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瓷器上丰富多样的纹饰图腾形象是古人图腾崇拜意识的具体体现,具有高度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本文分析了明清时期瓷器纹饰上图腾崇拜意识的体现和意义,分析了明清时期纹饰的表现,探讨了其文化寓意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漩涡纹饰在我国传统装饰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我国传统装饰领域中运用最为广泛、活跃的纹饰之一,是我国装饰史上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漩涡纹饰受社会发展、时代观念的影响,表现出各种形态、审美特征,体现出了不同的精神、文化内涵。在几千年的装饰史中,漩涡纹饰在嬗变的过程中,长盛不衰,不但体现了民族文化内涵,还承载着民族传统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精神层面的主要代表,也为后人的设计提供了美学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3.
玉壶春瓶是我国传统瓷器器型种类,是陶瓷艺术里的一朵奇葩。明清时期,玉壶春瓶设计工艺更趋成熟,无论造型、纹饰、釉色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这一时期也成为玉壶春瓶制作工艺成熟阶段。本文介绍玉壶春瓶在明清时期工艺、审美等方面各自特征,对明清玉壶春瓶的艺术风格进行品评赏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教中的"八仙"指的是唐代以来逐渐形成的八位仙人,即钟离权、李铁拐、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和何仙姑。他们出现早晚不一,外貌、特征前后出入较大。唐代,"八仙"中的个别人物始见于史籍,但语焉不详。宋代相关记载增多,内容更为具体。元代道教的盛行和戏曲文化的繁荣使得"八仙"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之中,呈现出某种固定的趋势。明代中期以后,八仙组合和特征基本固定,并作为喜闻乐见的装饰纹样出现于各类工艺品上。以往的研究中用明清时期对"八仙"的既定认识来考察宋元时期工艺品上的八仙图案,得出的结论往往存在较大的偏颇。本文梳理了元代瓷器上的八仙纹样,通过对比元明八仙戏及同时期墓葬壁画、砖雕、缂丝上的图像资料,论述了瓷器八仙纹饰之起承,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5.
谭莹 《兰台世界》2015,(3):144-145
宋代的莲花纹饰,图案精美,构图新颖考究,以不同形态展现自然、祥和,对幸福生活的祈福之意。伴随着审美意识的改变,和雕刻技法的丰富与完善,莲花纹饰在不同时期瓷器上,展现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成就了宋代青瓷艺术精华。  相似文献   

6.
宋代由于经济富庶、社会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陶瓷艺术,在图案纹饰上,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美学特征,既有典雅、自然之美,也有典范和形制之美,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是宋代人审美追求和文化品位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明清官窑瓷器不但工艺精湛,其花样也繁多,之上的菊花纹形式更是多样。下面本文就对明清时期官窑瓷器菊花纹的形式特征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青白釉瓷器是景德镇窑宋元时期主要瓷器品种,发展至明代已经呈现衰微之势,但墓葬、遗址、窑址等考古资料证明,青白釉瓷器在明代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延续着一定的烧造规模和数量,生产中心仍在景德镇地区,辐射周边多个地区。明代青白釉瓷器的器型、纹饰都相当丰富,一方面继承宋元以来烧造传统,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创造新风格,提高工艺水平,创新装饰方法。本文通过对明代纪年墓出土青白釉瓷器的梳理,对明代青白釉瓷器的器型、纹饰进行了整理,并做初步分期研究。根据纪年墓出土青白釉瓷器的特点和风格,初步将其分为两期,第一期为洪武至正德时期(14世纪中叶-16世纪初),第二期为嘉靖至崇祯时期(16世纪初-17世纪初)。嘉靖以后,青白釉瓷器逐渐退出陶瓷生产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目录学和医学都较为发达,两者的结合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章从目录学角度对明清时期的医学专科目录情况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明清医学专科目录的目录学价值,揭示了明清医学目录与社会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抄本在中国古代书籍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而明清时期的抄本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绝对性的优势.