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篇论文主要围绕印度两大史诗与中国的《诗经》当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展开类比分析。首先,开篇简要介绍了两大史诗和诗经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地位,列举了诗篇当中举足轻重的几位女性。随后,正文部分是对中印两大著作中女性艺术形象的详细类比:列举了古代中国和印度社会对女性之美的评价标准;分析了两大著作中女性在政治,婚姻和恋爱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剖析了女性人物性格的二元特征,以及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最后,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做出总结并引出本篇论文的主旨:充分肯定两大史诗和《诗经》当中的妇女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中的巨大作用,同时呼吁社会关注女性,认可女性,尊重女性。  相似文献   

2.
张蓉 《海外英语》2014,(18):214-219
该篇论文主要围绕印度两大史诗与中国的《诗经》当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展开类比分析。首先,开篇简要介绍了两大史诗和诗经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地位,列举了诗篇当中举足轻重的几位女性。随后,正文部分是对中印两大著作中女性艺术形象的详细类比:列举了古代中国和印度社会对女性之美的评价标准;分析了两大著作中女性在政治,婚姻和恋爱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剖析了女性人物性格的二元特征,以及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最后,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做出总结并引出本篇论文的主旨:充分肯定两大史诗和《诗经》当中的妇女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中的巨大作用,同时呼吁社会关注女性,认可女性,尊重女性。  相似文献   

3.
世界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与印度地理环境及其历史文化关系密切.史诗的生成离不开印度独特的地理环境,其对印度自然风光的多处描写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蕴;史诗文本呈现的“深刻而糊涂”这一特点也是印度先民思维特征之反映.《摩诃婆罗多》的生成鲜明表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5.
《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百科全书的经典著作,其中的婚姻是法的思想的生动演绎.关于法与婚姻的关系、法存在于婚姻中的结论,主要通过天神、仙人、凡人与动植物、无生命体的结合,天神、仙人与凡人的结合,凡人与凡人的结合三个方面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和《摩诃婆罗多》作为世界知名的史诗,虽然思想内容迥异,传播流变不同,但在文学与文学人类学维度的观照下,当二者作为文学作品以及“民族志诗学”、“人类学诗学”文本时,它们有着诸多可供比较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7.
《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二大史诗之一,对印度乃至世界影响很大。史诗既是诗歌又蕴含历史事实,以诗为表,以史实为里,诗史浑然为一。史诗的内核是历史。史诗《罗摩衍那》也是一部史学作品。史诗《罗摩衍那》表达一定的史学思想:其一,宣扬“达磨”精神,主张以法治国。宣扬“达磨”销蚀人民的反抗精神。消极作用是明显的。提出以法治国理念,对印度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其二,崇尚种姓制度,维护社会不平等。种姓制度经史诗《罗摩衍那》张扬,成为印度社会一种意识形态与世界观,是一种时代思维与社会思想。崇尚种姓制度的史学思想是史诗一大弊窦。其三,鼓吹宿命思想,要求甘受命运摆布。史诗《罗摩衍那》鼓吹命运注定论,灌输听天由命,屈从命运摆弄的思想是起消极效应的。其四,推崇贤君明主,倡导民本和谐政治。贤君明主治世,以民为本,倡导和谐政治,这是史诗人民性思想体现,是史诗一个闪光点。其五,初露唯物论彩霞,彰显革命性精华。史诗《罗摩衍那》提出许多叛逆性的异端思想观念。尤其显露出唯物主义思想光辉,这是最有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由此探讨了东方史诗流变中的特点。本文认为.在反映生活的方式上,《罗摩衍那》的建扬是神话式的,《格萨尔王传》是历史的;根据描写的内容看,《罗》突出的是个人主题,《格》则是社会主题;在艺术风格上,《罗》表现出温婉细腻的阴柔之美,《格》则具豪放粗犷的阳刚之气。二者的差异揭示出东方史诗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由神话走向历史,由对个人命运的述说转向对社会生活的描绘以及更具民间口头文学色彩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古印度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所表述的伦理思想可以启示我们从一个包容、多元的角度看待西方伦理学中的三种主要理论:康德的道义论、功利主义的后果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它们分别涉及到人的认知性、感受性和德性.这三种理论各有其支持的理由,也存在各自不同的困难.但它们之间不会完全相互排斥,而是和而不同.其中的每一个都不能充分地解释道德行为.只有基于责任、共同善的追求和美德这三者,才能做出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  相似文献   

