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古汉语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对几套高校教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比较 ,谈了如何对待及如何判断词类活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中名词动用一说相沿已久,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一个名词固有的句法职能,是这个名词的基本功能,是这个名词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一个名词的临时性的灵活用法,是这个名词的临时功能,不是这个名词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这是词类活用。但是,如果一个名词从使用的基本功能发展到临时功能,再发展到经常表示动词义,出现在动词位置的频率高,且定型化,那么,它就是身兼二职的兼类词,而不是活用。  相似文献   

3.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语法教学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对传统的词类活用说作了阐述,重点是评论《文言语法例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文章认为《例释》对传统的词类活用说第一次进行了系统而又认真的辩正,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如何确定词类活用“临时性”的方法及其标准。《例释》对词类活用问题的认识,能启发人们深层次地思考文言语法研究的方法论,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田永焕 《文教资料》2012,(32):110-112
从语言的类型学角度分,现代汉语属于典型的孤立语,它最根本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少有形态变化,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因此同样的一个词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往往可以体现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样的词到底只有一个词性,还是兼有几个词性?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就成为语言学家讨论的话题。本文试图对语言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做一个简明的概括,另外通过形容词的兼类谈谈判定兼类的原则和标准,最后谈谈兼类与活用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兼类词和词类活用现象的关系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相似.兼类词是一种"语言规则",是语言层面上对词类的归纳和认可,是汉语词义系统性和词汇规则性的体现.而词类活用是一种"语言习惯",体现出汉语词汇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它是古代汉语中,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环境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其它成分。词类活用不仅是一种语法现象,还是一种修辞手段。运用词类活用,具有多方面的修辞效果,可以使语言生动传神,以及使音节和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音乐美等。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词类活用说太笼统太庞杂,并不符合古汉语实际。从语法意义上看,古汉语词类活用可看作是兼类和表述功能的转化。从语用上看,古汉语词类活用多为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8.
张海学 《考试周刊》2011,(48):37-37
古汉语中,本属某一类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可以暂时失去它原有的语法特点而临时具备另一类的语法特点,产生另一类词的意义,这种语法现象就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是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一、传统名词活用说的概述 (一)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在古代汉语中也经常用作动词,但必须由上下文来决定。当我们发现一个句子里有的名词用它原来的意义已经解释不通,并且在句子中有了动词的性质。居于动词的位置,这个名词就是作动词用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词类活用是现代汉语申客观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词类活用和词语之间的超常搭配不是一回事,一部分词类活用现象实质上属于词语之间的超常搭配,并不是词类活用;而一些看似是词语之间的超常搭配的现象实际上却是词类活用的现象。文章主要以名词和形容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名词的活用与名词的超常搭配以及形容词的活用与形容词的超常搭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学界对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争议颇大。历代学者对这一语法现象时有论述,明确了术语,认识到是一个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所涉类型中名词作状语和动词作状语是古汉语名词、动词的特殊语法作用.使动、意动是动宾特殊意义关系,均不属词类活用;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可从语法音变、使用频率、词义派生显示区别.由此对词类活用作出新的界说。  相似文献   

11.
2部汉语词典和5部汉英词典对"倾斜"一词的词类标注不一致,从基于使用的语言学理论(Usage-Based Theory)出发,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倾斜"一词的使用模式和搭配词语进行调查。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将"倾斜"判定为动形名兼类词,并发现"倾斜"比喻义的使用多于其本义,最后得出在处理兼类词与多义词关系时应该从用户视角出发考虑"词类先行"还是"词义先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学习词类的目的和要求,划分词类的标准,以及划分词类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探索,试图引导学习者走出误区,了解并掌握词类.  相似文献   

13.
词类活用是对现代汉语现成的语法规则的突破和“偏离”,是汉语词性相对自由的特点的具体体现。本文拟从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角度,以名词、形容词、动词为主要研究对象作较为完备探讨,试图廓清一些争议未定和模糊不清的认识,以期对现代汉语词类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把词固有的、常用的意义列入词类活用的范围,是对词类活用的误用。那么,词类活用范围过宽的原因是什么呢?一、由于不理解词的本义而误作活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列举了兼类词、词类活用的常用种类,并通过对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比较分析来阐明兼类词属于词的跨类,词类活用不属于词的跨类这一观点,同时还指出了几种词类现象也不属于词的跨类。  相似文献   

16.
动名兼类或形名兼类应当是某些动词或形容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下失去了动词或形容词的某些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名词的某些语法功能.一般语法著作或语法教材只是列举某类词的典型功能,同时又很少指明某项功能是某类词所独有,这就会使兼类词的判断存在一定困难.从语法功能的角度确定词类,划定动形与名兼类应该找出一条或几条析取性的标准,但只要确定了一条,就有与跟这一条标准接近的其他标准,这样推而广之,大多动词、形容词都可以看作兼属名词,如此一来,动形与名兼类的数量就相当大了.动词、形容词到动名词、形名词再到名词的过渡应当是一个连续状态,如果真要做切分,实际上是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17.
词类活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说法是否成立、词类活用的界定、量化分析方法等,阐明了作者的见解,并强调指出,词类活用虽是语法问题,但与整个词义系统密切相关,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词类活用的许多问题才能得到科学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并非词类活用,而是其性质功能所在,词性并没有发生变化。此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古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蒋栋梁 《语文天地》2011,(12):26-27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在文言文众多的词类活用中,名词活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词类划分标准到底是语法还是语义或者二者并存,尚存争议,这使得兼类问题的讨论更为激烈。兼类问题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词典编撰的准确率,误导学习者。基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以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和BCC语料库为研究工具,以"选择"作为个案研究的检索关键词,探讨了该词在语言和言语两个层面的词类归属,认为该词具有动名兼类现象,建议在词典和语料库中增添其为名词的词类或词性标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