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明清抄本的研究现状,将其分为七个论题来讨论:抄本的概念和界定、明清时期抄书活动兴盛的原因、明清抄本的地域性研究、明清抄本的类型、特点、鉴定、价值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期为明清抄本以后的研究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图书馆建筑、环境和服务三个方面的美学具体现象的阐述,体现了图书馆在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诠释了图书馆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美学现象,从而揭示了图书馆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电视剧的价值视野出发,探讨了传统美学在电视剧美学中的体现及其在电视剧艺术批评中存在的理论空白点,分析了电视剧作为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平凡关学趣味的内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李渔是明清时期的戏剧家、生活美学家,《闲情偶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写给市民大众阅读的实用生活美学著作。本文通过对李渔《闲情偶寄》中的美学思想,结合当代文化艺术传播的研究,对生活美学的商业化、艺术产业化、消费社会中的艺术功力化提出深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齐子 《北京档案》2004,(11):18-19
座落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创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收藏有来自世界各国大约700万件文物.在该馆的东方艺术馆里,陈列着大量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化艺术珍品多达2万余件,如中国各个朝代的绘画刺绣,各个时期的出土文物、档案,明清瓷器等,其中最名贵的有汉代玉雕驭龙、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人摹本)、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针对婺源理坑村明清官邸的保存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调查,分析和概括了理坑村明清官邸建筑的美学特征以及理坑村保存完好的传统艺术,并认识到它所带来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明清时期海南军坡节庆文化之所以繁荣的基础上,指出明清时期海南军坡节庆文化的特点,并探究出明清时期海南军坡节庆文化的影响,既有利于本土气息的传承、旅游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化内涵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明清时期海南军坡节庆文化之所以繁荣的基础上,指出明清时期海南军坡节庆文化的特点,并探究出明清时期海南军坡节庆文化的影响,既有利于本土气息的传承、旅游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化内涵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价值状态产生于人的主体意识或是人的欲望觉醒的那一刻.因此,价值的本质涵义与人自身息息相关.纵观人类发展史中在人的存在意义探寻,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是两个重要的阶段性特征,它们同时也标志着哲学领域的重要转向.对于以哲学为根基的美学范畴崇高而言,主体性或主体间性不仅体现为一种价值诉求,而且凝结成一种价值圭臬,电视剧中崇高的价值范式转化也根源于此.崇高在电视剧这种日常生活的文化形式中体现出了主体性价值到主体间性价值显现的明显转变.这是不可逆转的世俗化的脚步,也是一个经典范畴于变动不居的历史文化环境中所必然出现的"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19.
色彩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思想观念、文化习俗、社会礼制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全面探析明清时期色彩的演变发展、思想流变及其文化内涵,对弘扬传统色彩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明清时期的4本典籍文本为语料,提出一种基于文本挖掘进行明清时期色彩知识探究的研究方法,通过实体标注、实体关系抽取、色彩演变分析、色彩与社会阶层关系探究,探索明清时期色彩的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其文化内涵。与传统方法相比,文章通过量化的方式更加清晰地展现了明清时期色彩的演变特征;通过分析文本内容,进一步发现明清时期色彩等级随着政治、经济、染色工艺的变化,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分析结果得到历史学、艺术学相关研究资料的佐证,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据文献记载,明朝廷在景德镇珠山设立了一个专烧为供奉宫廷所用瓷器的瓷厂--御器厂,御器厂生产的瓷器从造型到纹饰均按皇家请专人设计画出的图样制作,御器厂的工人都是技术上的出类拔萃者,皇家派宦官和工部官员驻厂监烧,所烧御用瓷器不计成本、精求质量,为明王朝烧造了大量精美的官窑瓷器.杭州文物公司就珍藏着一件被视为镇店之宝的明朝正德官窑瓷器--青花穿花龙纹盘(见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