书”之一种,最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流民现象发生的原因、流民的活动空间和职业流向、流民对近代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效应、近代中国如何解决流民问题及历史启示等,作了深入细致地考察,实为第一部以近代流民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学术性著作.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 优世疾笔,强烈的时代感流民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历代统治者都把流民的治理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时值社会转型时期,在商品经济大潮猛烈冲击下,泛起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流民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样也引起了作者的思索与忧患.作为一位史学工作者,池子华先生“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像关心历史那样关心现实”,为期对当代“盲流”问题的解决,对近代中国的流民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这是作者投入全身心的动因.  相似文献   

20.
章士钊曾言:历史是一出“动动相续的整剧”,指定一时间点说“此某时代也”,“此某时代与某时代之所由分也”,是“皆权益之词,于理论未为精当”.①这个提醒无论对中学还是大学的中国近代通史教学都极为重要.因为所谓“中国近代通史”,最重要的字眼落在“通”上,而非“近代”上.要真正将“通”落实,中国近代通史教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则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