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美学史上,最早研究探讨艺术本质问题的,是宋代的苏轼。苏轼对于文艺本质的深识卓见,主要表现在对“精”与“理”在文艺中的地位的认识;对文艺美学特点的揭示;首次明确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见解;“刚柔变化本出于一”的审美理想辩证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现代文艺美学的角度评析了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和《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的主要观点,较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了《读法》所提出的有关小说的艺术虚构、典型性格、创作手法,以及戏曲艺术的主要人物形象地位、“有无”等艺术辩证手法等文艺美学思想,充分肯定了金圣叹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对小说美学和戏曲美学理论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美学 ,是属于哲学与艺术学之间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艺术哲学 ,或哲学艺术学。文艺美学 ,就是文艺哲学 ,主要研究文艺创作中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根本规律。探讨建设中国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美学 ,如果从艺术的人类价值学和艺术的社会本质论的视点来切入 ,那么 ,“现代性”就是一个不容回避而且具有本体意义的命题。中国文艺美学的现代性建构 ,其前提是关于美学学科本性的审思 ,即把美学定位为人文学科 ,强调美学的人文本性 ,美学作为人文学科的定位 ,不仅是中国文艺发展所推动的文艺理论研究哲学思考的深化 ,也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文理想和人…  相似文献   

4.
在关于“美”与“丑”的文艺理论中,“以丑为美”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苏轼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审丑”理论。苏轼的“审丑”理论形成于求奇尚怪的宋代,建立在他个人人生际遇、哲学观、文艺观的基础之上。苏轼的“审丑”理论从艺术本体的角度对“丑”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并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施荣华教授著的《文艺批评论丛》一书 ,已于 2 0 0 2年 3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文艺批评论丛》 ,是施荣华教授近 1 0年文艺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总结。它以现代美学的眼光和审美的角度 ,谈古论今 ,充分挖掘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美学内蕴和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审美意识。全书分为“文论篇”与“批评篇”两部分。在“文论篇”中 ,主要探讨与研究了中国古代的绘画、音乐、诗歌艺术、理论和小说评点艺术。在“批评篇”中 ,主要研究了当代动物小说的文体特征和美学追求、闻一多的新诗艺术观以及云南儿童文…  相似文献   

6.
《中国美学主干思想》一书,按历史先后分析了孔子、庄子、屈原、禅宗的文艺美学思想及明中后期市民倾向的文艺美学思想。这些确是中国文艺美学中最重要的几个关键,名副其实地堪称“主干”。固然,以孔、庄、屈、禅的文艺美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并不是新课题,但正如李先生所说,他研究中国美学思想,是要从美学角度,抓住几种世界观意义的思想方法。由于学术视点高,因此,在李先生的这一著作中,处处闪亮着思的光彩,体现了他长期研究中国文论和美学的真知灼见。李先生的治学有自己独立的学路。他并不就文艺谈文艺、就美学谈美学,而是从民…  相似文献   

7.
文艺美学的研究和中西文艺美学的比较研究应该在整体性研究的基础上走向具体艺术门类的深入研究。文艺美学以艺术中的具体审美经验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学科的逻辑支撑点,这是它与哲学美学、艺术哲学研究范式的根本差异,它也不同于文艺社会学与文艺心理学。文艺美学在中国和西方都是事实性的存在,这种事实性的存在本身表现出中西文艺美学切实的相关性。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动摇了欧洲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根基,使得比较文学、比较美学的研究发生了从西方中心化向世界范围的国际化的逐步位移。在中西文艺美学比较研究中,我们应追求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文艺美学的互见、互识、互证、通达、会通。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占有丰富材料的基础上,从中西方美学思想史的角度,通过系统地考察与“美”的概念相对立的“丑”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深入论证了“丑”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的性质、特征及其在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文化语境中的中西文艺美学比较研究》一书进一步推进了近年来学界对“文艺美学”的研究。该书导论从宏观角度确立了全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编从整体上对中西文艺美学进行了理论概述,第二编从文学、绘画、音乐三大艺术门类中进行了中西文艺美学的比较研究。该书通过比较研究显示了中西文艺美学在文本结构等诸多方面的相通性、相异性以及彼此对话的可能性。面对中国古代诗性的文化艺术与西方系统化逻辑性的哲思,此书以开阔的比较视野诠释着文艺美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美学中“丑”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存在,李杨导演拍摄的《盲井》就着重关注“丑”,故事通过内在羞恶和外在丑恶来审“丑”,以期达到对关的追求,拓宽其艺术表现的空间以及对人性及社会的进一步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对文学艺术作美学的研究,早在20世纪之初就开始了。从王国维到朱光潜,几代学者都在努力尝试从美学的角度去研究文学艺术。但是,自觉地提出把文艺美学作为一个学科方向来建设,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从80年代初到现在,经过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文艺美学作为文艺学这一学科下的一个专业方向,已逐渐被学界所接受,继续在向广深拓展。胡经之是文艺美学的积极倡导者,为发展这一学科方向写过专著,也发表过不少文章。现在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艺美学论》,就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他为发展文艺美学而不断思索的心路历程。胡经之在1980年全国…  相似文献   

