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读了《广西教育》2006年第10期中教版刊登的《学生自由发问何以缺失》文章后,我感受颇多。随着年龄及年级的递增,我国学生的自由发问却与日递减——从小学生“嗷嗷待哺”的举手抢答,到中学生“欲言还羞”的被动答问,再到大学生“无动于衷”的漠  相似文献   

2.
莫宾华 《广西教育》2007,(6B):30-31
细读了《广西教育》2006年第10期中教版刊登的《学生自由发问何以缺失》文章后,我感受颇多。随着年龄及年级的递增,我国学生的自由发问却与日递减——从小学生“嗷嗷待哺”的举手抢答,到中学生“欲言还羞”的被动答问,再到大学生“无动于衷”的漠然失语。长期以来,课堂提问成了老师的“专利”,学生很少有机会主动地提出问题,这给我们中学教师敲了警钟,  相似文献   

3.
秦连群 《时代教育》2010,(3):214-214
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问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发问以及学生自主的发问,后者更能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自觉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开发学生的自觉发问的素质,让学生不仅“敢问”,而且要“会问”。只有“敢问”和“会问”,学生的思维才能处于积极、健康的发展轨道上,为今后的语文学习经历打好基础。为激发学生“敢问和会问”的素质,本文总结出几种具体路径,包括建构学生自由发问的时间和场域、鼓励和支持学生之间的互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发问”即口头提出问题,白居易的《三教论衡》就有“儒书奥义,既已讨论;释典微言,亦宜发问。”可见“发问”在古人传教中就有了很深的认识。发问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提出的问题恰当与否,质疑的现象是否到位,都会影响到学生思想的强烈起伏。有效的发问技巧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成功教书育人的一种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时代的挑战.我认为培养学生发问的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大有裨益.培养发问精神对求知成才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呢?一、名言激励,引导学生愿意发问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发问的名言.如巴尔扎克的“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程颐的“学者先要会疑”;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陈献章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为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些精神的名言无疑是治学者毕生经验的总结,是给后世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要利用课堂或课余的时间对学生予以引导、激励,使之成为学生的座右铭,让学生充分认识发问对读书求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发问.  相似文献   

6.
学完《木兰诗》后,由学生自由发问。马龙同学突然问道:从“阿姊闻妹来”一句来看,木兰是有姐姐的,她姐姐为什么不出征?  相似文献   

7.
引疑七法     
目前有些教师放手让学生发问、学生答问,看起来“问题”满天飞,热热闹闹,实际上流于形式。不是“问题”肤浅没有质量,就是该发问的地方不发问,不该问的地方纠缠不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将发问答问的过程分解成引疑(引导学生质疑,即“发现问题”)——述疑(引导学  相似文献   

8.
引疑七法     
目前有些教师放手让学生发问、学生答问,看起来“问题”满天飞,热热闹闹,实际上流于形式。不是“问题”肤浅没有质量,就是该发问的地方不发问,不该问的地方纠缠不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将发问答问的过程分解成引疑(引导学生质疑,即“发现问题”)——述疑(引导学生描述问题,即“提出问题”)——答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能做到“收”“放”自如。在这个过程中“引疑”是关键,笔者总结了七种引疑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改革日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但是我们在听课中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的仍很少,就是在一些国家、省、市各级的优质课中也是这样,那么如何使学生由被动授信体变成主动发信体呢?要给学生主动发问的机会目前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很少给学生有主动发问的机会,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授和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有意向”的活动,占用了课堂时间的全部。很少有教师会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提问。有一次,一位上海特级教师讲《小马过河》一课,下课铃响后,教师准备走时,突然一位…  相似文献   

10.
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本文从明确发问的目的、掌握发问技术、选择发问策略、了解问题的认知水平、改进发问的行为的具体步骤和技巧等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发问”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加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活动方面的作用,并详细地介绍了美国学者对“发问”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1.发问。如何发问,体现了教师提问的艺术水平。发问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发问时机。当学生处于孔子所讲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注意力集中,思维容易被激活,对教师的发问往往能入耳入脑。最佳发问时机既要教师精心预设,  相似文献   

12.
唐和均 《广西教育》2011,(34):33-33
一、扎实的语文课 孙建锋老师在教学课文《最大的麦穗》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孙老师鼓励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时间约六分钟,然后可以自由发问。有个学生问:“麦垄是什么?”孙老师说:“这个问题问得好!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的一天,我上校级公开课《大雁归来》。这是美国著名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的一篇科学文艺作品。在“质疑探究”板块让学生自由质疑讨论时,一个男生突然发问:“老师,大雁是什么?”“大雁就是天鹅。”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后,又引导学生积累有关大雁的诗句,并提醒他们保护野生动物,最后是布置作业。  相似文献   

14.
学生自由发问何以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年龄及年级的递增,我国学生的自由发问却与日递减。据罗素自由教育思想来审视,教育者的"武断"可谓学生自由发问的一大克星;教育对学生"礼貌"的崇拜乃是自由发问之另一隐蔽而巧妙的樊篱。由"武断"与"礼貌"而表征的社会权力及学生的服从在教育中无需、也无以避免,但应限制在对学生自由精神尊敬的范围之内,"服从"只因"尊敬"而称义;否则,教育便在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两种角色之间失衡及失谐。臻于和谐教育之境,需要树立友谊型的师生关系观、中立性的课程观以及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5.
关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这不是一个新问题。目前,少、慢、差、费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好。有人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六多”“六少”,即做练习检测多,学生读课文(书)少;教师讲授知识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少;教师讲解分析多,学生自由活动少;教师简单提问多,学生主动思考发问少;做的练  相似文献   

16.
读教给学生“先粗读,后细读,再精读”的方法,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的特点。在通读全文基础上,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些现实性的问题,还可以不留问题,让学生自由发问,在“体验”中学习,更容易显示其主动性。学生虽然天天接触物理现象与其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物理熟视无睹,缺乏良好的物感,基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是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交流、增强教学实效的重要教学手段和必备的教学技能。现实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人人都用,却不是人人善用。如有的发问像画龙点睛,有的发问却似画蛇添足;有的发问能扣人心弦,激起学生的层层波澜,有的发问却显得无的放矢,索然乏味;有的发问能驾驭全局,使整个课堂渲染在深深的思考之中,有的发问却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甚至导致学生概念的错误……那么思想政治课课堂提问如何扬“长”避“短”?笔者认为,“善教者,必善问;善问者,必善工”。要达到课堂提问的最佳效…  相似文献   

18.
此次事件凸显了育人特点,其核心育人价值是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在具体操作中凸显了如下两个特点。一是凸显了主动建构的育人特点:由“教会顺从”到“教会选择”。在本次事件中,面对一个个有思想、有主见、敢于发问、大胆质疑的学生,教师没有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压制学生的想法,而是鼓励学生发问和质疑,不仅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环境,指导着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现代学生观”。  相似文献   

19.
时文选萃     
教师自由流动应有“度”一位校长遇到这样一个难题:“我校一直在开展爱校教育,有学生直接发问,老师怎么一直在跳槽?”他也承认,一些教师频繁跳槽,情绪浮躁,甚至为此拉关系、走后门,影响了教学,也带坏了风气。但也有校长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打开学校大门让教师自由流动,可以加强教师和整个社会的交流,也可以促进学校改善自身管理,对学生也不一定是坏事。学生应该学会适应环境,这当然也包括适应不同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发问,在发问中学会探究,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