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订鬼》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公元27年—约100年)反对鬼神迷信,宣传无神论思想的一篇重要论文,列为《论衡》第六十五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只是该文的第一段。这段文字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即“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这里特别要注意“思念存想之所致”这几个字。什么叫“思念存想”?它指的是想不开、入了迷形成了的某种观念,有点近乎“心中有鬼”的意思。所谓“致”,作导致、造成讲。这几个字是全文的论证中心。“致之何由”以下摆出理由,从疾病、忧惧、见鬼三者因果关系的简单推论中,说明了“鬼”来源于病态的心理活动,对中心论点作了初步论证。最后以“何以效之”承上启下,转入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能否体现开门教学的方向,使之紧密结合三大革命运动的实际呢?遵照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和“文科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的教导,我们选择了高二课文《订鬼》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订鬼》是东汉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作品.作者以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人们的生活经验等方面层层深入地剖析了产生见鬼这种幻觉的原因,驳斥了当时极为盛行的鬼神之说.提出了“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的唯物主义的论断.学习这篇课文不仅有  相似文献   

3.
“存想则目虚见”是高中语文《订鬼》这篇课文中的一个关键句子。意思是过于思念冥想,就会使眼睛发生错觉,虚幻地看见(鬼)。它在课文中朴素地阐明了天地之间本没有鬼而为什么人们却总以为有  相似文献   

4.
说“存想”     
王充《订鬼》篇(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册)中,有“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等七处用了“存想”一词。课文注释在上例中统一把它们解释为:“存想,想念。存,有思念的意思。”这种解释是不符合文义的。  相似文献   

5.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第27课《订鬼》(语文出版社出版)中,第三自然段末尾有这样一个句子:“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笔者认为此句中“未必”一词用在这儿不妥,应将其换成“弗”字才恰当。  相似文献   

6.
“椎”辨     
“椎(Chuí)字在高中文言文中出现了三次。《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出现两次:“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订鬼》中出现一次:“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立守其旁。”朱亥用的椎(锤)是什么模样?课本注释未作交代,容易使人想当然:锤嘛,不就是“长柄,柄端有一个金  相似文献   

7.
《订鬼》“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句,课本未注,参考书多译为:“白天会看到鬼出现,晚上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①这种译法欠妥。难道迷信者白天只能看到“鬼”的出现而听不到“鬼”的声音,晚上梦中只能听到“鬼”的声音而看不到“鬼”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有人把“遇见鬼”的事情,描述得神乎其神,并炫耀他自己有“特异功能”。在2001年,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发表了瑞士科学家有关的研究报告,他们认为“见鬼”是因为某些人的大脑受到损伤。“鬼运动”的产生,实际上是人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发生了错觉所致。而导致这种错觉的原因,可能是人的大脑顶叶部分受到了损伤造成的。大脑顶叶是人的感官中枢神经之一,主要负责控制、识别人与周围环境相对位置的关系和对周围事物的判别。当这部分大脑细胞因某种原因,过度活跃的时候,人对自身及周围事物的判别,就会发生偏差,严重者便产生了“鬼运动”——他会把…  相似文献   

9.
释题小议     
有些课文标题寥寥数字,或者概括全文,或者起着画龙点睛、统摄全文的作用.我们在语文讲读教学中,不能忽视文章标题.文言文标题中的关键字尤其要讲清楚.如《曹刿论战》的“论”,《隆中对》的“对”,《订鬼》的“订”,《察今》的“察”,《原君》的“原”等类关键字,是打开全篇课文的一把钥匙,弄清这些字的含义,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别墅闹鬼     
世上有鬼吗?当我们靠近这个“鬼”时,“哎哟喂,吓死我了。”“鬼”竟然吓得摔倒了。这是个什么“鬼”呢?  相似文献   

11.
钟馗大家一定熟悉,他是传说中小鬼们的克星,专司抓鬼,是一个“人见人爱,鬼见鬼怕”的人物。今天何老师也邀请进入我们作文游乐场的小伙伴们当一次“钟馗”,来捉鬼。大家可不要害怕,这里的“鬼”们都很可爱,他们都是大家熟悉的小伙伴。  相似文献   

