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杂文界对于杂文有无党性,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最近朱健国先生在《我的杂文来源》一文中就提出:“思想不从属任何党派,又文采而艺术地表达出来才叫杂文。”这种观点不仅令人难以苟同,而且关涉杂文创作的方向问题,很有必要在理论上加以廓清。下面仅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乞教于各位方家。 一、杂文的党性是其文体质的规定 何为杂文?按照瞿秋白先生的说法,“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尽管这种定义并非完全科学,但目  相似文献   

2.
目前,杂文界对于杂文有无党性,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最近朱健国先生在《我的杂文来源》一文中就提出:“思想不从属任何党派,又文采而艺术地表达出来才叫杂文”。这种观点不仅令人难以苟同,而且关涉杂文创作的方向问题,很有必要在理论上加以廓清。下面仅就此谈点粗浅看法,求教于各位方家。一、杂文的党性是其文体质的规定何为杂文?按照瞿秋白的说法,“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尽管这种定义并非完全科学,但目前还没有一种观点能撼动其权威地位或取而代之。按照这种界说,杂文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应该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作为…  相似文献   

3.
报纸的走向     
牧惠 《传媒》2001,(9):22-22
前不久,美国一位精通汉语、对中国的新闻事业很有研究且有专著的人类学家来访。我们漫无边际地聊天。其中谈到中国特色的杂文,谈到杂文的园地副刊。我告诉她,我刚刚在《传媒》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看副刊》,对一些报纸削弱或取消副刊的做法表示遗憾。她马上表示完全同意我的意见,并索取了文章的剪报。她认为,报纸有副刊,副刊有杂文,是中国报纸的特色。她在南方某城市访问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我在《新闻大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四社"——旧中国报业集团化经营的一次尝试》(载于1997年冬季号),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张竹平先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在上海集资  相似文献   

5.
接到文汇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杂文300篇》,便手不释卷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如有风雷拂面,震撼我的心灵。新时期杂文走过了20年路程。20年,在时光的长河中也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人而言,则意味着整整一代人!伴着思想解放的浪潮,20年来的中国杂文,瑶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副刊杂文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初,“文革”时期被迫中断,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当年,杂文被视为《人民日报》副刊的灵魂,发挥了一定的风向标作用,得到许多知名作家和学者的热心支持,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杂文作者.1990年创办的副刊杂文栏目“金台随感”,事实上成了全国报纸副刊的一个名牌栏目,刊发了不少精品力作,有力推动了杂文创作.我自1975年大学毕业起,30多年在文艺副刊编杂文、写杂文,亲历和推动了《人民日报》副刊杂文的繁盛.在30多年编辑生涯里,我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本刊编辑部随1998年第五期部分杂志附送了“问卷调查”。据回收的答卷统计,93%的读者对《出版广角》的总体评价“较好”,94%的读者认为杂志定位及栏目设置“比较准确、合理”。“最喜欢的栏目”一项中,提得较多的为:大视角、特约专栏、访谈录、出版论坛、书卷散文、书屋絮语、史话连载等,其次为世纪回眸、读者沙龙、精品幕后、书刊选萃、人间情怀、报刊巡礼、编辑手记、书人写真、学者风范、岁月履痕、出版文化聚焦、著译者言、译事品评、海外文讯等。“印象较深的文章”一项中,《台湾出版史话》高居榜首。其他受欢迎的还有:《中国出版:来一次深呼吸》、《20世纪杂文真相随想》、“刘杲随感录”、“聂震宁断想”、“沈仁干说法”、《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几个问题》、《哲  相似文献   

8.
姚春树、袁勇麟合著的《20世纪中国杂文史》是一部高品位的杂文史著和理论著述。作者以巨大的理论勇气,顽强的开拓精神,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准备和辛苦耕耘,用洋洋洒洒80多万言的宏篇巨制,为20世纪的中国文坛矗立起一座信实的史碑。这本书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开创性的理论建树。人们知道,我国杂文史源远流长;20世纪杂文更因为出现了鲁迅等一批杂文大家而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然而,杂文创作的成就并没有带动杂文理论研究同步发展,更没有一部权威的杂文史翔实的、全方位的准确记录和反映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杂文园地的繁茂和辉煌。姚…  相似文献   

9.
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郑以灵教授撰写的学术专著《毛泽东农民观透视》,自出版后受到党史界的高度重视。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党校胡为雄教授撰写了长篇文章《20世纪90年代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回顾》,文中充分肯定了厦门大学马列教学部教授郑以灵的专著《毛泽东农民观透视》的价值。文中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毛泽东思想的各个分支理论研究比80年代的研究更加深入,其中研究毛泽东农业思想的代表著作是农业部农业政策研究会主编的《毛泽东与中国农业》和郑以灵的《毛泽东农民观透视》。  相似文献   

