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事多因忙里错, 好人半从苦中来。 这是曾国藩平生喜爱的一副对联, 他常将此联书赠亲友弟子。对联字面意 思浅显易懂,可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又有 谁真正识破了这联中之谜呢?终日为名 忙为利忙,在忙忙碌碌中迷失了自己,在 勾心斗角中又消耗了生活的快乐。生年 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样的生活劳累而 不充实,忧患而不高尚。像一只苍蝇那样 嗡嗡乱飞,碰壁挨打在所难免。只有平心 静气,从容不迫地对待生活,任凭风浪 起,稳坐钓鱼台,才能让人生之舟顺利地 驶向彼岸。曾国藩对“静”字颇有研究, 并且身体力行,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 也许是他能成就大事业的原因吧!淡泊 明志,宁静致远。在喧嚣的红尘中保持一 颗清静之心,冷眼向洋看世界,那么生活 中的一切磨难都会变成成功的催化剂, 生活也就成了锻造“好人”的熔炉。  相似文献   

2.
现在过春节,有些居民要在住宅的大门上贴副用红纸墨笔书写的语言吉祥的对联,叫春联。此外,结婚时新房门上也常贴上对联叫婚联,给老年人祝寿也献上对联叫寿联,人去世又常送上对联叫挽联。另外在文人雅土的书房里也常挂着名家书写的而且婊得很难活的对联,过去大住宅的厅堂上还把这样的对联挂在正中大幅画轴的两边。更有些对联是用漆描在木板上,也有刻在木板上,分别悬挂在厅堂前部两边的往于上,宫殿、词庙以及某些公共场所也多有这样的东西,因为这两边的柱子古人叫“槛”,所以把这种对联叫做槛联,后来这槛联又成为了一切对联的雅称…  相似文献   

3.
孝成  兆龙 《出版参考》2005,(3):35-35
一家饭店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斟两壶酒来。  相似文献   

4.
词典,顾名思义应是收集词汇、按序立条目作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用的工具书。可是有的“词典”却不立词条.不按词典的形式编排,怎么看也不像是词典。倒像是把书名取错了似的。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联辞典》,就给读者留下这样的印象。对联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编一本书,把近七千副对联汇集在一起,供读者学习、鉴赏、应用,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编者的辛勤劳动是必须肯定的。但《中国名联辞典》的编排,似乎没把好事办好,令人觉得遗憾。词典却不立词条.只把一副副对联分类编排在一起,各类的界线又不明  相似文献   

5.
一家饭店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斟两壶酒来。 那次晚饭后看到这副对联,我心中长期淤积的郁闷瞬间烟消云散。我们常常感慨自己活得很苦,过得很累,因为眼睛总是紧紧盯着上面,常常以物质的丰足、名利的高低来衡量幸福,可是有了名利后并不一定能真正幸福快乐,我们仍然不断地忙碌、奔波、劳动。而真正能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是当下那份实实在在的拥有,比如忙中偷闲的一杯茶,苦中作乐的两壶酒。  相似文献   

6.
一家饭店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斟两壶酒来. 那次晚饭后看到这副对联,我心中长期淤积的郁闷瞬间烟消云散.我们常常感慨自已活得很苦,过得很累,因为眼睛总是紧紧盯着上面,常常以物质的丰足、名利的高低来衡量幸福,可是有了名利后并不一定能真正幸福快乐,我们仍然不断地忙碌、奔波、劳动.而真正能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是当下那份实实在在的拥有,比如忙中偷闲的一杯茶,苦中作乐的两壶酒.  相似文献   

7.
徐珂的《清稗类钞》,记有一厕所对联。说一某生屡试不第,回乡务农。为求生计,在路旁造一厕所,积粪以售其资。同时书一联:   “但愿你来我往;   最恨屎少屁多。”   虽通俗,却幽默。不高雅,但深刻。借用过来,于写文章似不无帮助。那就是勤深入,多调查。挤水分,少空话。于是不觉间又让人想到,当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一副对联: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字空”。   这就高雅了吧 ?文章不写一字空@李人凤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初期,全国人民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径无比愤慨。广东潮阳县有一家理发店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此联言简意赅,态度明朗,既切合理发行业的特点,同时又能唤起国人保家卫国的豪情,亦是对蒋介石顽同派的抗议和抨击。  相似文献   

9.
巧改对联     
巧改对联从前,有一户官宦人家,横行乡里,不可一世。为了炫耀权势,他在临街挂了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进士挂上这副对职后,洋洋得意,自诩天下人家也比不上他家。有一穷秀才路过他家,见此对联,面露鄙夷之色,随后又一...  相似文献   

10.
日本著名汉学家盐谷温博士说过:"对联是中国文学的特产物"。作为文学艺术品类,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而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新年伊始,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航空杂志》原编审佟玉斌先生,为羊年春节撰书了一副军旅长联:"万马奔腾奔胜利战鼓隆隆鼓征帆戎歌正正歌盛景  相似文献   

