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勇 《新闻记者》2004,(11):39-39
“互动”是时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传媒语汇”。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闻传媒,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势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因此,新闻有奖问答,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根据节目内容为受众出题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看点”,刺激受众接触媒介的欲望。  相似文献   

2.
冯莉 《新闻前哨》2001,(9):24-24
主持人节目与主持人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虽不太长,但发展迅速,已经开始脱离初始的稚嫩,逐步走向成熟。众所周知,主持人是主持人节目的产物,而主持人节目的成功与否,主持人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括电视等大众传媒在本质上讲是单向性的,为了完成传媒与受众的互动与传输,主持人节目形式弥补了这个不足,主持人在传媒与受众之间搭起了“连心桥”。那么,主持人在节目传输过程中如何搭好这座“桥”,如何让节目传播与观众的反馈在“桥”上畅通无阻,这是主持人节目成功的关键所在,也就是主持人与节目各环节的“融合”。 主持人个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曹茹 《新闻大学》2000,(2):41-43
传媒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只有满足受众需要,才能赢得受众,只有满足受众需要才能充分发挥传媒的功能。但是如何满足受众需要?如果只是简单地“受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就会使传媒限于十分被动的局面。传媒必须研究受众需要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地满足受众的需要。本文将依据心理学的需要理论、受众调查结果以及对传播实践的观察,探讨满足受众需要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立足本土美国传播学者托尼哈里森在《传播技巧》一书中指出:“所谓传播媒介的定位,是指一个传播媒介的特点在受众心目中的总体反应。它包括传媒的地位、报道质量、受众的类型以及该传媒有别于其他传媒的特质或价值。”①即传媒的定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报道什么和如何报道。湖南电视和凤凰卫视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于他们都能很好的进行自我市场定位,立足本土文化。1.地域本土特色。湖南电视位于革命之乡──湖南,其受众也主要以湖南人民为主。作为地方电视台,湖南电视立足湖南,紧紧依托湖湘文化。湖南丰富的人文资源,独特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5.
电视传媒需要不同层次与范围的受众的参与,单一的受众群体不能促进电视传媒的市场化发展,这就需要提高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现就如何提高财经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提出如下三点浅见。  相似文献   

6.
倪瑜 《新闻记者》2006,(12):34-35
在激烈的传媒竞争环境中,“互动”业已成为媒体争夺受众的生存之道。在媒介“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受众不仅是信息接收者,更是消费者,受众就是媒体的“上帝”,谁能争取到越多的受众,谁就能够生存下来。广播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短信等方式调动受众直接参与节目;电视可以邀请观众参加节目录制的全过程。进行现场互动,屏幕下方“移动用户发XY到8888。联通用户发XX到9999,赢取千元大奖”的字幕也是越滚越“火”:网络更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在互动上占尽优势.  相似文献   

7.
江玮  蔡尚伟 《新闻传播》2004,(10):4-5,22
在传媒产业化的初期,传媒作为产业的经济本质被理解为“影响力经济”,媒介所凝聚的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是传媒经济的真正价值所在。“更通俗地说,传媒作为一项产业的市场价值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它对于其目标受众的影响,并且这种对  相似文献   

8.
刘勇 《青年记者》2004,(11):45-45
互动是时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传媒语汇”。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闻传媒,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势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基于此,新闻有奖问答,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根据节目内容为受众出题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看点”,刺激受众接触媒介的欲望。然而,选择什么样的传播内容进行互动,却被许多媒体所忽略,事实上,这些“细节”往往彰显了传媒的品格。前些日子,央视四套在报道俄罗  相似文献   

9.
李新  彭丹 《传媒观察》2005,(8):24-26
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使得海量信息包围受众,今天受众面临的已经不是信息饥渴而是超出需求的信息冗余。很多传媒痛苦地发现受众的品牌忠诚度不断下降,他们的需求快速分解、转化,变得更难以捉摸.并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移情别恋”选择新的传媒,导致传媒市场充满了变数,呈现出“各领风骚两三年”的局面,即使是历史悠久、发展势头良好的知名传媒,也需要强化品牌意识,形成长期、规范、有效的品牌塑造方案,创建真正适应市场竞争的传媒品牌,保特传媒的“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受众权益?本文介绍的受众权益,是大众传播学者出于理论表述的需要专门构造的一个学理性的权益概念,而非立法机构正式启用的法定权益类称。在传播学研究中,受众权益概念有广、狭两义。狭义的受众权益仅指社会成员作为大众传播的受传者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利益,例如报纸读者的权益、广播听众的权益、电视观众的权益等,都属于狭义的受众权益范畴。广义的受众权益则不仅指社会成员视听阅读大众传播的权益,还包括社会成员以其他方式享用大众传媒资源——比如利用传媒表达意见、发布广告,有偿或无偿点播传媒节目,参与传媒举办的各…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类产品普遍存在供过于求的现象,市场的竞争已由过去的产品竞争演变成品牌的竞争.在日益产业化的传媒市场上,品牌竞争力已成为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从媒体的“双重销售”来看,一方面媒体通过出售自己采集、制作、购置的传播资源获取受众资源;另一方面,又通过出售自己的受众资源获取广告资源.如果套用“注意力经济”这个概念,媒体出售给广告主的正是“受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2.
一档电视新闻节目需要配上什么样的字幕,看似小事,实则是电视人是不是“以受众为中心”观念的体现。在传媒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只有更体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才能赢得受众,赢得市场。随着电视新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除了常用的解说、同期声、图像等手段以外,字幕、动漫、音乐、音响等也纷纷以各种方式融入电视新闻创作中。从节目片头、节目名称、节目标题、栏目名称、内容提示、滚动游字到同期声、以及人名、地名的标注等等都必须使用字幕。  相似文献   