10.
本刊2002年第3期刊发了吴永贵先生《一举成名天下知》一文,其中引用了汪家熔先生在2001年4月5日《中国图书商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的论点。汪家熔先生来信说明了此丈发表前后的有关情况,希望本刊发表此信,以澄清事实真相。现将来信全文刊发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资讯     
《出版广角》2015,(3):127-128
《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1949—2013)》在北京首发1月8日,《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1949—2013)》在北京首发面世。长期以来,中国杂文创作密切关注社会发展进步,努力弘扬社会正气,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抨击假丑恶,歌颂真善美,涌现出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和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的杂文大家。为全面展示新时期的杂文创作风貌,金城出版社策划了这套《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1949—2013)》,精心选编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杂文作者的精品文章,以期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凝聚共识,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雷从俊 《军事记者》2011,(10):54-54
"有病早治、没病早防"。《萧山日报》孙道荣的杂文、第20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颈椎病的非医学因素》从题目上明确了内容与医学无关。一篇文章,探究一种病,又无关医学,使为人熟知的"颈椎病"多了一丝神秘,文章添了一丝撩人魅力,有病没病都不妨一读。"讳病",是人的普遍心理。  相似文献   

13.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谈了杂文选材的一个原则:要围绕说理选材。在这一篇里,我们接着来谈谈杂文选材的其它几个原则。 二、怎样选择杂文的典型材料。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是要求精选材料的。杂文一般是“千字文”,短短的篇幅,容不得水分,这决定了它选材要求“精悍”的特点。杂文的这一特点,使它更加挑剔、更加强调所选材料的典型性。 魏巍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  相似文献   

14.
王增强 《档案》2014,(12):15-17
鲁迅创作《谈所谓"大内档案"》杂文的主要目的并非批判北洋政府,而是还原真相、讽刺伪国学家、伪考古家和解剖国民性。在文章中,鲁迅间接提出了一些档案管理思想,即:档案管理应该有章可循;档案鉴定销毁应该有法可依;档案保管应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5.
《杂文报》《杂文界》自去年11月下旬起举办面向农村的“乡风絮语”杂文有奖征文,令人刮目相看。从已经发表的征文作品来看,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诸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B超之忧》《谷贱伤农》《重赏之下必有耕夫》《精神致富》《农民有没有农籍》《林茂才能水秀年丰人寿》《造坟风刮出“十四陵”》《同行的乡镇企业成“亲家”》……等等,多侧面地反映了今日中国农村的风貌。杂文这种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文体,本当无话不谈,观照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是,多年来我们的杂文所折射的生活面实在不宽,其题  相似文献   

16.
前年5月,《储瑞耕文集》出版,煌煌60余万言,收入作者1978-1992年间公开发表的文章400余篇。这些文章,除了20来篇为“溶进了杂文要素”的新闻、散文、小小说外。其余绝大部分为言论、杂文或有关创作方面的论文。储瑞耕的杂文,有些已为人们所熟知,如说“五十打蔫”》、《“骄傲”的紧箍帽)等,当时都产生过很好的社会影响,在杂文界也颇得“口彩”。不过,这一回当作者把比砖还厚的文集寄给我“教正”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问题是:这么多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据作者称,这400余篇文章还是从1100余篇公开发表的作品中选…  相似文献   

17.
《杂文报》《杂文界》自去年11月下旬起举办面向农村的“乡风絮语”杂文有奖征文,令人刮目相看。从已经发表的征文作品来看,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诸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B超之忧》《谷贱伤农》《重赏之下必有耕夫》《精神致富》《农民有没有农籍》《林茂才能水秀年丰人寿》《造坟风刮出“十四陵”》《同行的乡镇企业成“亲家”》……等等,多侧面地反映了今日中国农村的风貌。杂文这种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文体,本当无话不谈,观照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是,多年来我们的杂文所折射的生活面实在不宽,其题  相似文献   

18.
《叩问传媒——当代中国媒介传播悟道录》一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该书作者孙月沐20多年来,以朽木的笔名写杂文、随笔,以孙月沐的名字做编辑、记者和老总,颇有成就。本书收录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撰写的有关新闻传播的采、写、编、校、审诸多方面的评论、随笔和  相似文献   

19.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5月22日上的《“神医”哪儿去了?》一文,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二等奖。这是一篇杂文。由于其观点鲜明,写作思路独辟蹊径,刊发后,在受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据介绍,中宣部《新闻阅评》曾以专期专题对此文予以充分肯定,称赞这篇文章切入点虽小,却以小见大地宣扬了唯物论和我党及政府抗击非典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到来前夕———2000年11月7日至11日 ,人民日报在北京怀柔首次召开“金台杂文”和副刊研讨会 ,一批著名杂文家加盟 ,邀请北京、上海、江苏、陕西、天津、四川、安徽、山东等地共20余人到会 ,探讨振兴杂文。人民日报一贯重视杂文研讨会主持人、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蒋元明 ,首先介绍了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上的杂文 ,他说 :人民日报一贯重视文艺副刊杂文。粉碎“四人帮”以来 ,副刊杂文更是有了大发展 ,已先后结集出版了《纵横谈》、《不惑集》、《阿Q真的阔了起来》和《同志颂·小姐辨》、《风云变·警钟鸣》几本选集。前两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