11.
文摘 《兰台内外》2009,(1):64-64
陕西商州大云寺门前有一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副对联相传为清代嘉庆年间左都御史姚元之所撰。此联博采儒道佛诸京之长,溯人性之根本,体现了中华民族先贤达人处世智慧之精华。“发上等愿”,志存高远,“择高处立”,高瞻远瞩,表达了人生的真正追求和目标;“结中等缘”,讲求圆满而不苛求完美,  相似文献   

12.
光明 《新闻三昧》2006,(4):27-27
春联称“副”不称“幅”2月3日《新民晚报》B6版《会走的春联》一文中,作者多次把“一副春联”说成“一幅春联”,这是不对的。“副”作为量词的第一义项通常用于成双成对或成套的东西,如一副眼镜、一副象棋等;“幅”作量词时通常用于单张的书画作品等。春联是春节时贴的对联,对联是由上下两联组成的对偶句子,因此春联或对联应该称作“副”而不是“幅”。是“福”不是“祸”1月26日《新民晚报》B6版《再读言志诗》中:“曹操的言志诗脍炙人口,令人百读不厌。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养怡之祸,可得永年’等句子已成为千…  相似文献   

13.
浮躁与平庸     
当今在新闻从业者中,不乏浮躁之人。浮躁者,心浮气躁,脑子里想的是见报,眼里又王顾左右,提笔坐不热凳子,抬腿又东奔西颠;总欲作洋洋万言,梦在思一夜成名,干起来潦潦草草,还自认是精品连连──这档子人,看起来甚忙,其实,心中无“主”、无“恒”,忙不到点子上,忙不出“道道”来,有的只是“电话粥”、“酒杯撞碰声”,有的只是“雕虫小技”、“敝帚自珍”。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浮躁的后果,是平庸。平庸,谁都意欲拒之。然而,因为浮躁,就静不下心来“充电”。当今社会,一日千里,一时不学,“如隔三秋”,提笔就难以逼近事…  相似文献   

14.
华军  言文 《图书馆杂志》2004,23(9):71-72
这是日前举办的浙江省海宁市图书馆百年庆典(1904-2004年)书画邀请展上悬示的一副对联,联语是由八旬高龄的海宁耆老陈伯良先生新近撰书的,可内容说的全都是至少一百年前的往事。  相似文献   

15.
佚名  小沛 《出版参考》2007,(11):45-45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别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并且总想得到对方对自己的回报。这种心态在人际交往中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它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因此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所增进,甚至引发不好的影响。究其原因,正是这种施恩图报的心态,使原本良好的情感交流变了质。  相似文献   

16.
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押韵成语对联选》(以下简称《对联选》),自称是模仿我国南朝周嗣兴撰写的《千字文》而编成的“有益读物”。据说这本书能收到“一矢三雕的效果”。但读罢全书,却令人感到兴味索然。在汉语成语研究中,将成语以对联的形式编辑出来,应该说是值得肯定的事情。但由于编著者治学态度不够严谨,缺乏应有的专门知识,致使本书给人以粗制滥造之感。(一)对仗不工。对联,是中国一朵传统的艺术小花,它在形式上有严格的要求,最主要的是要对仗。不仅字数对等,而且句法、结构要对仗,平仄也要协调。《对联选》对仗不工的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17.
开学近3个月了,在复旦大学腾飞书院的一个学生宿舍中,没有一个人能背得出挂在书院门口的那副对联的内容。书院的一名学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刚住进书院的时候觉得很神圣,“搞得和真的一样”,出入大门确实会停一下脚步.看看那对联,可是。再挂对联,衣服也要睬出来啊!”他的意思是,他们还是得过现代大学的生活方式.所以,“衣服一晾,就和天下的宿台楼没什么两样了。”  相似文献   

18.
纠错三则     
光明 《新闻三昧》2006,(6):22-22
这不是象声词3月4日上海某报《杭州老街复辟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惜缺一副促销楹联:‘为儿忙,为女忙,忙里偷闲,咳!吃杯茶去/谋衣苦,谋食苦,苦中作乐,去!拿壶酒来’,我私自添了两个象声词,那才叫洒脱。”显然,作者所指的象声词,乃是上述对联中的“咳”、“去”两字,然而这两个字并不是象声词。象声词是指模拟事物声音的词,如打枪的声音“乒乓”;又如水流的声音“哗啦”;此外还有“啪啪”、“轰隆隆”等等。而上述“咳”、“去”两字,一为叹词,一为动词,根本不是象声词。置疑和质疑的使用有区别3月7日上海《解放日报》8版《不要奢望每…  相似文献   

19.
兔年寻兔联     
兔年来临,我在绚丽多姿的联苑中,寻找含"兔"的对联,收获不小.如流传在长江沿岸很有情趣的时令对: 兔走鸟飞,地下相逢评月旦; 雁去燕来,途中偶遇说春秋. 兔多身体洁白,传说月亮中还有一个捣药的"兔儿爷",故成为月亮的代称.这副对联将古代故事和飞禽走兽,运用到对联之中,引人人胜,情趣别致.  相似文献   

20.
同书法、诗词等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对联在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中兴之兆。不仅对联组织遍布各地,征联活动此起彼伏,而且对联报刊林立,对联书籍也竞相问世。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我们仔细阅读传媒所刊对联作品时,会发现部分对联的作(撰)者往往有好几个“版本”。据笔者观察,对联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