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形象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育人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形象工程的问题,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什么是学校形像工程 校园文化是学校成员通过努力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作风,它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的物质与意识形态上的具体文化形态,其核心是学校校园文化价值。校园文化在结构形式上又表现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包括学校的标志、制度和环境等;隐性文化包括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和学校精神。校园精神文化、物态文化、方式文化构成校园文化的整体,其中…  相似文献   

2.
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河南石油勘探局第二小学牛用来,王显芳校园文化既不同于课堂教学,也不同于课外活动,它是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其教育功能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的。校园文化包括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3.
潜课程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和禁忌等。学校健康教育“潜课程”建设的研究在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扩充、学习过程的重视以及学校健康教育的改革、现代教育观念的建立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健康教育“潜课程”建设,重视潜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一般地说,德育有—条途径:一是正规课程教育;二是非正式教育:三是隐性课程教育。这里的隐性课程指校园文化,它包括校同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相对于正规课程.隐性课程贴近学生生活,易使学生接受,学生在其中受到的道德影响也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5.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其作用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校园文化是学技成员共同创造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和行为方式,它是学校成员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学校一切成员的感情、意志和追求。它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校园环境等复杂因素,是一所学校本质,特色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很重要的隐性教育方式,它不仅对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素质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净化社会环境,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有着重要作用,起着其他…  相似文献   

6.
开发隐性课程 提高德育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隐性课程的界定及其特征所谓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教学内容。《国际课程百科全书》将隐性课程定义为:“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它蕴涵在学校的各种情境中,包括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等,人际情境如班级气氛、人际关系等,文化情境如校园文化、习惯、礼仪等。隐性课程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同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整体。校园文化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等,它对青少年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创造力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它通过规范、暗示、潜移默化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行为习惯诸方面,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地发展。面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蓬勃开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估,笔者对农村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8.
优质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能够让组织保持学习、开放、反省的优良作风和氛围,从而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使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校园文化并不是文学艺术的文化,而是一种能立得起来的学校精神和学校力量,帮助教师、学生获得成功。它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是学校的标志和灵魂。一、校园文化的内容校园文化是以学校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制度、行为方式和物质建设的集合体,它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先进的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课程文化等方面。1.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它包括教育价值观、办学理念等观念及由此产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2.制度文化。是规范学校运行的各种制度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具体化,是学校师生员工行为的制度和文化依据。3.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标志。它包括物质环境和软件伦理环境。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建筑风格、室内外环境、校园绿化和人文景观等,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向人们传达着校园文化的信息。软件伦理环境,包括教工与教工、教工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4.校本课程文化。是在学校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背景下,对学校...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它作为隐性课程具有德育、美育、先导、约束、协调、创新等功能,在学校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理解的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体现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方面。显性课程无疑是指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隐性课程则指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绿化美化、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等,其中学校的文化生活、校园风气、道德氛围、人际关系又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那么,农村中学如何建设富有特点的校园文化?北京市顺义区南彩中学创新学校环境,努力营造全面育人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打造出富有魅力的“南彩”校园文化。校长认为:学校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潜移…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就是校园文化的存在形式。它是指教学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它包括物态环境和精神环境。隐性课程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优化学校的物态环境主要是对校容校貌的美化、绿化、净化、活化。校园精神环境时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都产生深刻的影响。隐性课程中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的高素质都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2.
蔡建中 《考试周刊》2013,(70):172-173
<正>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多年来,我校开展以"环境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特色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和谐、高效的育人环境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一、构建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隐性课程,是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13.
什 么是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课程 ,它不在课程表中反映 ,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 ,但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 ,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隐性课程是一种环境教育 ,它包括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校园课余生活建设、班风、学风、校风和学生心理素质等教育。为了做好“隐性课程”的开发 ,发挥“隐性课程”的功效 ,近年来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一、设计精心 ,建设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会对…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主要是通过一种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一种潜在的隐性教育。积极的校园文化具有陶冶、约束、导向、凝聚、美育等功能,它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教育因素。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条件。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积极美化校园的物质文化,大力开发校园的制度文化,注重强化校园的精神文化.从而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隐性课程的含义与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焱超 《湖南教育》2002,(15):26-26
开发隐性课程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课题。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的,又称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是指学生在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教育环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影响的总和,是一种非计划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国际课程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包括物质情境(学校或班级的建筑、设备)、人际情境(班级气氛、人际关系)和文化情境(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的《教育大辞典》中,对隐性课程做了清晰的概括:“潜在课程(HiddenCurricutum)亦称‘隐蔽课程’,‘非正式课程’等,是广义的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显性课程’相对,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它不在课程规划(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包括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情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人际情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校纪等)”。  相似文献   

17.
隐性课程是广义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于公开的、正式的显性课程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一般认为,隐性课程应分为三种:一是物理环境(如学校、社区的建筑、设备等);二是人际环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长与学生等);三是文化环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社会公共文化等)。它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隐性课程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应从两个角度认识:首先,隐性课程可能会产生对学生发展的负效果。隐性课程由于其非计划性、内隐性的特点,有可能包含有…  相似文献   

18.
学校课程是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构成的,但在学历社会和功利价值的影响下,学校教育中更多的是关注显性课程对学生的作用,片面的强调显性课程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本文尝试通过开发校园文化和班集体这两个重要环节探索学校隐性课程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主要包括教师的师德、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校园文化活动等。这些隐性课程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具有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沉淀和创造出来的,它有着全体师生都认同和遵循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准则,他们和校园风貌形成一个整合。校园文化体现着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由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竞争激发了人们改革、创新、向上的精神,同时也带来了个人至上、金钱至上、追求享受等价值取向方面的消极后果。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认识还不成熟,对现有的各种文化现象缺少鉴别,表现出很大的盲从性。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很重要的隐性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