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审美十分注重文章的意境。而意境能否格高意远,文章的收尾尤其重要,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弄得虎头蛇尾,不伦不类。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就曾提到:好的结尾应该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如能巧妙借用文学经典来装饰文章的结尾,便能达到这种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重要的美学著作,也是清代尤其是近代以来词学研究的代表作。考察和分析《人间词话》的历史成就与缺失,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特别是能够很好地把握词文学艺术的基本风格及精神,词文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走向等。本文在讨论《人间词话》的时候,试图把研究的视点投射手中国传统文学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并以此为基点,全面透视《人间词话》的历史贡献及时代局限。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文化巨人,王国维不是那种迂腐呆板的教条主义者,也不是那种大发空言的印象主义者。他站立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交汇…  相似文献   

3.
经典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流传下来代表某一时期的精髓的思想、理念以及相关的作品。中国是文化大国,《论语》《老子》《左传》《大学》《中庸》《坛经》《百喻经》《朱子语类》《天工开物》《人间词话》等熠熠生辉,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都有所涉猎,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它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朱妍 《现代语文》2006,(1):86-87
刘锋杰、章池《人间词话百年解评》中说:“要理解20世纪中国论的发展,不能不首先理解《人间词话》;要确立中国论在跨化交流的世界论格局中的地位,也不能不总结《人间词话》所内蕴的现代性经验;要确定21世纪中国论的发展方向,还是不能不首先审视《人间词话》所提供的可能性。”这说明了研究《人间词话》意义的重大。  相似文献   

5.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曾经为宋词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在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柳词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我们以《人间词话》来衡量柳就会发现,其实柳永词的创作成就多处符合《人间词话》的评词标准。然而,通本《人间词话》似乎有意对柳永及其词避而不谈。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无论著论及。从《人间词话》可以看出,王国维对柳词不重视甚至心存偏见之原因在于尚好古雅、鄙夷娼妓词。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填词的成功给他研究词学带来了自信。王国维《人间词》的创作为《人间词话》奠定了感性基础,孕育了《人间词话》的文艺鉴赏理论。虽然《人间词》的艺术成就并未完全达到《人间词话》的理论高度,但王国维以自己的词学理论审视自己的词,努力使两者完全契合。如果说《人间词》以丰厚充实的内容抒写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及人生况味,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那么,《人间词话》则以全新的观念、方法评论、研究词,为传统词学的现代化转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学十大经典名著之一的《人间词话》,同时也是王国维最重要的一部词学著作。《人间词话》在传统词话形式的基础上,加入西方哲学美学概念,构建一种更为严密的词学逻辑体系,在整个中国词学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人间词话》不但以传统词话的形式阐述唐宋词,而且引入西方哲学美学概念,采用严密的逻辑体系对唐宋词进行整合,这对唐宋词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间词话》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七则主要区分了主观诗人和客观诗人在创作技巧方面,以及对于"阅世程度""观察侧重点"的不同之处。以诗人都必须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的观点来解读《人间词话》第十七则,是过分苛求了语句的字面意思,断章取义。本文以马蒂斯"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的观点,"以意逆志"地推求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七则的本意和他的基本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30年文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文学经典化问题上却难以界定。通过梳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确立的过程和在新时期面临的颠覆和重置可以看出,文学经典化既是历史化也是当代化的过程。推进新时期文学经典化,对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现状、作家创作和读者鉴赏有着积极意义。新时期30年文学经典的构建,需要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和读者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1.
张新科先生新著《〈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对于史传作品的代表作品《史记》文学经典化作了理论性探讨,其“文学经典本质说”“建构路径多样说”“读者主体能动说”,是“史传作品文学经典化”的理论框架,使该论著成为研究“史传典籍何以文学经典化”的开先河之作,是史传作品文学经典建构理论性言说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正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特有的形态,一直以来备受研究者青睐,但在众多的词论著作中能自出机杼、自成一家的并不多见。近代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可谓是迄今为止词论研究中的上乘之作,他的"境界"说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从境界方面论词,《人间词话》无疑是一座绕不过的  相似文献   

13.
《艳阳天》《金光大道》的经典化是当代文学体制下,政治权力、作家和文本、传播机制共同运作的结果。在作者、读者、评论互动的文学场域中,讨论了"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的"作家"浩然及其代表作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文学经典,如何体现十七年和文革文学的经典文学运作机制以及浩然小说经典化历程中的独特主体性因素的。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以哲学、美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成为近代学术史上一座丰碑。他的词论专著《人间词话》一直为人称道,其中“隔与不隔”这种品评文学实践的理论新标准,更让人们保持了长久的研究兴趣。把它置入文学创作真实境界的视野,再从《人间词话》的本身出发,我们可以获得文学语言的真率、文学想象的真切和文学情感的真挚三种真实境界。  相似文献   

15.
《人间词话》问世后的一二十年内,况周颐著的《历代词人考略》是极少数对它进行大量引用的著作之一。研究《历代词人考略》引用《人间词话》的情况,有助于探究《人间词话》早期的传播、接受、批评情况,特别是况周颐对它以及王国维词学的评论。  相似文献   

16.
这两年我为中华书局撰写了四种关于《人间词话》的解读文字,有普及版,也有学术版,中华书局对这两种风格的《人间词话》解读有如此热情,主要还是因为《人间词话》的影响实在广博深远。论学术,《人间词话》虽然在结构和形式上不是旧词学的终结者,但在内容和体系上却是新词学的缔造者;论普及,《人间词话》早已越出词学的界限,而变成一种跨学科、跨文化、跨阶层甚至跨年龄的普通读物,坊间连绘图本《人间词话》都有好几种,可见其普及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隔”与“不隔”论,称道“不隔”,反对“隔”。文章从文学的民族特点、文学风格多样化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作者写作风格具有多样性,读者的审美需求也同样存在多样性。文学只要基调健康,至于“隔”还是“不隔”,是没有定格的。  相似文献   

18.
《翻译文学经典建构研究:以〈德伯家的苔丝〉汉译为例》并未将视野局限于翻译文学,而是针对经典化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对立,提出了经典度这一概念。作者以其强烈的批判意识和踏实的学风,深入探讨了翻译文学经典建构的独特品格,提出了翻译文学经典具有复数性的新颖论断。  相似文献   

19.
《翻译文学经典建构研究:以〈德伯家的苔丝〉汉译为例》并未将视野局限于翻译文学,而是针对经典化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对立,提出了经典度这一概念。作者以其强烈的批判意识和踏实的学风,深入探讨了翻译文学经典建构的独特品格,提出了翻译文学经典具有复数性的新颖论断。  相似文献   

20.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对文学命题。自提出至今,众多学人对其内涵进行了探究,但他们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隔”与“不隔”是王国维立足于“境界”这一审美形式,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所提出来的——那么,不站在对《人间词话》的综合观照的基础上、特别是对“境界”内涵的理解上,仅摘章寻句的求解,无异于缘木求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