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3.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体验数学活动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同时感受交流合作的重要性。4.教学重点、难点: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和熟练进行加法运算。二、教学过程: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楚雄一中@刘勇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是初一《数学》(上)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是在继小学了解了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中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在本章教材编排顺序中起开头的作用,在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生活中的立体图”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进一步认识实物与立体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许多具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抽象成立体图形;同时,懂得立体图形都是从实物中抽象而得的,使学生对物体…  相似文献   

3.
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同时,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减少学生之间两极分化、增强学生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有理数的学习中,同学们由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下面通过举例加以剖析.例1设数轴上的点A表示-5,那么和点A的距离等于2个单位长度的点B表示的有理数为.错解:-3.剖析:点B的位置有两种:在点A的左侧或右侧.当点B在点A的左侧时,点B为-7;当点B在点A的右侧时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1.苏科版《数学》教材从大量的学生最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平行线的概念.体现了数学学科源于生活.看得见,想象得出,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分四节:列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整式的加减。两个阅读材料:有趣的“3x+1”问题、用分离系数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一个课题学习: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 本章教材的教学思路是:从学生对数的认识入手,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和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能够用字母表示数,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并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能够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并将运算律运用到整式的运算中,通过探索整式运算法则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比较有条理的思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分四节:列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整式的加减.两个阅读材料:有趣的“3x 1”问题、用分离系数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一个课题学习: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本章教材的教学思路是:从学生对数的认识入手,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和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能够用字母表示数,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并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能够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并将运算律运用到整式的运算中,通过探索整式运算法则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比较有条理的思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本章知识在整个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地位很重要:前面是有关有理数的系统的学习,七年级下册一开始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义务教育第二学段的第一年就很完整地构建了一个数、式、方程的链接,将课标中初中“数与代数”部分的五大知识块(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中的三块呈现了出来.所以本章实际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各种代数式的恒等变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函数与方程的重要工具.在整个初一代数知识部分,本章是很关...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理念运用成语典故自编成语短剧,通过对“纸上谈兵”、“揭竿而起”、“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了解相关的一些基本史实。让学生查阅成语典故,自编成语短剧,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成语故事的编演过程中去掌握知识,同时也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二、教学设计1.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本课相关的成语故事,自编历史短剧。2.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述或历史短剧的表演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落实教学目标。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总体要求是:体会抽样的必要性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本章是达成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终结性目标的核心内容(在九年级下册中安排的数据的分析与决策,实质上只是所学内容的总结与综合运用),包括两个部分:通过简单的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概率的含义及其预测.与老教材相比,样本与总体的知识点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教学目标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感受抽样和随机抽样的重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已成为样本与总体教学的核心任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之一,统计与概率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适用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章教学内容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几点.一、突出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由于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要日积月累,反复地渗透.因此,在七年级下册的第10章,教材安排了普查与抽样调查(介绍了总体、个体、样本等有关概念)和...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三学段“概率”的学习提出了如下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2.通过试验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知道大量重复试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的估计值;3.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华东师大版第三学段教材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安排了“概率”的学习内容.本章是在对七年级下册“随机事件”及“随机事件发生的机会(可能性)有大小”有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用试验的方法定量地估计机会的大小.随后,八年级下册教材将借助列表和画树状图列举一类随机事件所有等可能的结果,进而通过计算进行机会大小的比较.最后,在九年级上册以“概率的含义及预测”结束义务教育阶段“概率”的全部内容.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及本章教学内容在整个内容体系中的作用,笔者认为本章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表面上看,本章仅仅是让学生学会通过试验的方法用频率估计机会,但教学内容有其丰富的数学内涵,教师应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具体来说,应重点把握如下几个方面——1.用频率估计机会的理论依据机会(可能性)是人们的一种生活...  相似文献   

11.
12.
-,选择题 1.小明用一把最小刻度值是lmm的刻度尺测量了《科学》课本的长度,一下列是他写的记录,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正确的一记录。() A .25 .8 em B.25.80 cm C .258 mm D 25.80 mm 2.下列天体系统中,以地球为中心的是()。 A.上也月系B.河外星系 C银河系D太阳系 3。当深圳是5月31日扮时的时候,华盛顿(西五区)区时是()》 A .5月31日3时 B .6月I日3时 C .5月30日21时 D .6月1日21日寸 4.戈」分11瑞;的主要依据是()。 A.有无太阳的直射和斜射 B.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C.有无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D.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5.除雨天外,白天在地…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3.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4.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5.初步学会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源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来感知天气预报的内容。2.通过课堂小组讨论、自制学具、互相提问等方法,逐步形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学习方式。3.利用收集的资料和趣闻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天气”与“气候”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尝…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及师生互动,探索求知的活动,让全体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综合应用已有知识)到问题获解的过程。2.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对数学符号的认识,体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数学活动的参与能力,增强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团队意识。3.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动手、观察、分析、猜想、推理验证的科学探索方法,从困难的一步步克服,直至最终获得成功,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和勇气。二、教材分析1.学生的知识储备: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学》(七…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课前准备:教师:计算机课件。学生: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教学过程:(一)以谈话方式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以谈话方式开课,有效组织课堂;提示学生举起右手或左手,直奔主题]1.感知左手和右手。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  相似文献   

16.
刘阳 《教育教学论坛》2012,(26):271-272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分解)的学习后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可课。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计算学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业。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相似文献   

18.
一、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地理情境。基于此思路,联系实际首先安排了与学生情感较亲近或较易接受的云南澄江海陆变迁的真实情境和虚拟的情境,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以及急于想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激情,引导学生去猜想、探究和…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风筝》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基本篇目,本单元的选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共鸣。作为语文教材,往往具有深刻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学习必须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谐发展。《风筝》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鲁迅的文章,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有着不同的角度,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儿童教育角度;2.自我解剖角度;3.批判…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降水的概念、形成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演说能力。德育目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及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降水的形成和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方式:讲授、讨论。二、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世界地形图,找到台湾和撒哈拉沙漠。〔提问〕两地气温及纬度相差大不大?自然条件呢?〔学生回答〕(略)(不错,台湾和撒哈拉沙漠纬度两地相差不大,气温相差也不大,但是台湾却是我国的宝岛,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