12.
电视系列剧《聊斋》播出以后,在孩子们谈论及游戏时,有关鬼的内容也多了起来。有的孩子大谈什么“落水鬼”、“女鬼”,有的说要玩鬼的游戏,有的装出怪样子吓唬同伴:“啊!我是鬼!”我历来认为孩子的心灵如一张白纸。容不得像“鬼”那样绝对是唯心的东西存在。因此,当谈“鬼”等现象一出现,我就想严加禁止,甚至想在全班点名批评那几个谈“鬼”的幼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四册的“思考和练习”中有五段文言文:郭老《甲申三百年祭》中有三段,王充《订鬼》中有两段。下边对这几段文言文分别作些标点、注译。  相似文献   

14.
分析完《订鬼》之后,同学们提问。学生甲:“老师,我有个问题。”老师:“好,你提。”学生甲:“刚才老师说,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否定鬼的存在,文章围绕主要观点一层一层地写,有理有据,论证严密。我认为这篇文章论据不足,论证不严密。”老师:“很好,你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向古代权威挑战,也向老师挑战。请详细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甲:“文章认为鬼是不存在的,人们所说的鬼,事实上是因  相似文献   

15.
杜沛鹤老师在题为“‘想念’方觉‘比邻’”的文章(载《中学语文教学》1999 9)中认为“海内存知己”的“存”“将它理解为‘存在’即‘有’的意思 ,不妥” ,“应理解作‘存想’‘想念’”才是。而我认为“海内存知己”的“存”就是“存在”即“有”的意思 ,杜老师的看法是不妥的。第一 ,《辞源》(商务印书馆 ,1980 8)“存”下列有“存想”词条 ,对它的解释是 :“①构想 ,想像” ,“②道家修炼之法”。以“存想”作为解释 ,“海内存知己”就成“海内构想(想像)知己” ,这显然不妥。第二 ,《辞源》(商务印书馆 ,1980 8…  相似文献   

16.
见鬼课堂上,语文老师教完我们生词后,想了解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他用教鞭指着"惭愧"一词,请"一号大马虎"阿军认读。阿军慢慢站起来,挠挠后脑勺,想了半天,才大声读道:"渐鬼。"老师气得比他更大声地说:"你才见鬼呢!"  相似文献   

17.
开学一周了,女生们凑在一起时,总会瞅瞅对方的头发,然后神神秘秘地笑。这是为什么呢?请看———星星姐姐世上有鬼吗?当我们靠近这个“鬼”时,“哎哟喂,吓死我了。”“鬼”竟然吓得摔倒了。这是个什么“鬼”呢?  相似文献   

18.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句中的“存”字,注家多不解,中学课本也没注。不少人以今度古,将它理解为“存在”即“有”的意思,不妥。“存”的古义有多种,其中之一是“存想”。《辞源》注“存”的第一义项是“想念”,并引证了《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商务印书馆1980年8月,第782页)“思存”就是“想念”。笔者以为“海内存知己”的“存”也应解作“存想”“想念”。知己之间只有互相想念,才能使客观上的“天涯”之遥化作心境中的“比邻”。否则,只是“存…  相似文献   

19.
(一)“空室”是“空房子”吗? 《订鬼》中有“独卧空室之中”一句,课本没有注释,教参译为:“单独睡在空房子里。”“空室”译为“空房子”是不合实际的。凡住人的房子,里面必定有多少东西,绝非空无一物。“空室”应译为“大房子”  相似文献   

20.
唐晟,是本班乃至本校有名的人物,他那条三寸不烂之舌惊天地、泣鬼神,人见人怕,鬼见鬼愁。自从看了《大话西游》后,他更是深得影片中唐僧的真传,目前已经练到可以把人说到昏厥的程度,所以大家一致封他为——“唐僧”。听,“唐僧”正在对今早的第三个同学进行“轰炸”:“你真的想借我的橡皮吗?如果你想借,应该说声‘是’或‘对’,但你为什么要点头呢?万一我看不见你点头怎么办?万一我是瞎子怎么办?当然我不会是,也不可能是瞎子——你应该庆幸我不是瞎子,要不怎么看得到你点头……哎,我话还没说完,你怎么可以睡觉呢?况且一大早就躺在地上睡觉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