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是二十世纪中国影响最为广泛且内涵复杂的一种社会思潮,故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众多人士的关注。本文对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的考察,将力求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及西学和传统思想资源的相互作用等多角度,去综合把握其进程与特点,以便更加理性地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是近代知名的诗人、外交家、改良思想家。他生活在国势疲弱的清朝末年,眼见内忧外患,满怀强国之志。作为外交官出使东西列强,为列强的强大和先进所触动,个人的思想观念也随之转变、升华,逐步树立起现代民族国家观念。  相似文献   

3.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华民族觉醒的标志之一,是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传入和影响。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是西方各国在从前近代的王朝国家走向近代的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建立民族国家是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或主要内容。受其影响,建立近代的民族国家也是辛亥革命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追求目标。但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的问题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则有着不同的主张,前者主张排满,建立一个单一的汉民族国家,而后者主张合满,建立一个包括满族在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此双方展开过激烈论战。其结果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了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同选择。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4.
肇始于十九世纪末"亡国灭种"的想象是国人对国家未来前途命运的一种最坏的预测,它所激发的民族情绪虽然使得传统民族主义暂时填充了"保国"、"保种"的内涵,但是,在文化歧出的大势中,对"国"与"种"的理解分歧,不仅阻碍了清政府主导的大一统国家的近代转型,而且也使东渐的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话语霸权,从而引发了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5.
通过厘清国家、民族、公民三个支点间的逻辑关系来把握爱国主义的内涵显得尤为必要。爱国主义中的国家概念是民族性和政治性的统一,民族是爱国主义的族群栽体,加强公民教育是现代爱国主义的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6.
近代世界民族主义,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及具体的历史动力,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内源型的民族主义和外源型的民族主义,前者是工业化和市民社会发展的内在结果,后者则是由西欧民族国家扩张和侵略引起的。古代中国并没有产生民族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狭隘的"天下主义"与"夷夏之辨"观念长期限制中国人的视野。从本质上说,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是属于外源型的,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产物,是对外部冲击的回应。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下,传统中国基于儒家文化之上的王朝国家观念被完全突破。以梁启超、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重新建立对于现代中国的理解,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辛亥革命的意义则在于,它不仅在形式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更在于它从社会制度和观念文化层面,实现了中国人国家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初步转型,并由此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从辛亥革命开始,民族国家的建构始终是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强化共性,这是真正的多元一体教育政策。在此基础上,优惠政策与特殊政策两种类型的民族教育政策互相支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族教育政策体系,而这一政策体系主要来自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别国经验的借鉴以及对现实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美利坚民族的一体多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上的统一性和化上的多元性是美利坚民族关系的两个基本特征。随着非欧洲地区的移民进入美国以及多元化主义的实施,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受到了质疑。化上的多元影响不了政治上的统一。美国各族裔群体尽管在不同程度上认同于各自的族裔,但他们在政治上均完成了整合。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  相似文献   

10.
想象的共同体--孙中山的"民族国家"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民族国家”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想象和话语形态,孙中山则成为这种“想象”的努力实践者。在其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民族主义”思想日渐明晰,并最终把反满口号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紧密结合起来,并现实地调整了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中国的现代性追求奠定了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论主权民族国家视野下的“民族自决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决"诞生以来,对建立近现代民族国家、推进世界非殖民化过程以及奠定现代国际关系基础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民族分裂分子在所谓"民族、国家一体论"以及"民族自决第一"大旗的引领下,对"民族自决权"肆意进行曲解。在面对民族分立主义重新抬头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之进行重新认识。真正的"民族自决权"应该是在国家主权范围内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权利,国家主权是各民族共同享有的民族自决权,国家主权代表所有民族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任俊环 《考试周刊》2007,(37):151-152
民族国家兴起于西欧,主要是英法民族国家。这两个国家起先都是在君主制下建立起来的,即所谓民族君主国,尔后才由君主制国家向民主国家转变。英国的君主通过扫除国内的分裂割据势力、宗教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支持民族语言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被纳入近代国家秩序中.清朝统治者被动地接受了这样一种变局,并努力地在传统的王朝国家的基础上构筑近代民族国家.显然,这种主观上的消极性决定了清朝改造国家观的命运.与此同时,一部分知识分子亦参与到这种大讨论中来,对未来中国民族国家的构筑提出了各自的理念.文章就近代民族国家构筑理念在中国边疆的适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英吉利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语言的诞生是其形成的基础;其次,英国王权在玫瑰战争和宗教改革中取得的统治地位为民族国家提供了一种保障;最后,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立性政府职能的国家机构的改革和完善又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组织基础。因此,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英国民族国家逐渐由萌芽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16.
20世纪,中东面临的第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冲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对中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战使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崩溃,为中东现代民族国家疆界的基本形成奠定基础;阿拉伯民族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意识形态出现,世俗的民族主义在土耳其、阿富汗、伊朗等非阿拉伯国家蓬勃发展;在民族主义精神的激励下,现代化的改革之风吹遍了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阿拉伯半岛。三种因素交互作用,使中东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西藏民族教育有着增强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它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才能为自治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基于此,从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变化入手,探讨建国以来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教育特点,尤其是现代化建设加快带来的国家一体化趋势的显著增强。立足西藏和中原文明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多元文化的整合不仅可能,而且还可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凝聚社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相似文献   

18.
自19世纪中叶始,在中西剧烈碰撞、全面冲突的时代背景下,国人通过对西方国家实力的认识、认可,对民族意识进行了新的体认,使近代民族意识走上了理性化发展的道路,指示了民族意识向理性化、现代化迈进的方向。民族的繁荣、强盛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振兴、弘扬,但振兴、弘扬民族精神离不开对民族意识的正确体认和把握,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都是历史与时代高度统一的产物。反观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来振兴、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16世纪初,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在君主的统治下,走上了发展近代国家的道路。而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意大利城邦共和国却遭遇严重危机。为了克服危机,3位佛罗伦萨政治家提出3种改革设想,形成了3种政治模式:吉罗拉莫·萨沃纳罗拉的市民共和国模式、弗朗切斯科·圭恰迪尼的温和兼容模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的富民强兵模式。3种模式虽有差异,但都注重人民对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推动力,维护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利益,通过民意来调整政治结构。从佛罗伦萨的3种政治模式中,可以发现共和制的意大利国家有自己向近代民族国家过渡的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的民族国家可以称之为想象中的共同体,所推崇的民族主义是具备现代化重要意义的内容,也是一类全新的语言与历史的经验,更是一种崭新科学的世界观。创造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因素是中国与外国的的交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灵感主要来自于新中国。在建设和创设现在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中国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