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马国强  李之俊  杨涛  刘茂 《体育科研》2010,31(5):63-66,69
在场地专项力量耐力训练课期间,设计了在训练组间间歇先恢复骑行再按摩的消除疲劳干预模式,与仅进行按摩和恢复骑行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按摩放松可有效缓解运动员场地大强度力量耐力训练后局部肌肉的酸胀、疼痛感,对于保证训练强度作用显著;而主动恢复性骑行可改善神经肌肉系统机能,加快代谢产物消除,预防疲劳积累。初步确定在力量耐力训练组间间歇进行恢复骑行10min后再局部按摩10min的个体化最佳疲劳消除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2.
1 前言 几年来我们在校速滑队以及下队服务中,总结了一套适合冰雪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穴位按摩手法,它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以一般按摩手法为基础的结合穴位按摩,在调节冰雪运动员下肢肌紧张,肌无力以及对训练后的疲劳消除均有积极的作用。这套方法简便易学,作用快,效果明显。我们对81人次业余体校速滑运动员和一些滑雪运动员,在训练后与恢复期经过穴位按摩后,进行大腿围度测量比较:运动员在运动后,由于下肢肌肉疲劳严重而感酸痛,大腿肌肉的收缩与放松围度的平均差值为0.4cm;运动员休息10分钟做下肢恢复性的穴位按摩后,马上测大腿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围度,结果平均差值为1.06cm,穴位按摩前后差值增加0.66cm,这说明大腿肌肉已得到充分放松,疲劳已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3.
在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后,运动员不仅肌肉中的乳酸浓度,血乳酸浓度增高,而且内环境的PH值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疲劳(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疲劳)。疲劳若没有及时得到恢复,不但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使训练工作受到干扰。为了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提高训练工作的效果,应十分重视运动员的疲劳恢复。下面介绍几种消除疲劳的简易方法。一、运动后按摩,也叫恢复按摩。主要是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一般在训练结束后进行,若运动员十分疲劳时,需要运动员休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运动竞技能力的维持和改善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效的恢复措施。疲劳的累积会限制人体在训练和比赛时机能水平的充分发挥。许多项目的运动员每天都要进行较大强度的运动训练,而且新的训练负荷往往都是在身体疲劳还没得到消除时就又开始了。这样长期下去就会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那么如何尽快地使疲劳的机体恢复到正常呢?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笔者认为:按摩是一种简单易学、行之有效的消除疲劳的方法。一、运动前的按摩运动前按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或训练前的按摩,目的是为了促使运动员身体处于最佳赛前状态,通过按摩使柔韧性和…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医与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中医对运动疲劳的认识,中医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如针灸足三里穴对小鼠运动能力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足三里反射区按摩对有氧耐力运动后自由基的影响,揭示足反射区按摩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机制。旨在进一步加深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本质的认识,提高中医药抗疲劳针对性和效果,促进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裴建 《武当》2014,(8):61-62
“点穴”一词听着神奇,其实就是穴位按压。中医点穴治病以经络、腧穴学说为理论基础。穴位的选择、定位及其操作方法,是点穴治病的三大要素。普通人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一点穴位按压的常识,可以在家中进行自我保健,也可以对一些急症进行临时处理。但是,点穴疗法只能作为急救的临时性处理措施,不能单纯依靠穴位按压处理急症。即使当时症状缓解了,也应在事后去正规医院接受诊治。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验法,观察在相近的疲劳模型条件下,接受自然恢复方法的运动员(对照组)与接受穴位刺激恢复方法的运动员(实验组)抗体中血尿素(BU)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BU值运动后40h仍维持较高水平。 运动后16h、40h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后,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穴位刺激恢复方法能加快运动后BU的恢复,加速运动后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8.
健身百科     
消除疲劳的五种方法按摩法·运动后对疲劳部位施行推摩、擦摩、揉捏、按压、叩打等按摩手法,可反射性的调节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淋巴及静脉血液的回流,改善组织营养,消除乳酸积累,是消除肌肉疲劳的有效方法。音乐理疗·所谓音乐理疗是指通过音响刺激听觉感受器,与运动神经  相似文献   

9.