10.
《格萨尔》与《摩诃婆罗多》的言语结构模式分别呈现了各自的特征。《格萨尔》史诗的韵文部分较突出地表现出了程式化特征,而《摩诃婆罗多》中大量出现的敬语反映了印度史诗言辞委婉的柔情特质。  相似文献   

11.
和建伟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5):39-41,45
世界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内容驳杂,结构宏大,多年来各国学者基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其主题进行了种种探讨,自是见仁见智。倘从后殖民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则可以看出本史诗显示出的人类普遍的身份焦虑意识。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不仅是中国的文学性诗歌名篇 ,也是史学作品 ,它是中国的“史诗”。《诗经》与古希腊《荷马史诗》相比 ,有中国自己的史诗特色。虽反映社会历史 ,但缺乏专题性。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浓烈 ,显示思维的原始朴素性。具有现实性思想 ,揭示斗争热点。文史交融浑一 ,本能凸现艺术。何以有如斯之史诗特色呢 ?中国奴隶社会制度特征影响了《诗经》的内容。中国史学起源早 ,有反映当代事件的能力。中华民族的经验思维、八卦思维及五行思维对《诗经》有一定的影响。中国早期的“天命”、“鉴戒”史观成为《诗经》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史诗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以西方的史诗概念来衡量东方农业民族的史诗。史诗本应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诗体叙述。对于东方农业民族而言 ,农业史是史诗的重要内容 ,土家族的《摆手歌》提供了东方农业民族史诗的范例。据此 ,《诗经》中讲述周人的起源史、农事史、迁徙史、西周开国史的叙事诗 ,是周人史诗的主体部份 ,相关的颂神诗则是史诗的副歌。周族的史诗并非只有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为数不多的几篇 ,《七月》、《周颂》、《大雅》及《小雅》中的部分颂神诗是周人祭祀祖先、演唱祖先史迹的诗歌 ,是周人史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文学教育(上)》2010,(11):157-157
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日前由外文出版社翻译成印度文出版.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的王树英研究员介绍说,《西游记》与印度的关系非常密切,孙悟空的原型,其实是印度的神猴哈努曼(Hanuman)。猴王哈努曼的故事载于印度最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在印度影响很大。印度各地都有哈努曼神庙,香火旺盛。除了孙悟空,其他的妖魔鬼怪,大多也是“印度国籍”,比如牛魔王,就体现了印度对牛的崇拜。该书出版的四大功臣之一、  相似文献   

15.
传统史诗观念过于强调结构宏大和口传性丈学特点,使得人们长期以来认为汉民族没有史诗,其实从《诗经·大雅》中所收录的《生民》等诗歌看,如果我们加以口传式的还原,他们是周民族自上古以来口耳相传的史诗殆无疑义。只不过这一口传史诗因为民族的早熟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仪式化功能原因,使其过早地书面化、雅化、仪式化、简略化了而已。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栾传大研究员承担的“十五”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幸福观教育研究与实践》,经过充分准备,于2001年11月17日在省实验中学隆重召开开题暨骨干培训会议。会议由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主办、吉林省实验中学承办。 保证单位吉林省教育科学院院长赵志军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本课题主要参研单位的大学、中学、小学以及教育行政和科研部门的领导与参研者,共计70余人。课题承担人栾传大研究员作了开题报告;课题组主要成员东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宏义、王凌皓副教授作了专题学术报告与用好问卷的辅导;参研单位…  相似文献   

17.
18.
灾难深重的命运迫使史铁生苦苦思索什么是幸福 ,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结果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幸福观。主要内容包括 :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精神体验 ;幸福与痛苦相互依存 ,以痛苦为衬照 ;幸福在不断超越与追求的人生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理智与情感》的人物进行分析,认为按照其德性特点可分为3类:完全核心美德者(埃莉诺、爱德华·费尔拉斯、布兰顿少校)、次完全核心美德者(玛丽安、达什伍德夫人等)、缺乏必要的美德者(约翰·达什伍德先生与夫人、威洛比、露西·斯蒂尔等).提出《理智与情感》中仁爱是产生、培养及实现个体及群体(家庭、社区)幸福的条件,是个体及群体幸福的支撑及幸福最深刻的本性,既是实现幸福的工具同时也是幸福的内容本身.理性(节制、智慧和知识)则是个体及群体幸福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对《格萨尔》史诗的美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格萨尔》史诗美学研究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