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主任》2014,(4):72
正特别是打架家长会上,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的家长和老师谈话。老师:"你孩子不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家长:"还请老师多多教育,我这孩子从小就胆小,人多的地方他不敢去……特别是打架!"老师:"……"老师真小气儿子放学回来,嘴里一直嘟囔着"老师真小气"。我问原因,儿子说:"外面的老师来我们班听课,我们老师准备了好多可爱的小礼  相似文献   

2.
口试     
《小读者》2004,(10)
某小学招收一年级新生,老师对一个报名的孩子进行口试。老师:“你爱打架吗?”孩子:“从来不打架。”老师:“你看见别人打架怎么办呢?”孩子:“当然是揍他喽。”口试  相似文献   

3.
“没有任何人的路是一帆风顺的,也许你遭遇了失败、挫折、痛苦,但如果你笑着面对,那将是另一番风景:海阔天空。”记得老师对我说过这句话,但当时我还不能透彻理解。现在想来,倒记起了《塞翁失马》的故事,如果不是老汉的马丢失,怎会有良驹入门?如果不是有良驹入门,其儿又怎会落马受伤?若不是其子受伤,又怎会逃过征兵这一难呢?若不是逃过了征兵从军之难,老翁如何会有与儿子安定的生活之福?说到头来,老翁笑着面对生活,生活也用微笑回报了她。生活需要微笑,不是吗?爷爷曾经是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人。说他平凡,他不过跟大家一样,每天拥挤在人流中,…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教育情景;老师发现了学生的错误,既抓住了事实,又讲清了道理,可是学生仍挺胸昂首,无动于衷。为什么会这样?当时他是不会告诉你的。当他信得过你的时候,才透露:“当时老师讲的道理全对,可是我一听到那股训斥人的味道,就感到老师不是真心帮助我,所以……。”与此相反,《春雨之歌》给我们展示了另外一种教育情景:通县一中刘纯朴老师,对一个打架“玩儿命”,严重沾染坏习气的学生,不训斥,不挖苦,不空洞说教。当孩子受伤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用自行车推他去医院,亲手给他洗脸、洗手,使孩子内心感  相似文献   

5.
偶然间读到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一个15岁的孩子,他顽皮、粗鲁、无礼。在学校里,他惹事生非,常与同学打架,没有人喜欢他,也很少有人和他在一起玩耍。但有一个人除外,那是一个叫菲拉的女教师。一天放学后,菲拉叫住了孩子,说:“是这样子的,老师最近遇到了一道难题,你能帮老师找出答案吗?”  相似文献   

6.
校园笑语     
老师:“你好打架吗?” 和你一样 孩子:“从来不打架!” 爸爸:“你又把邻居的小孩给打哭 老师:“你看见别人打架怎么办?”!你知道人家会说些什么吗?” 孩子:“揍他!” 儿子:“我知道,他们都说我和你小时一模一样。” 你为什么迟到 我们的历史老师眼睛极近视,他要求 减肥良方 学生很严格,不许迟到。结果,还是有个 患者:“大夫,请问减肥有何良方?” 同学迟到了,他偷偷摸摸地从后门进去, 大夫:“把头从右边转到左边,再从左 不幸得很,还是被老师发现了。看他坐下,转到右边,如此摇头不已。” …  相似文献   

7.
人们都说他有点石成金之术、变废为宝之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无论多么顽劣、多么笨拙的孩子,只要经他点化,都会脱胎换骨。同事问他:“你用什么办法使那些自卑的学生不自卑,骄傲的学生不自傲?是不是有什么秘笈没有公开?”老师说:“我哪里有什么秘笈?我只说一句话就足够了。”同事问:“哪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这话有什么新鲜?”“对于自卑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不必自卑’;对于自傲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也不必自傲’。”每个人都是天才@小黄  相似文献   

8.
打架之后     
"老师,小铭说他放假时跟一个叫小隆的孩子打架了,现在他身上被抓得稀巴烂,还说小隆经常欺负他,你们班怎么会有这样霸道的孩子呢?你说怎么办吧?"又是一个家长投诉电话.我忙安慰她先别着急,答复她明天一早就去调查,看孩子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相似文献   

9.
班超 《少年文摘》2011,(7):64-65
真的难以置信,他竟如此有才华!一年的时间,我怎么就没多花一分钟瞧它们一眼呢?形象点说,在这所中学里,我的班级就是一个"垃圾存放场"——很多老师都这样说。那天,一位老师走进我的教室说:"我给您带来了一个孩子,我想,您会喜欢他的。"这句话委婉指代的是:"我需要把一个被其他老师踢出来的‘坏’孩子放在你的班里。"我叹了一口气,回答他:"那好吧。"然后,乔希走了进来。  相似文献   