现代体育对运动员的机体提出很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运动成绩,需要利用提高运动员工作能力的各种手段,而运动按摩是恢复和提高运动能力以及伤后康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运动按摩可分为下列几种:一、训练按摩,二、预先按摩,三恢复按摩,四、运动伤后按摩。一、运动按摩:有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很大,对心理和生理的准备要求也很高,容易导致运动员过度疲劳、过度紧张或运动损伤,训练按摩可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并能改善身体素质和保持高度的训练水平。它的主要目的是使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滑雪作为一项运动技术比较强且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都要求较高的冬季运动项目,在训练过程中极易出现运动疲劳.通过滑雪运动员的运动强度以及身体机能能力的分析,了解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进一步了解滑雪运动员的动作技术及体能消耗的来源,对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疲劳消除方法进行研究.运用中医传统的治疗手法,按摩、推拿、物理疗法和营养疗法等都可以消除运动疲劳,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可达到快速消除疲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缓解运动性疲劳的效果及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方法:将20名足球运动员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和空白对照组,穴位敷贴组采用药物贴对受试者神阙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进行敷贴,对照组采用安慰贴对受试者上述穴位进行敷贴。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评分(RPE)、运动心情评价(POMS)、情绪状态总估价(TMD);检测受试者血乳酸和血氨浓度;记录受试者8 00 m全力跑成绩。结果:穴位敷贴可减轻受试者主观疲劳感觉,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RPE值(P〈0.01);穴位敷贴可缓解运动员因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降低TMD分值,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敷贴可升高运动后4 min机体血乳酸(P〈0.05)和血氨浓度(P〈0.05),降低运动后20 min机体血乳酸(P〈0.05)及血氨浓度(P〈0.05),显著提高受试者8 00 m跑成绩(P〈0.01)。结论:穴位敷贴可减轻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觉,缓解运动员因运动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促进运动员机体内血乳酸和血氨的代谢,提高运动员耐缺氧能力,进而缓解运动性疲劳临床症状,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2.
运动按摩     
运动按摩是为了取得兴奋运动员的运动机能,提高其健康水平和恢复疲劳的效果,并防止运动员创伤、提高比赛成绩而进行的一种按摩。运动按摩的效果有以下5个方面: 1.调整健康状况,使疲劳迅速恢复; 2.予防或矫正身体(骨骼肌系统)的不均匀发展; 3.对精神的过度兴奋有镇静作用;能增强肌力、扩大关节的可动范围、灵敏性及神经肌肉的协调性; 4.增加体力、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13.
李静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4):461-462
通过观察静坐、按摩、变强度踏车3种恢复手段对运动疲劳后血流量、血乳酸及LDH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恢复手段对消除运动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强度踏车及按摩对消除局部运动性疲劳,加速身体恢复过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运动训练后如何消除运动员的疲劳已越来越引起有关专家和广大教练员的重视。在消除疲劳和治疗运动损伤的实际应用中——人工按摩已倍受广大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青睐。但这种手段受人力及时间的限制,只能使少数优秀运动员获益,大部分运动员的疲劳尚不能及时地消除,使运  相似文献   

15.
<正> 按摩在体育运动中对调整运动员的生理功能、消除疲劳、防治运动伤病和提高运动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虽然它简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但是在进行按摩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运动会产生肌肉酸痛,使人感觉疲劳。而疲劳是一种机体的整体机能水平或工作效率低下的生理现象,运动后的疲劳不及时得到恢复而不断累积,会导致疲劳过度而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运动后的按摩放松,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消除肌肉疲劳。提高机体整体机能水平和工作效率。本文运用实验方法对按摩能促进运动后肌肉功能恢复的效果进行分析。为在运动训练和学校体育中实施运动按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早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便建议医生们必须懂得按摩。舞蹈演员和欧洲运动员一直把按摩作为训练的一部份。但在美国,运动员们前几年才发现按摩可以使他们身体处于最理想的状态和使比赛达到最佳水平。从此,按摩便风行起来,不但超级体星们依靠按摩,演员和忙碌的大经理们也利用按摩消除疲劳和竞争的压力。有人认为;一次全身按摩相当于在农村或郊外散步三英里,但并不感到疲劳。他们发现,按摩不但治疗运动创伤,而且消除工作中的压力。美国奥委会在最近洛杉矶奥运会期间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步骤,向所有本国运动员提供按摩。但康奈尔康复医疗中心的主任认为,按摩并非万应灵药,只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8.
气功对消除疲劳促进恢复的作用探讨泰安师专体育系董桂臣目前,国内外都十分重视消除运动员疲劳,促进训练后恢复的研究。这方面有突破,足以使运动员的成绩进一步提高。本文作者从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阐明练气功是消除疲劳,促进恢复的有效方法。1疲劳产生的原因疲劳...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中医按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医按摩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把30名大学生随机分成2组,一组运动疲劳后立即采用中医按摩方法(以下简称实验组),另一组运动疲劳后采用休息的方法(以下简称对照组)。比较实验后两组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机体疲劳恢复所用的时间。结果:实验组采用中医按摩方法可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数,缩短了肌肉和血中乳酸清除的时间及氧合血红蛋白恢复的时间,同时也加快了肌糖原的恢复。结论:采用中医按摩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有切实可靠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离子导入对耐力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运动成绩测试、心肺功能测试及内分泌激素放射免疫法等检测对男子皮艇运动员耐力训练前后的机能进行观察.结果:①穴位离子导入能提高专项成绩,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②穴位离子导入可改善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的激素分泌,使之向更有利于适应运动负荷的方向发展.结论:①穴位离子导入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机体对应激的适应能力,从而延缓疲劳产生和促进疲劳消除;②穴位离子导入作为一种新的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方便、简捷,易于接受,具有在运动队和体育锻炼中推广应用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