12.
深化文艺美学研究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一门学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智慧。当代美学研究要实现从知识和学问向精神和智慧的提升,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必由之路。中华美学是世界上最重视生命价值与精神追求的美学形态,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文艺美学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兴"是中华古典文艺美学中最重要最具民族特色的基元性范畴,"兴"论美学是中华古典艺术和美学的文化原型,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生动的集中体现,"兴"论美学研究对于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文艺美学研究角度,以中华古典兴论美学为例,探讨如何深化文艺美学研究,实现兴论美学的现代转化,使之成为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从而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美术学不同于美学,美术学与美学各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美术学包括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美术技术及美术理论,美术史、美术批评四大部分.而美学则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以及美学的分支学科,如文艺美学、比较美学、实践美学等.美学更多的是属于哲学思辨的范畴,所以,有时“美学”又被称为“艺术哲学”.对美术学与美学的关系进行有效把握,对促进两个学科发展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4.
从学科定位的基本要求出发,80年代以来兴起于中国美学、文艺学研究中的“文艺美学”的对象问题值得质疑;把文艺美学从美学和文艺学中独立出来的做法,是中国特定学术环境影响下的产物,包含着对美学与文艺学研究对象的双重误读。从中西美学史、文艺学学科建设的角度看,美学、文艺学、“文艺美学”应当三位一体地向前发展,“文艺美学”无独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由文学研究所方平教授负责的《欧美小说形式与技巧研究》、邵伯周研究员负责的《中国现代文学与人道主义》和历史系郭绪印副教授负责的《中国帮会史》,均已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批准为资助项目。方平教授负责的《欧美小说形式与技巧研究》课题,拟通过多角度的“抽样”研究,将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放在欧美小说发展史中去考察,力图跳出过去的研究模式,从美学的角度,对作品的形式和艺术手法给予新的评价,从而为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邵伯周研究员负责的《中国现代文学与人道主  相似文献   

16.
摹仿说、表现说和形式说等从不同角度对艺术本质问题进行了探索,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观和迪基的“习俗”论也拓展了艺术本质的研究视野,但都没有抓住其根本所在。艺术作为人类特有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其存在、发展和意义旨归,必然以人的存在为价值依托。因而把价值观引入美学和艺术领域,从价值本体论角度探求艺术本质应成为艺术本质探求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7.
泛论丑     
在艺术发展史上,浪漫主义把丑带进了艺术,随着艺术实践的发展,丑在艺术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丑时问题至关艺术创作、艺术评价的美学原则,因而有必要进行探讨。 一、丑与审美 提起丑,人们自然会想到乖讹、畸形,不自觉地把丑排斥于审美对象之外。给人往往以为丑的东西不能成为艺术的材料,其实不然。清代刘熙载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艺术大师罗丹也说:丑的东西可以在艺术中变得极美。可见:丑与美并非  相似文献   

18.
现象学乃是与分析哲学和唯心辩证法并驾齐驱的现代西方三大哲学方法之一。分析其在哲学史上与其他哲学流派瓜瓜葛葛的关系,我们发现它始终站在了“人”的立场上以捍卫人的主体尊严为旨归,强调人存在的意义。“主体人思”可谓现象学的基因和血统.也是现象学到现象学文艺美学的通道,其间延伸的接口则是“意向性”这一概念。这种延伸使得“对象”、“主体”、“意义”等概念得以统一,继而统一美学中的形式论、主体论和价值论。其结果形成了“意向性客体”及“准主体”的作品观,“主观交融统一”、“四层次结构”的文艺本体观和以审美知觉具体化为核心的接受观等人学色彩浓重的现象学文艺美学。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近代文学艺术开始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有关中国近代文艺批评、文艺思潮、美学思想史的论著相继问世。这些论著或着眼于文艺批评史的梳理,或侧重于美学思想的评述,于各自的领域多有建树。华南师范大学陈永标教授的《中国近代文艺美学论稿》(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以下简称《论稿》)则以独到的眼光、新颖的见解将近代文艺理论批评的研究和近代美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近代文艺美学的特征及其内涵,正如洪柏昭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说:“大大开拓了文艺美学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近代文艺美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美学史、文论史上,王国维是一位促使古典美学、文论向现代美学、文论嬗变的关键性人物。他总结、继承我国文艺创作的丰富经验和美学、文化的优良传统,吸收西方哲学、美学观点,融合中西,贯通古今,对文艺美学中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进行了超越前人的新的探讨。本文拟围绕《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等文本,对王氏在词学研究、《红楼梦》研究、戏曲史研究中所1体现、阐发的文艺思想——诸如境界说、解脱说、文艺进化观、自然7观、悲剧观、7比较艺术观等作一简要论述。 一 《人间词话》以传统的词话形式写成,书中阐述了王氏有关艺术理论的基本见解,可谓艺术通论。《人间词话》通行本上卷为王氏手自删定,最初刊于一九○八年《国粹学报》。《人间词话》在评析历代词家的基础上阐述的主要理论为: (一)“境界”是评论诗词的最高艺术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