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1958年成立于古都成阳的西藏民族学院建校50周年的到来,西藏民族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50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西藏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党和国家乃至全社会为发展西藏民族高等教育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政策,为西藏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经过50年的探索和实践,西藏已初步形成符合西藏实际的民族高等教育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教育作为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受制于社会发展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西藏和平解放至今,中职教育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及援藏省市的关心帮助下,形成了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专业较齐全、覆盖面广、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的教育培养体系,成为西藏基础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西藏中职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梳理,较全面详细地分析总结了其发展特点、问题和取得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线教师。近年来,随着西藏高校规模的扩大,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西藏实际,分析了西藏高校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针对困境形成的原因,建议通过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配套鼓励政策、构建合理的学生管理模式、针对性开设反分裂教育等途径改进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4.
举办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内地民族班),是党和国家为培养更多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5年是内地西藏班办学30周年、内地新疆高中班办学15周年。多年来,内地学校为西藏、新疆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各级各类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两地教育、医疗、交通、部队等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为西藏、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5.
达娃 《西藏教育》2014,(8):25-27
<正>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区,是我国重要的安全屏障。其复杂的历史背景、特殊地位、现实的发展差距使西藏长期处在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也决定了西藏工作始终处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面对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尖锐性和复杂性,我区中学作为培育青少年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西藏培养思想过硬、政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现对提高我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出几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来,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但与地区人口发展水平基本适应。从教育均衡化发展和教育优先发展的角度来看,西藏高等教育保持适度的超前性发展是完全合理和必要的。由此产生的经费投入问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问题,只有在全国一体化背景下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业援藏"政策正是全国一体化的反映,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教师队伍建设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西藏基础教育质量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提高西藏基础教育质量,还是要从教师队伍构成上下手,优化的教师队伍构成有利于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通过对教育部2013-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的整理,从学历构成、职称构成和性别构成三个方面来调查西藏高中教师构成变迁情况,对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西藏高中教师学历变迁速度慢,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低;职称构成与全国差距明显,中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少;教师性别构成相对均衡。因此,结合西藏高中教师构成变迁特征,讨论优化西藏高中教师构成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援藏政策是党和国家治藏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西藏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据支援的目标、任务和方式,高等教育援藏政策变迁经历了起步探索期(1958—1965年)、初步成形期(1974—1986年)、改革发展期(1987—2010年)、深化提升期(2011年至今)四个阶段,有力推进了西藏高等教育的起步和快速发展,提升了西藏高校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当前随着西藏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援藏政策在理念创新、体系建设和执行手段等层面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导致政策运行成本较大,援藏效果不佳。今后应通过革新援藏政策理念,优化完善援藏政策体系,丰富政策执行手段提升援藏政策质量和援藏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西南局领导人邓小平和中央民族访问团的关怀和指导下,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在1950年11月得以创设。西康省藏族自治区政府的创设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新的升华,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西南民族地区民主建政,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创造了条件,完善了党的治藏方略。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承袭异地办学传统,自1985年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原则,在内地为西藏办学,举办内地西藏班(校),为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培养人才。回顾该项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办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类型、层次趋于多元,显性作用明显;其为西藏社会经济建设储备人才,教育辐射功能逐步显现。但就当下现实看,内地西藏班(校)的总体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布局和层次结构有待优化,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也存在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学习《职业教育法》的几点体会□群增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1996年5月15日正式通过颁布了《...  相似文献   

12.
浅谈内地西藏班初中生活管理教育欧阳宇容四川成都西藏中学在内地人眼中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它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体现,是全国人民支援西藏发展、建设而建立的。所有的学生都来自西藏。我们初中九六级一班的学生来时最大的13岁,最小的刚满11岁。原本是还在父母面前...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历史、自然、交通、经济、社会、教育等诸多因素的长期影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较多的困难。难题一:在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对职业教育认识程度仍然较低民族地区社会层面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还不高,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舆论宣传和社会氛围还不够。笔者2013年曾对西藏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西藏民俗与西藏宗教的密切关系,从宗教、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五个方面概要论述了西藏民俗的社会功能,指出了西藏民俗在保存、改造和弘扬西藏传统文化、塑造藏民族伦理道德、促进西藏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已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和协调发展.就西藏而言,党和国家不断增加的教育投入不仅大大改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而且通过"三包"政策免除了学生上学的一切费用,但农村初中多数学生辍学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一现象说明西藏农牧区学生辍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辍学,而是表现为学生不喜欢学校教育,继而表现为学校教育未能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学生辍学这一现象的本质即为民族地区学生由于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有着与其他地区不一样的教育需求.解决学生辍学问题关键在于明确学生有什么样的教育需求,进而根据需求提供学生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隆子县中学是西藏山南地区的一所高海拔边境中学,成立于1978年,南一个教学点,逐渐发展成为符合国家二类办学标准的普通初级中学。三十多年来,学校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联系西藏地方特点,努力培养符合西藏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利用“普九”的契机,集思广益、广泛借鉴、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在学生管理与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出现了颇受关注的西藏文化研究热现象,对西藏文化的研究逐年升温,地理、考古、旅游界对西藏这块土地进行了"开发",文学也不例外,涌现了一大批对西藏、藏文化的文学创作,这些作品中都充斥着魔幻的色彩。本文试着从对西藏宗教和雪域景观的描写两个方面入手,来展现西藏和其独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西藏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西藏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学科建设。本文分析了西藏高校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西藏高校规划学科建设要顺应学科发展趋势、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符合西藏高校发展实际的三个基本原则。并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西藏高校实际,提出通过抓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基地建设、强化地方特色,推进西藏高校学科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对促进西藏发展进步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先后主持签订中印、中尼通商交通协定以及中尼、中缅边界条约,并使我国与锡金、不丹建立友好关系,营造了西藏发展进步的良好周边环境;他和他所领导的政务院(国务院)先后组织力量,调拨专款,筹划修建了多条进藏公路以及西藏区内诸多公路干线,并建成了拉萨机场等航站,使西藏便利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便利了西藏区内的联系;他组织内地人力物力财力帮助西藏农牧工商各业发展,直接供给牧民粮食、贴补西藏物价,选派大批医疗卫生人员进藏防病治病;他还特别重视西藏民族干部的培养和西藏民族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20.
西藏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瑰宝,本文从历史的视域和现实需要的角度,论述了西藏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及其形态与特征,分析了西藏文化的价值和前景,并提出了西藏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