10.
开心一刻     
老师:你的家庭作业呢? 学生:我跟那个说您不是全校最好的老师的孩子打架时弄丢了。  相似文献   

11.
"喜欢听你的课。"这是我常对赵劲松老师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是我每次听完他的课后情不自禁地发自内心的赞叹。对于一个刚刚31岁的青年教师来说,每节课都上得那么精致,让每一个孩子尽情探索,兴趣盎然,让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沉浸其中,回味悠长,实属难能可贵。一节节优秀的课见证了赵劲松老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和一个国家民族兴衰密切相关。通常要了解一个国家教育的状况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学校越低,越可以从中看出这个国家教育的成功与否。一位台湾学者想了解日、美、中三国教育的区别,就扛着摄像机跑了许多幼儿园。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常为一些小事而发生摩擦,同是打架事件,但三国老师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日本老师对被打的孩子说:你有两条出路,或练好功夫打到对方,或跪在对方脚下服输。美国老师是批评打人者欺负弱者,鼓励他做英雄去打败比自己更强的人。而中国老师则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相似文献   

13.
严清 《江苏教育》2012,(5):14-16
李吉林老师告诉我,她的孙女儿这样对她说:"奶奶,你就像个孩子,我喜欢和你玩。"李老师自己在文章中也说:"我,长大的儿童。"真的,李老师其实就是个孩子,很多事情可以证明这一点。她像孩子一样的认真和执拗。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有一天,李老师来找我,见面就说:"最近,江苏教育出版社要给我出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我想请你给这本书写序。"我忙说:"我不合适,你怎么想到让我写序?"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已经无数次听到学生家长这样的告白:"老师,你说一句比我们说十句都管用,他可听你的了。"即便是身为教师的家长,不管你自认为多优秀,当孩子走入校门后,也不得不将孩子心中最权威的位置让位给他的现任老师。  相似文献   

15.
张爱国 《师道》2006,(6):25-25
什么事?上课时间跑我这来了?哦,语文老师赶你的。那就去……去向老师道个歉。怎么?不愿去?你没有错?呵呵,这就是你的错了嘛。不愿向老师道歉,就冲这一点就是你的错了嘛,还怎么说你没错呢。去吧,去向老师道个歉。什么?老师骂你了,骂得很难听?好,我问你,你是老师什么人——是老师的孩子吗?不是吧。是亲戚?也不是。是老师朋友的孩子?还不是。那就是说,你和老师本来是没有关系的。那你说,老师骂你是为了谁呀?说不上来了吧?去吧,去向老师道个歉。哦,老师还打你的。哎,你这个孩子呀,我刚才不是说了嘛,你不是老师的亲人,也不是老师的朋友,你也说了,…  相似文献   

16.
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他在上小学时非常调皮,上课时很爱讲话。有一个物理老师说:“我们来达成一个协议———我每次上课开始时给你5分钟时间来说,因为你讲的实在是好,然后你就不能再说话了。”这个孩子同意了,他每次都非常认真地“说5分钟”。这个孩子考试时,每次物理都是A。教师给了他释放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的个体,运用不同的教育法。爱说话的孩子讨人喜欢,但老听他说也让人烦。有些爱说话的孩子,往往把课堂搅乱。他突然冒出两句话,同学们常抱以欣赏的态度,好借机放松一下。爱…  相似文献   

17.
李娜 《成才之路》2012,(13):7-7
正有位国外教育学家说过:"教学的本质应在于激励与唤醒,而不是在于传授。"这句话说明了人们在获得了最基本的生活满足以后,还应该有对爱和尊重的渴望,这才是更高层次的需求。其实,赏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及成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对于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每个孩子都非常善于表现  相似文献   

18.
国内有个朋友让我帮他找一些资料。我问:"你什么时候要?"他说:"这两天吧。"因为跟他很熟,于是我接着问:"两天是多久?"他说:"一个星期。"中国人说话喜欢用虚数,这对于我周围的德国人来说,就会给弄糊涂了。对他们来说,两天就是两天,怎么可能变成一个星期呢?"我马上办。"这句话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一分钟、一小时,但也有可能意味着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这要说给德国人听,他们该睡不着觉了,非琢磨出个所以然来不可。为了提高效率,德国人基本上什么都要量  相似文献   

19.
生活即作文     
朋友的孩子,在全省中学生暑假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朋友告诉我们,这得益于他的语文老师张老师。不只朋友的孩子,张老师的学生,作文普遍写得好。朋友说,秘诀就在这些作文本里。我顺手打开一本,第一篇作文的标题,就吓了我一跳:《我为什么和王伟同学打架》,这哪里是作文啊,分明是一篇检讨书嘛。朋友笑笑说,没错,是检讨书,但也是作文,你可以仔细看看。我好奇地读下去。开头的字迹,有点潦(liáo)草,隐约可见孩子当时的情绪还没有完全平息下来,他写道:"从我见到王伟的第一天起,我就预感到,要不了多久,我就非和他打一架不可,因为他太傲了!"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再不听话就告诉你老师去”。在家长看来这句话是很正常的,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听到这样的话,我觉得很刺耳,难道老师是大老虎、大灰狼,那么令人可怕? 其实家长并不是这个意思,但对孩子来说会造成一种误解。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灵会蒙上阴影,他们会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