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记要有笔头功夫,但光有笔头功夫的人也许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编辑,却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记,因为当记首先要会采访,采访要靠腿,会跑;靠眼,会看;靠耳,会听;更要靠嘴,会问。记的“嘴上功夫”与笔头功夫同等重要,三梆头夯不出一个屁来的闷葫芦当不了记。不过,记的“嘴上功夫”一定要表现在会问上,  相似文献   

2.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不少媒体打出了“民生新闻”这张牌,但同时,由于对民生新闻内涵的理解不同,出现了缺乏深度、流于表面,生拉硬扯、单纯娱乐、界定不准、粗制滥造、充当法官、枉加评判等现象,看来要想在媒体竞争中走赢民生新闻这步棋,要下的功夫还很多。对此笔者认为,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民生新闻的采编播,为达此目的,必须从以下四方面着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摄影记在拍摄和制作新闻照片时,把主要功夫和精力花在照片的构图、光影、色调等技术指标的处理上,无疑是对的。但是,要拍摄和制作出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还必须把功夫和精力花在如何写好字说明上。  相似文献   

4.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强势冲击的当下,只有巩固正能量制高点,才能为自身发展增添活力。而巩固正能量制高点的“要术”,是下真功夫。通过对正反事例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要采编出正能量作品,平时必须深入观察、用心思考,积累大量的思想、观点;具体采编某个新闻作品时,更要舍得花时间、不怕吃苦,精雕细琢,不仅要费体力,而且要费脑力。同时,出好作品的要术,来自艰苦的采编实践,而且只有采编时下真功夫,这些要术才能有用武之地。不下功夫,表彰类作品也会冒出负能量;下了功夫,监督类稿件也能发出正能量。传统媒体单位也要增加采编开支,制定相应有效的奖励制度,拉大稿酬档次。  相似文献   

5.
论编辑三功     
以业务而论,怎样的编辑才算好编辑呢?我以为,要做一个好编辑。业务上必须具备三方面的功夫,即硬功夫、活功夫及精细功夫。  相似文献   

6.
关于"笨功夫"的不同认识,源于人们对"笨功夫"概念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误以为记者要下"笨功夫",就是要完全重复昨天的"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些同志认为:现代社会的记者,不同于过去了,交通条件变了,通讯条件变了,写稿都用上电脑了,还说什么"笨功夫"?  相似文献   

7.
半年多没与读MBA的Adrian张见面了,不知道这个昔日忙碌无比的CIO现在学习的怎么样。“十一”放假前约他一起喝茶。一见面反而没有谈IT,先说起了中国的电影,从《夜宴》、《无极》、《英雄》、《十面埋伏》到《卧虎藏龙》,从剧情到功夫,从冯小刚到李小龙,谈到最后,一致轻松地认为论“功夫”还是李小龙的最好。虽然现在的大导演拍的“功夫”是美景、关人、CG、特技、华服与华美音乐一起上,但武功表现的是无门无派、无套无路,跟本就没有守住“门户”。要知道,练武之人在开打之前是首先要守住门户的。说到这里,Adrian张突然话锋一转说:CIO要作好信息化管理也要先守住门户。这下让我很是惊讶,就调侃了一句:你这个CIO读MBA可不要走火入魔呀!  相似文献   

8.
庹震 《新闻与写作》2008,(10):54-54
关于“笨功夫”的不同认识.源于人们对“笨功夫”概念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误以为记者要下“笨功夫”.就是要完全重复昨天的“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些同志认为:现代社会的记者.不同于过去了.交通条件变了.通讯条件变了.写稿都用上电脑了,还说什么“笨功夫”?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功夫在诗外"。回顾8年间的上两会的采访报道经历,虽说很多方面茅塞未开或功力不够,但我每年一直积极努力地为到来的两会采访报道做好准备,因为我相信功夫在"会外","会外"功夫下到了,就能换来两会报道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消息类新闻节目,电视新闻评论对事实过程、背景的挖掘与展示要厚实得多,对事件意义的揭示要深刻得多,其附着在节目上的价值体系以及把握这备、道德水平、美感层次及其它价值观念部分相合,同时又应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种体系的方式也要复杂很多。因此评论节目既考验了记者对事件过程的叙述技巧,也考验了记者价值发现的功夫。如何通过评论节目展示丰富的价值观念,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我们正在进行改革的经济领域,触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是社会利益格局调整,也是人们价值体系的再调整的过程。在这个充满变革和矛盾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张靖华 《大观周刊》2011,(39):202-202
生物又是一门文字比较多的学科,所以很多的同学感到自己始终下了功夫但仍在门外徘徊,成绩始终提不上去,并且以成绩较好的同学居多。那么怎样提高学习的效果最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曾彤  吴冀平 《视听纵横》2004,(2):102-102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不仅要会讲纯正的普通话,声音要亲切自然悦耳动听,而且还要口齿伶俐善于表达,主持节目时声音抑扬顿挫富有变化。主持人的风采也罢、个性也罢,甩不开剥不离的还是主持人的语言功夫、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记者经常会遇到如何发现和捕捉新闻亮点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大凡重大突发事件,它的宣传空间都是很大的,新闻亮点也很多,记者要把功夫下在发现和捕捉新闻亮点上。  相似文献   

14.
卢俊敏 《新闻界》2006,(3):134-134
“有人情味者得读者”。在现今的新闻报道中,如何用人情味去更好打动读者才是广大记者、编辑要下的功夫。  相似文献   

15.
业内大都把记者的手头功夫看得比口头功夫重要.因而常常忽视口头功夫的培养和锻炼。新闻实践活动中.我们也常见某些记者在这种功夫上的欠缺。如在大型场合不敢提问,使现场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或即便提问也问不到点子上.甚至提问起来逻辑不通、语言不畅等等。而我们的传媒,尤其是地方传媒,在招聘新闻人才时往往也只注重笔头功夫,只看作品,忽略了口头功夫这一要素。  相似文献   

16.
9月2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辽宁考察新闻出版工作时强调,近年来辽宁省新闻出版战线在贯彻中央方针政策,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方面下了功夫,开展了许多有成效、有影响的工作,特别是在深化新闻出版领域体制改革、推进出版产业发展等方面走在了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前列,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下一步要着重加强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新闻出版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7.
集团将县市报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第一传媒”,用意非常之深。要做到这一点,还要破除许多体制、认识方面的阻碍,其中还必须在以人为本上下大功夫。  相似文献   

18.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报道实质上就是一种发现。古人说,为文者,观察积累也。新闻报道也同样如此,是观察与积累的结果。要想作一名合格的电视记者,除了要练好笔头功夫和镜头功夫外,还要练好第三种功夫,提高新闻发现能力,这样才能找到好新闻,做出好新闻。这第三种功夫该如何练就呢?笔者以为,牢牢掌握“三贴近”是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地处东部沿海省份的浙江对外宣传的题材和亮点很多,但相对于省内其他地方,衢州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如果其他地区产"鲜贝",那么衢州只能是产"萝卜"了。这种情况下,衢州的对外宣传要得到其他媒体的青睐,只有使出将"萝卜"雕成花的功夫。  相似文献   

20.
王刚 《记者摇篮》2005,(1):19-20
在我们的理解当中,都市报的起家大都依赖于相对低端的社会新闻,虽可一时取悦于人.但难以长久取信于人。取悦于人比较简单,靠几拳几脚便可打出一片天下.但这种报业上的外家功夫纵然一身横练.毕竟难以登堂入室,要想踏上一个城市的报业主流殿堂.则需要修习内家修为,在时政新闻上下大功夫。其实,作为党报系列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