13.
受众资源是传媒从事传播活动的重要社会资源之一,也是传媒产品生产实现其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基本前提。对受众资源的有效管理作为实现传媒各项资源间价值转化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对媒体受众资源的认知,即把握受众的数量、质量,了解媒体受众资源的规模与结构;受众资源的调整,即优化现实受众结构,拓展现有受众的规模,使现实受众与目标受众趋向一致化;通过人际传播等其它传播渠道或开发传媒产品链等形式,发掘受众资源或其它相关媒介资源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谢寒梅 《报刊之友》2014,(3):115-116
电视具有声画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直观具体、视听兼备的独特优势,在农村它尤其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1]。农民喜欢看电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电视节目,新闻、专题、娱乐和农业科技,能够一定程度地满足收视需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村的信息资源与受众资源更加丰富,电视传媒应该以喜闻乐见且具有创造性地节目来吸引受众,积极主动地开拓并占领农村这个亟待开发的市场。市级广播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要明确为农民服务的宗旨与要求,针对群体,以“三贴近”为原则,抓住意义深刻的主题宣传报道,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做出好听好看的节目来。  相似文献   

15.
刘凤至 《传媒》2019,(16):57-59
当前,媒体融合趋势不断加深,新颖多元的网络节目层出不穷,“草根”主持人大量涌现,为主持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适应媒体融合环境,主持人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在传媒行业以及节目中的角色定位,重新理解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将“融合思维”贯彻到工作中。同时,不断拓展自身技能,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提升新媒体素养,创新主持风格,建构有沉浸、有辨识、有力度的主持格局,更好地为受众服务,打造融媒视域下的精品视听节目。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杭州某电视台的《都市报道》已经“由身着长衫、略带绍兴口音的著名滑稽演员翁仁康担任主播”。让影视演员、滑稽演员担当新闻主播,是新闻娱乐化的做法,于是想起某教授的观点,或许可以用为理论的支撑:不同传媒在接触环节上凝聚受众社会注意力资源的主要竞争手段,在于其传媒内容和形式的极致化操作。因为只有“极致化”的东西才能在众多传媒对于社会注意力资源的竞争中获得青睐,拔得头筹。①然而,用“极致化的东西”争夺“眼球”也不完全是我们的发明。就新闻播报而言,如何在这个“接触环节”上“凝聚受众注意力”———这里有几条“…  相似文献   

17.
臧金英 《青年记者》2016,(20):33-34
互联网技术对以受众的需要为出发点的传媒经济活动,架构了新的价值关系链,形成了“电视+互联网”模式.本文以学界称为二元市场、业界称为二次售卖的传媒商业模式理论为基础,从电视产品的受众需求出发,为更好地打通电视新平台、受众需要与互联网的价值关系,探讨电视受众平台构建的可能性路径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8.
杜军 《新闻传播》2010,(2):88-88
作为非视觉传媒,广播在众多传媒中曾经被一度认为是"弱势媒体"。但近些年在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竞争需要的改革中,广播愈加"窄播"化,专业频率的划分、专业节目的分工,乃至节目、频率人性化的制作,广播逐渐被人们当做了生活中的“斑马线”和“寒暑表”——与人们同行.须臾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9.
孔云云 《新闻世界》2013,(9):189-190
传媒所凝聚的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是传媒经济的真正价值所在。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成为媒体争夺的焦点。传媒经济活动在市场上的盈利模式是二次售卖,参与两个市场:内容市场与广告市场。传媒的影响力发生依次经过接触环节、认知环节、说服环节、二次传播环节。因此扩大媒体的影响力需要媒体树立品牌意识和主流媒体的意识,以此影响主流群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我国的传媒报道为分析重点,从满足受众合理的知情权需要、人丈关怀需要、合理的心理需要三个角度,对灾难性新闻报道如何满足受众需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