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高中地理课程逐步从恢复走向了正常的发展道路。地理教材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和教材的重建,确立了在地理教材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授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容;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教材的主旨不变,只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强调从素质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先后经历了三次大变革。第一次是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由陈尔寿主编(以下称陈版),分上下两册。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由徐岩、韦志榕主编(以下称试验版),分必修和选修课程。进入21世纪,进行了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新课标版教材由樊杰、韦志榕主编(以下称新课标版),分必修和选修课程。地理教材区别于其它教材的重要标志就是图像系统在教材中的特殊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长久以来。台湾中学地理教育大致延续20世纪20年代张其昀建立的传统,直到20世纪90年代前后,才有较大幅度的变革。变革的方向有四:一是中学地理课程的定位,由“民族精神教育科目”转向“生活教育的通识课程”;二是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由教育部统一编撰改由民间自由编写,经教育部审定通过后发行;三是废除国民中学地理科课程,以“社会领域”代之,并取消教材纲要,改以“能力指针”作为编撰教材的依据;四是高级中学部分,减少区域地理的内容,增加系统地理和应用地理的份量。这些变革,固然有其理想性与前瞻性,但在实践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克服。为了论述方便起见,本文分国中地理课程和高中地理课程两部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语文教材的建设建设走过了一个世纪,它与时代共患难。中国现代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80年代改革开放四次伟大的变革,中国语文教育亦与社会变革息息相关,语文教材的改革顺时代变革而变革。从20世纪初语文科独立到今天,语文教材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于21世纪来说,一百年的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珂以誉之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我国一直采刚前苏联的课程管理模式,即由中央对全国的课程教材进行一级管理,全国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这样一种集中统一的课程管理模式,显然与复杂多样的国情不相适应,也无法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新一轮的地理教育改革浪潮,其中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世界各国纷纷推出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案,它已成为地理教育改革的先导和突破口。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理教育改革的历程和发展动向,表现出:①满足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教育理念;②调整课程目标,适应未来  相似文献   

7.
“以校为本”绝非是与我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俱来的崭新概念,早在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就开始关注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经历了多次曲折发展之后,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改革又重新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持续不断。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无疑是  相似文献   

8.
一、熟悉课程改革特点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础教育大多是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20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初,我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  相似文献   

9.
从国内历史课程内容体系的发展沿革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历史课程;二是1978年恢复正常教学秩序至90年代末的历史课程;三是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课程。本文选取了较为代表性的1956-1957年教学大纲的高中历史课程、20世纪80-90年代上海地区的高中历史课程、21世纪高中课程标准的新历史课程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2011,(7):81-81
我校是一所以教育教学改革而闻名全国的学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校就开展了课程、课时、教材等十个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一、《地理学导论》教材体系的现状 《地理学导论》是地理科学类特别是地理科学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它的开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1987年国家教委召开地理教学研究会决定在各大学地理学专业开设《地理学引论》课程以来,国内多数大学的地理学专业相继以《地理学引论》、《地理学导论》、《地理学概论》以及《地理学发展史》等名称开设了这门课程。到现在为止,以《地理学导论》或《地理科学导论》为名称的教材先后出版过六个版本(见表1)。  相似文献   

12.
一、不同时期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20世纪70年代初,湖南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围绕教材教法培训设置课程。当时课程设置的内容以教育学、心理学、小学语文、数学教材教法过关培训为主。其价值追求在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素质,使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教师能适应教学。20世纪80年代,为了继续提高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湖南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内容主要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使广大小学教师短时、快捷获得相应学历文凭,快速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成为当时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特征。湖南省真正具有研究价值的小学教师继…  相似文献   

13.
李稚勇 《学科教育》2003,(5):43-48,F003
我国中学阶段社会科课程(社会学科综合课程)的开设,还是近些年来的事^(1)。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开始的第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浙江省与上海市部分初中设有社会课。新世纪的第二轮课程教材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综合社会科课程改革实验,为此教育部制定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科协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在1994年制定了《社会科课程标准:卓越的期望》(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Expectations of Excellence)。另外,美国的50个州在90年代中期也多推出了州的课程标准。^(2)本文拟就当代中美两国有代表性的社会科课程标准加以比较,探讨各自的特点,寻找共同之处;更为重要的,对社会科课程标准以及社会科教育的一些本质性问题,诸如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科教育目标,以及多元文化观的教育等进行研讨,以寻求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科学课程是在传统的自然常识课程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演变而来的,是传统的自然常识课程的延续和发展。从“常识课程”到“科学课程”,这一提法的改变,本身就表明了人们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视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国内外计算机学科教学与应用长期探索、实践与反思的结果。计算机有规模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发达国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80年代初也已经有了相当积极的探索。在这20多年中,计算机技术本身突飞猛进。其应用更是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理论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概念逐渐清晰起来,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6.
孙琴干 《文教资料》2011,(25):152-153
文章对20世纪80年代初与当今两个不同时期的两个教学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了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由于各地义务教育的教材与课程改革实验的进度不一致,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存在着衔接上的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教版教材在改版过程中就存在着初、高中知识衔接上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笔者现结合人教 A 版教材,对在调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试论近十几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义务教育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为契机,我国中学地理教材开始了在结构体系、内容选取和组织、呈现形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十几年来,改革在曲折中前进。教材改革的逐步深入,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学地理教育深入的思考和争论,并进而影响着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公司社会责任思想从20世纪初在学术界与实务界得以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至今,经历了五次大的发展演变,即20世纪50年代的狭义公司社会责任概念时期、20世纪70年代的公司社会回应理论时期、20世纪80年代公司社会表现理论时期、20世纪90年代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结合时期以及21世纪初兴起的公司公民理论时期.公司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表明:完整的公司社会责任应该是由作为动力系统的经济责任、保障系统的法律责任与导航系统的道德责任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道奇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